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高师院校的根本使命即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的重大突破,能够切实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城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提升及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地方高师院校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课程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松散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树立现代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高师先行。环境教育课程建设是高师院校进行环境教育的首要和关键环节。为客观掌握当前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通识课建设的状况,有必要针对高师院校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在课程设置、目标定位、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师资队伍、教材选用等诸多方面均存在问题,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师院校为地方输送着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区县学校教师的职后专业能力及师德修养等,也应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而与时俱进.高师院校丰富的理论资源应与区县教师的教学实践资源相互协同发展,寻求合作发展机制,互惠互利,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高师院校承担着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高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因此 ,高师院校必须重视教育实践环节 ,从时间安排、实践形式等方面 ,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师院校通识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有全面知识、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的"有教养"的人。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哲学内涵,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计划,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提高高师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等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师院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命教育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激发生命潜能、创新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敬畏生命、追问生命意义、彰显人文关怀和确立人生信仰。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和加强心理咨询等几方面开展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拓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与大学生生命相关问题的凸显,高等学校的生命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高等学校生命教育存在意识落后、体制不健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制约、生命教育理解存在误区、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不足、资源缺乏造成的.为此,高等学校应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师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未来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修养,而且应具备较强的从教能力。教育实习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极其重要的环节。实习学校即教育实习基地是高师院校经常性的实习场所,是培养高师学生的“试验田”。如何种好这块“试验田”,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多功能作用,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是摆在高师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院师范教育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在此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自1998年起,湖北三峡学…  相似文献   

10.
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人格高尚、文化底蕴深厚、技能高超、实践能力强等内涵与特征。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办学定位不准确、课程结构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新的改革要求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语言表达、阅读、写作、教学实践等能力。因此,应该采取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强化实践环节等有效路径,着力加强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达到为基础教育阶段输送高素质优秀语文教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若干关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具有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工作。地方高师院校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明确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特点和价值;处理好学科建设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发展战略规划、地域特色、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学科文化和学科管理等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新形势下地方教师专业化战略需求,地方高师院校要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实现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创新,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地方高师院校必须以学校办学定位为基点,服务地方教师教育事业;以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为龙头,引领地方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实践技能培养为突破口,强化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以评估为抓手,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扩招后的地方院校外语师资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面对现状,外语师资建设要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主要几个方面入手,建设好一支与高等教育发展相协调的外语师资队伍,以适应外语教学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对高技术素质教师缺乏的高职院校尤为重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在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在职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实践、专业技术理论与能力、职业资格认证等。  相似文献   

15.
从通识教育的原本意义和地方普通高校实际出发,讨论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推动力量、实施路径、核心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配套改革等五个关键问题,提出了理念推动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学校立项建设为主与教师自主开设相结合、本校培养与院校间共享相结合、推行通识教育与教育教学其他改革相结合的思路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教师教育越来越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基础教育的新要求,改革教师教育成了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对于地方高师院校来说,加快教师教育改革步伐,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合格教师成了当务之急。但教师教育该改什么、如何改的问题成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了解教师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研究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战略,以便为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在重视教师职前培养的同时,把教师职后教育与培训纳入大师范教育体系,已成为高师教育的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空间,也是当前高师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高师院校应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科研、硬件建设上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不断强化职后教育功能,主动寻求新的发展优势,努力实现高师教育功能的优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18.
教育因人而存在。生命教育是成全人的生命的必由之路。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一直以来,我们重视了学生的生命教育,却忽视了教师的生命理念形成,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健康成长,忽视了教师生命健康成长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强化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必须从教师生命理念形成、生命关怀实践、幸福生活能力提升、构筑教师生命教育堤防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9.
适应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教师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发展是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广西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建构的依据和现实基础,提出了围绕教育技能形成过程展开课程设计、组织教材内容,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师教育新课程,增设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课程等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38(1):F0002-F0002,F0003
吉林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创办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该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生,2003年培养出全国首届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结合多年办学实践经验,我们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综合理论研究,为高师院校试办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积累了有益经验,也为我国教师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