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 今天史学界正在陆续开展着中国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在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时,几乎没有一位不接触到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问题。的确,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曾经在其卓越的经典著作“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的最後一章中指出:铁“是在历史上演了革命作用的一切原料当中的最後者和最重要者,直到马铃薯出现为止的最後者”。(马铃薯在十六世纪输入欧洲) 从整个世界的历史来看,冶铁术的发明并不是很晚的,许多地方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早就发明了。根据考古学上的发现来判断,在印度是在公元前二千年到一千五百年间已经出现铁了,在亚洲西部的巴力斯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铁刀了,在欧洲是在公元前千  相似文献   

2.
解决西周积年问题,要从西周始年入手。依武王克商年的天象和东周平均三年,定西周始于公元前1050年,西周共积280年。商代积年以文献所记的“六百”年为宜,始年为公元前1650年,盘庚迁殷前约350年或330年,迁殷后约为 250年。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1世纪,夏积年为431左右。要摆正历史年代学的位置,它不能代替历史学,历史学和考古学也不能排除它。  相似文献   

3.
《江汉论坛》2008,(4):144
刘庆柱,考古学家,1943年生于天津,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中国考古学>(英文版)和<中国考古学年鉴>主编.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哈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国立京都大学博士生论文导师,中国古都学会顾问,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学和秦汉考古学,已出版考古学专刊、专著、论文集十余部,论文逾百篇.1996年被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源流考王懿之中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云南省分布着25个,这些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云南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面积却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从历史文献记载和民族学、考古学考证说明,云南是亚洲古人类的重要发祥地,元谋猿人至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前考古学“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以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①按照这个概念,新疆地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界限,以划在公元前2世纪比较合适。理由是:(1)这个时期,在新疆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西汉王朝在击败匈奴之后完成了对西域的统治。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汉文史书中关于西域地区历史的记载寥寥无几,而在此之后,汉文史书中便出现了较详细的关于西域历史的记载;(2)目前新疆境内所发现的大量的传卢文木简等早期的古文字材料的年代均限于公元前2世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早期国家研究中 ,考古学证据独立发挥作用 ,是受一系列学理内逻辑条件所限制的 ,对于“标志性”证据的使用 ,要持审慎的态度。并且要注意考古证据与历史文献记载“内核”的吻合度 ,尽量使历史研究在证据的运用上做到准确、适度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杨仆纵火烧城,曾将南越国都番禺城完全毁灭,这不仅见于历史文献记载,更有来自考古学方面的充分证据,而汉番禺城的改置、广州汉墓区的变化和东汉末年重建番禺城,不仅是这座古都毁于战火的旁证,同时也是因这一事件而引发的一系列结果。历史事实向人们证明,古都广州的城市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固然是广州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长期保持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却是这一条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9,(6)
<正>中国,在古代自称为"华夏"。"夏"是中国渊源长久的历史记载中所确认的最早王朝。关于夏代的认同,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中非常基础的观念。不过,随着中国传统王朝统治的解体和西方社会科学模式的传播,关于夏代的有无和相关记载的真伪,成为了近百年来中国学术史中最为敏感而难以平息的争论之一。最近几年,关于夏代有无的讨论再次在中国掀起热潮。得益于一系列早期遗址的田野考古和"清华简"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明的起源应上溯至五帝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西文明比较研究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文章对中国文明起源于夏代的传统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夏以前的五帝时代,已具备了文明时代应具备的条件:金属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较普遍使用,城镇形成和出现较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并出现了刻在陶器上的文字,特别是当时国家机构已经形成,甚至相当完备,行政职能、行政区划以及刑法、军队都有一定规模。与世界上大多数文明古国一样,五帝时代也处在小国争霸到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阶段。因此,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起源不是夏代,而是夏代之前几百年的五帝时代,也就是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中期起,中国已形成了最早的国家与文明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学说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渊源,这是人所共知的。墨学的形成,也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寻找墨子思想的发源地,对于把握其思想实质与精华,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墨学源于夏文化(大禹)对于夏朝的存在,仍有一些学者持怀疑的态度,国外有的学者认为“至今仍无一个遗址可以断定是夏朝的。”①然而,考古学发现已证实了“夏朝”的存在。河南“二里头文化”的“碳——14测定”证实:“其中三个数据成系列,包括二里头文化的一期至四期年代,约自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这一年代与依据历史文献记载所推算出来的夏王朝的年…  相似文献   

11.
战国、秦、汉时期 ,辽东郡首府所在之襄平县及治下望平、辽阳二县 ,其地望历来颇有争议 ,众说不一 ,它的定点正确与否 ,不仅关系历史研究 ,也对文学史研究有很大影响。现代考古学兴起之后 ,对解决历史问题或历史地理研究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否了解、掌握和正确运用考古学资料 ,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无视或任意解释考古发现 ,都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 ,我们必须以历史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发现资料来研究历史地理 ,才会真正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的萌芽以我国为最早,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有史官的设立和历史的记载。孔子编述的《尚书》和《春秋》就是取材于官府所藏的档案和各国的史料。《尚书》上起《尧典》,下讫《秦誓》,包括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记载,上起隐公元年(前七二二年),下讫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年),凡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孔子撰述《春秋》,不仅依据鲁国的史书,而且又与左邱明参观各国的载籍,进行查核的工作。后世有人因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就认为孔子不是作《春  相似文献   

13.
台湾省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已为无数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文献记载的丰富资料所证明。中华民族最早发现和开发台湾;中原文化自石器时代已传入台湾;三国时期吴将卫温等率兵渡海赴台湾;数千年来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早已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魏峭巍 《东岳论丛》2011,32(6):67-72
央地关系模型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一个常用概念。考古学家尝试通过世界体系理论研究古代社会,并将央地关系模式引入到考古学的研究中,解读政治架构中不同地区间的互动问题。央地关系模型中的中心/边缘二分法,是导致应用中存在效率偏低的症结。引入异质社会和"自下而上"等视角后,央地关系模型得到进一步优化,并且在考古学研究的适用范围得以加强。对中国学术界来说,运用央地关系模型分析考古学材料,还应根据自身文明发展的特点,适当调整,以求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见到夏鼐先生是在1957年日本考古学代表团访华的时候。当时,他是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看上去大约有四十岁左右的样子,很年轻。他和另一位副所长尹达先生共同协助郑振铎所长,接待了我们代表团的十名团员。他是中国方面负责处理一切招待事项的负责人,并且他能够说英语,这在中国考古学家中是难得的,因而从始至终我们都仰赖他来帮忙。  相似文献   

16.
陈淑卿 《东岳论丛》2004,25(4):205-206
远古时代,一般是指从人类出现到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漫长时期.因文献中对于这一时期的记载多限于神话传说,故又称传说时代.近年来,随着史前考古学的发展,各地层出不穷的考古资料为这一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重建中国史前史成为古史研究的重点课题.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苏秉琦为本册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便是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第一次联袂于通史撰述中的成功尝试,对于重建真实与科学的中国古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尽管这种新材料的使用为历史学开辟了一个完整的领域,但由于考古学极其繁杂的分析方式与晦涩的表述语言,使其很难与其他学科畅快交流,考古学的基础资料也被目为天书.  相似文献   

17.
邪马台国是公元二、三世纪时,日本列岛上的一个古代国家。 关于邪马台国,日本学者长期以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有关邪马台国的历史文献资料在日本国内迄今尚未发现,这方面出土文物也不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考古学界积极地进行了发掘,得到一些有关日本国古代历史的资料。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有关这个国家的记载,最早见于中国的《汉书》。《汉书·地理志》中有:“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简要记载。现在,有关邪马台国的历史文献,最早最全的当推《三国志》。《三国志·魏志·倭人》中关于邪马台国的记载,有历史也有现状,有政治、经济、文化,也有民情风俗以及同中国往来的情况等。这篇记载是比较全面、详细和可信的。 因之,在研究邪马台国时,主要依据就是陈寿编撰的《三国志》。  相似文献   

18.
刘凤君先生撰写的《美术考古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分《理论与方法》和《分类与研究》上、下两卷,全书40多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 《导论》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院士来信说:“这本书很有创见,是我看到的同类书的第一本,很佩服。”1995年12月10日的《中国文物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杜金鹏教授的书评,认为《导论》“给中国美术考古学搭构了一个基本框架,初步明确划定了中国美术考古学之范畴。……不仅是第一部由考古学家撰写的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9.
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了科学发掘。这是由中国考古学家主持发掘的第一处重要都城遗址,它标志着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在殷墟发掘60周年的今天,为了纪念这一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于殷墟所在地安阳及北京两地,分别举行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禹是夏的开创者,但夏代还没有文字出现,历史上对禹与夏多有质疑。而考古发掘的彝器文物,特别是春秋时期的魏庄子、伍员等人都有禹与夏代历史的叙说,这与《尚书》的记载是一致的,证明禹与夏绝非只是传说,而是确实存在的历史。虽然关于夏代礼制的诸多记载多不可信,但却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从文化的传承看,夏是三代文化的开端,孔子讲三代礼的损益从夏开始,董仲舒以尚忠为夏代文化的特点,都有可信的历史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