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2,22(2):13-19
历史认识的性质在于发展眼光、线性分析、叙述事实 ,一句话 ,在于求真 ;其特点为平等性、间接性、歧义性和时代性。在历史认识求真的道路上 ,主体性的介入并不决定历史学是否科学。历史学的科学性取决于历史认识是采用由感性到理性 ,还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识道路。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但不必照搬科学的结论。历史学可以参照科学的理论,但却不必拘泥科学的观点。历史学可以具有科学性,但却不能作为科学而存在。科学毕竟是科学,而史学则终究是史学。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还存在有第三条途径和第三种关系。而历史学则不应不加思索地随便放弃对这第三条途径的追求和对这第三种关系的确认。一旦摆明历史学与科学之间的这种第三种关系,历史学的迷信也就不攻自破,无所根据了。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不但是一种知识论的技术事实,而且更是一种实践论的价值事实。从总体性质来看,这种实践论含义在于澄明新媒体技术及其美学形态存在的物质前提、历史性质、价值目的与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日常生活的媒介化、媒介技术的意识形态表意、新媒体技术美学的商品化叙事共同构成了它的实践论论域。历史学与文化社会学是其实践论命意的方法论表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史学曾先后发展出三种价值观和使命观:政治家注重它的实用价值,把历史看成是意识形态、制度政策、经验教训的源泉;哲学家关心它的观念价值,通过建立历史发展模式树立社会信仰;书斋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重构或再现历史面貌.这些史学观的科学性和实际效用皆可质疑.历史学还有科学价值,然而遭到大多数哲学家的拒绝.本文列举哲学家七个论题加以分析,以为皆不足成为反对历史科学的充分理由.为此,文章介绍了文化要素分析方法,并强调史学科学化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是实践问题,只要历史学家能够更新历史观念,历史学成为科学并非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 ,学衡派十分重视对历史学性质问题的探讨。论者从学科性质、认识能力、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一方面强调历史学的相对性 ,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历史学的科学性。他们的观点成为当时有影响的一家之言 ,不仅对深入探讨历史学性质问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影响到了对其他有关史学理论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学性问题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是一个近代以来的历史学理论问题,中外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探讨已逾百年,但其研究趋势则是取得一致看法的可能越来越小,研究此问题的意义也越来越令人怀疑。历史学是以反思见长的学科,适时对这一类问题探讨的意义与可能不断反思,似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事实是人类的经验可以把握的一类基本事实。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的基本区别在于它的价值蕴含。因此,价值包容于社会事实之中,并且不同的价值决定了社会事实的不同特性。具体来说,依据与社会事实的不同关系,价值可以区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价值Ⅰ蕴含于精神性社会事物之中;价值Ⅱ是相应精神性社会事实的行为价值(应当);价值Ⅲ是存在于具有物质载体的社会事实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邢福义先生"两个三角"的研究思路和"三个充分"的研究要求,并用普通话、方言、海外华语的语言事实论证了二者的科学性。文章认为,"两个三角"和"三个充分"的应用,是植根于汉语事实,促使语言事实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促进研究深入的过程;二者所体现出的"崇实"学风、注重论实结合的理念对青年学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能不能为社会现实服务,如果为社会现实服务能不能保持其科学性及学术水平?历史学要不要引进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先进方法,如果引进会不会堕落成为“靠灵感、要小聪明,利用现成的材料,从国外进口一些名词、术语,在国内组装一下”的“新潮史学,?对这些近年来史学界经常谈论的话题,陈华同志主编的《和田绿洲研究》一书用事实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关键在于“要扎扎实实做学问”。这是一部多学科交叉对和田绿洲进行综合研究的论文集,虽为一些单篇论文的集文,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同自然科学工作者协同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是阐述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并研究和探讨其规律性的科学。它的意义,就在于使人类正确认识自身的过去,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现实活动,并能给预测未来提供依据。马克思主义史学徊现实的关系尤为密切,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通过探求历史规律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在过去,史学的现实性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论作为事实性的习惯权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惯权利是一种事实性权利,它的事实性在于以行为事实为存在载体,通过人们不断重复的行为事实来阐释.一是习惯权利以行为事实为其载体;二是习惯权利在社会层面上对特定群体成员产生着事实上的有效性;三是习惯权利通过行为事实所产生的惯性约束力而具有事实规范力;四是习惯权利的事实性价值就是在生活上它对于特定群体的有用性与满足.另外,习惯权利的事实性具有方法论意义与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的两重性包括科学性与艺术性、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历史美学以历史知识为基础,以美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历史学中的审美关系、揭示其形象思维规律。研究历史美学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能不能致用于社会?这是人们长期瞩目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古今中外的史学家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来,历史学是人类对于自身过去创造活动的认识,这种认识的起因和价值就在于适应现实创造的需要。历史研究必须致用于社会,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这个问题,历史研究就会出现偏差。我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它素来强调“秉笔直书”,要求发挥史书的“资治”功用,给历代统治者作参考、借鉴,这种史学价值观实际上包涵了要求历史研究具备其真实性与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具备其致用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作为摩尔根古代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组织标志说"对19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学、历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从20世纪初开始,大量人类学材料和历史学研究成果的涌现对"地域组织标志说"的科学性和解释力提出严峻挑战,使得这一学说在事实上已经处于终结状态。从学科理论与方法论角度看,"地域组织标志说"之所以未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与古典进化论的"文化平行说""单线进化说"以及简单化的"比较研究法"直接相关。有些中国学者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地域组织标志说"已经终结的事实,是因为他们过高估计了进化论在解释人类历史方面的价值,并且未能在古典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做出必要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英国著名史家麦考莱的历史写作,科学史学与通俗史学的支持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争论。科学史家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认为历史著作是为同行专家所写,应该为公众提供历史知识和经验教训。通俗史家则追求历史学的艺术性,认为历史著作应为读者而作,史学应兼有教益与娱乐的功能。麦考莱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保证历史科学性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历史叙述和文字表达,让学术成果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历史学遭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主张“自下向上看”的新社会史异军突起,挖掘出了与正统美国史众多相冲突的主题,使美国史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状态,由此导致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危机;二是历史学的两大根基——科学性和现代性——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历史学的求真功能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中的逻辑判断的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推理。法律推理主要运用于司法领域,其逻辑模式是三段论法,大前提是法律规范,小前提是案件事实,结论是法律规范赋予案件事实的后果。逻辑判断在司法三段论中的意义是:体现现代法治理念;体现法律的科学性;提高司法效率。谨守逻辑形式并避免谬误可以说服别人,并给予司法判决正当性,维护法律的科学性和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评艾里克森对马丁·路德的心理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里克森思想的创新主要在于他提出的三个系列因素 :自我、心理社会同一性、生命周期。他的著作《青年路德 :对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被誉为心理史学发展的里程碑。他把精神分析学与历史学相结合 ,对马丁·路德的一生进行了心理史学的应用分析 ,堪称独树一帜 ,是对当代史学最有影响的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 ,一直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以严格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根据 ,不断地把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结合起来 ,邓小平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实际 ,不断探索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答案 ,从多方面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是人类对以往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前进,这种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当然,认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历史学应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它具有正确地认识人类的过去,以期合理地安排人类的现在和更准确地预测人类的未来的重大意义,关系着历史学发展的趋向和前途。所以,这便成了人们长期瞩目的课题。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去一直存在着歧异,致使历史学在应用于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偏向。现在,为了使历史学能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史学界提出对历史学社会功能的再认识再探讨,这的确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