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宋代是中国古代担保制度的辉煌、丰富与完善的时期,担保质权在当时发生了中国古代动产典质史上历史性的转型.宋代官府是当时质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较之前代,宋代对人质标的禁止更严、质物品种繁多.宋代官府、佛教寺院和民间财富力量都成为质当业经营主体,促使担保质权的专营化发展.宋代质当业与信贷业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促使质当业成为独立的行业.宋朝关于动产质权的法制逐渐完善,并已涵盖收质、赎质、死质三个业务程序,是中国古代典质业法制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三、古代阴山狩猎业的特点 古作阴山狩猎业是古代蒙古高原狩猎业的组成部分,它与其它地方古代狩猎业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但也有许多独具的特点。 首先,起源早,由于阴山位于蒙古高原的南部,气温较高,山中水丰草茂,因此,产生狩猎业的时间,要比周围地区要早一些。 其次,这里的狩猎业要比周围地区发展水平高,更具有典型的意义。从自前包掌握的资料看,阴山狩猎岩画数量最多,所反映的狩猎场面最宏大,这是其北的内蒙古草原,蒙古草原及其南的鄂尔多斯草原不可比拟的。阴山乏北的乌兰察布草原,虽然有一些以狩猎为主的细石遗存,也有一些狩猎岩画,但规模甚小,不足与阴山狩猎岩画相比。在蒙古的中央省都尔伯勒镇,库苏古勒省库苏潮畔和南戈壁省的哈夫茨盖特、达兰匝嘎德等地都发现有狩猎岩  相似文献   

3.
早期蒙古的狩猎业与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狩猎业在诸北方民族历史发展中曾经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后来,由于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取代,成为起辅助作用的经济形式。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后,在继承北方民族狩猎业经验的基础上,使狩猎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狩猎业在军事训练、补给生活所需、消遣娱乐等方面均起过极重要的作用。由于蒙古民族爱惜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泛伦理主义情怀等原因,蒙古帝国和元朝时期形成了蒙古最早的生态保护日和生态保护区。在保护日和保护区内,各种动物都受到法律或习俗的保护,甚至非生命物也成为当时人们保护的对象。这些对当今人们树立良好的动物保护意识、对人与动物的和平相处、为人们留下更多的“朋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租佃制发展至宋代,契约租佃显著增加,而租佃官田并不需要与官府签订契约,但是,宋代在官田租佃经营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赁约"、"户帖"等类似的"契约",其中缘由值得探讨.并且,宋代"系官田产"上"定额租"和"分成租"的不同选择颇具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代私人养马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民间私人养马和官员私人养马。由于受自然条件、传统养马的习惯和社会需求的影响,私人养马业呈现如下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私人养马一般集中在河东、河北、陕西、京东、京西和西南的巴蜀地区,无论马匹数量还是质量,北方和北宋都占绝对优势;品种众多,宋代私人养马达十几个品种;私人养马还受战争、国家政策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私人牧马业比较兴盛。论文主要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吸收了现代畜牧学、家畜生态学、气候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以期深入、系统地对宋代私人养马业进行探讨,为全面研究宋代牧马业及其军事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豪侠小说经历了唐传奇的繁盛后 ,在宋代发生了质的转变 ,逐渐走上与统治思想合拍的道路。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狂放之侠的文人化、血性之侠的仙道化和自由之侠的官府化。这一转变既与宋代统治阶级政策有关 ,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心理相一致 ,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两宋(公元960~127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反映在上层建筑,宋代中央机构的设置,一个显著特点是增设了“于天下财计无所不统”、权重事专的三司,号称“计省”。宋代赋役之苛可谓登峰造  相似文献   

8.
雄伟峭丽的阴山山脉,象一座天然的屏壁横亘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古往今来,有无数狩猎、畜牧族部落和民族在这里交替出现过,并创造过在当时世界上堪称先进的猎牧业文明。然而,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于猎牧民历史的认识一直是比较模糊的。近几年来,由于大批狩猎岩画的发现,为我们探索阴山古代的狩猎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拟通过阴山狩猎岩画、细石器遗存和文献记载,对古代阴山狩猎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仁爱”思想对宋代司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家传统仁爱思想对宋代司法审判实践有很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尽力减少官府对民众的压迫;二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审判机制保障民众权益;三是尽量减少民众的讼累;四是限制刑讯并减少限制民众人身自由的措施。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国宋代司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宋代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代河北路便籴地域考略·袁一堂·关于宋代和籴制度的性质问题,漆侠先生认为是北宋时收购粮草以供应边境军队需要的一项制度和措施①。这一认识,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宋代和籴的基本特征:首先,和籴不同于二税,是官府在二税之外于民间收购粮草的一种商业行为,虽然后期演...  相似文献   

11.
何谓“买扑”?“买扑”是指民户以竞争方式承买官府的各种经营性企业和税场的经营权、收税权,类似于近代的租赁承包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在唐代末年已经出现,到宋代,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几乎广泛存在于宋代官营经济的各个领域.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现象,但现在还没有引起史学界和经济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就宋代榷酒中的买扑经营情况,详加考察,以反映出这种经济成分在宋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耐人寻味的特点,或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在救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宋代的救灾工作尤其是事关救灾成败的抄札和赈济环节中,乡村行政组织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的参与既确保了救灾的顺利进行,又节约了救灾成本。乡村行政组织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了联系官府与民众的中介环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宋朝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辉煌时期.但目前研究宋代教育的著作多属通论性质,如果不认真地把一些基本制度搞清楚,教育史研究恐怕难以深入.教师和职事的选任,对朝廷教育方针的贯彻及学校的兴衰有决定性的影响,并集中反映了官府和学校的关系.宋朝还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师考选制度.本文试图对宋代国子监、太学和州学的教职员选任制度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宋代官营高利贷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府经营高利贷,古已有之,《周礼·泉府》便有官府放贷取息的记载。王莽时也曾仿效《周礼》,赊钱与民以取息,汉以后,历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府放债取息之事,史阙载。至隋唐,官府经营的所谓“公廨本钱”绝大部分是高利贷资本。宋朝政府也经背着各种形式的高利贷,取息以给公用。对此,一些论著虽已零星论及,但对宋代官营高利贷资本作系统论述者,尚付阙如。本文拟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错谬之处,恳请指正这四个问题是:第一,官府回易中的高利贷活动。第二,抵当所与抵当库。第三,熙宁、元丰年间官营高利贷资本的大发展。第四,官营高利贷资本利息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国海外贸易史的研究工作中,对宋代海外贸易的经营方式,认识颇不一致。有人认为:“在宋代,官府不搞对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主要是为了对进口物品抽税。海外贸易全属私人经营。”蔡美彪、朱瑞熙等五同志撰著的《中国通史》第五册,则认为:“北宋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朝贡’、‘回赐’为名,由北宋和外国贡使进行官方交易。所谓‘贡’‘赐’的货物,即可免交商税。另一种方式,是大量的民间来往,北宋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辖。”此外,尚有一些史学工作者持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如有的说:“当时所谓朝贡,也就是国际贸易。”还有的说:“朝贡的实质是贸易,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凡此种种,和《通史》观点相类似,实质是完全一致的。据此,正确阐明宋代海外贸易中官方经营方式的有关问题,诸如官府搞不搞海外贸易,官方经营和民间经营的关系如何,以及“朝贡”“回赐”是否就是官方交易等等,对研究宋代海外贸易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拟就此提出一点敷浅的看法,和蔡、朱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明代漕粮是专门供给京师贵族、官僚及京边卫军的消费,为了将东南海粮无偿地调拨到京师地区,明政府在赋役形式下制定了漕粮运费的编派原则和办法,并根据漕运的实际需要对漕粮运费实行部分的折征。但出于明中叶后各级官府对漕粮运费的不断加征及其对粮户的搜刮掠夺,遂致漕粮运费的负担极为苛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漕政的黑暗腐败及漕粮的掠夺性质。  相似文献   

17.
宋代茶馆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荣 《中州学刊》2006,(3):189-192
宋代是我国茶馆业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期。茶馆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地域广的特点展示了宋代茶馆兴盛的面貌,而其丰富多彩的经营特色则彰显了宋代茶馆的丰富内涵。宋代茶馆的兴盛是城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的产物,是宋代茶业发展的结果,与当时的饮茶习俗及唐代茶馆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宋代矿冶业生产中常常面临两类突发事件:一类是自然灾害类矿难事件;另一类是矿冶业生产者、“流寇”、“盗贼”等人员发起的反抗事件.这两类事件虽然起因多种多样,但都不同程度地给矿冶业生产、当地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严重影响,有的事件甚至威胁到朝廷的统治.对此,宋朝统治者采取了种种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宋代革除弊政的志士、振兴文运的宗师欧阳修,既反对“剽剥故事,雕刻破碎”的西昆体骈文和“险怪奇涩”的“太学体”,又汲取了宋初以来古文家写作的失败经验,从而把建立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他开创了一代文风,使宋代古文运动结束了骈文独霸文坛六百余年的历史,并且纠正了韩愈的主要继承者李翱把古文降为谈道论性的工具的倾向,这是他对中国散文史的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提起十三世纪初兴起的蒙古人,我们便会想到他们的生活是“逐水草迁徙,毋常处耕田之业”,即他们是放牧家畜的游牧民,这是通常的观念。其实,狩猎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更为重要。关于十三世纪蒙古人的狩猎活动,史书中有很多的记载,如“塔坦(鞑靼)止以射猎为生”;“四五岁挟小弓短矢,及其长也,四时业田猎”;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其俗牧且猎”等等。《元朝秘史》中也有许多关于蒙古人从事狩猎的记录。由于十三世纪的蒙古人还大量地从事狩猎活动,因此前苏联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在其名著《蒙古社会制度史》中,列举了《元朝秘史》中关于蒙古人进行狩猎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