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汕优63杂交组合为材料和8种秧田小苗寄栽规格为处理,研究了在每穴单株和每穴双株条件下,秧田营养面积对秧苗移栽时单株(或单穴)茎蘖数、分蘖和鲜重增长速度及秧苗茎蘖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每穴寄栽单株或双株,至10.0叶期大田栽插时,单穴茎蘖数和鲜重均同单穴营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寄栽规格下秧苗生长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移栽前2~3个叶龄的增长速度和鲜重增长速度等方面,扩大秧苗在秧田的营养面积有利于秧苗较好地利用移栽前2~3个叶龄期良好的秧田环境条件增加分蘖和鲜重,形成“超多蘖壮秧”;不同寄插规格下秧苗在大蘖率、单茎绿叶数和根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栽培是一项旨在进一步提高杂交中稻产量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型栽培技术。其核心是在秧田培育出单株苗数达15苗左右的超多蘖壮秧而在本田大幅度降低单位面积的栽插穴数,充分利用杂交稻的个体生理优势和少穴栽培的稻田环境优势达到高产高效。1991年在三台县西平镇以汕优63为材料进行了多重复的试验,比较了6种少穴栽培和常规栽培水稻的生育动态、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少穴栽培可通过杂交中稻强大的分蘖优势来保证田间适宜的总苗数,同时能有效地控制群体最高苗,并且在此基础上争取多粒大穗。无论每穴单株双株,每公顷植90.0千穴、112.5千穴、135.0千穴和157.5千穴都可比常规穴数(每公顷245.5千穴)栽培显著增产。其中,每穴单株以每公顷112.5千穴产量最高,双株以每公顷135.0千穴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多年试验资料 ,对四川盆地两熟制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明确了两熟制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必须以培育“超多蘖壮秧”为基础 ,而培育超多蘖壮秧的技术核心又在于保证秧苗在秧田阶段具有足够的单株营养面积 ;在培育超多蘖壮秧的基础上 ,大田栽培穴数可由常规栽培的 2 2 .5万~ 3 0 .0万穴 /hm2 降低至 1 0 .0万~ 1 8.0万穴 /hm2 ,且一般以每穴单株为好 ;超稀栽培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法是在坚持重底早追的同时 ,适当增加中后期的用肥比例  相似文献   

4.
根据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和两熟制稻区杂交水稻生产实际,研究出了一套以“秧田超稀植培育超多蘖壮秧”和“大幅度减少本田栽插穴数”为技术核心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植栽培”新模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该模式能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同时可以省种、省工、降低生产成本。越稀栽培杂交稻高产的基本原理在于具有比常规多穴栽培更良好的秧苗质量,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更突出的单茎生长优势,更发达、更具活力的根系和更优良的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稻秧田单、双株寄栽留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双株寄栽留苗的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无论在分蘖初期还是分蘖盛期均高于其它处理,其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69,7.22。单株寄栽的每株分蘖成穗数极显著高于双株寄栽。留苗处理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其移栽处理。留苗处理的经济产量极显著高于移栽处理,其F值为17.25**,而单、双株寄栽间的经济产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秧田留苗宜在稻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川西化杀杂种小麦产量优势与产量因素优势。结果表明 :(1)稀植条件下产量中亲优势与各产量因素中亲优势呈显著 (极显著 )正相关 ,以生物产量、穗粒重与穗粒数的中亲优势尤为密切。在亲本选用上应注意生物产量、穗粒重、穗粒数几个性状。 (2 )不同亲本材料的选用对杂种小麦产量因素超标优势表现有影响。 (3)稀植条件下 ,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超标优势是在穗、粒、重各因素协调提高下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优势与穗粒重 (穗粒数 )优势、或穗数和穗粒数优势的结果。 (4)密植条件下 ,产量超标优势主要来自于穗粒数与千粒重优势 ,而以穗粒数优势占主导作用。 (5 )单株稀植条件下的各产量因素超标杂种优势大于群体密植条件下的超标杂种优势。 (6 )产量超标优势与穗数超标优势在稀、密植条件下的相关性不显著 ,而穗粒数超标优势与千粒重超标优势在两种条件下达极显著相关。研究认为 ,目前川西化杂杂种小麦的选育应在川麦 2 8的基础上 ,稳定穗数与千粒重 ,选育生物产量与穗粒数大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利用17个玉米杂交组合的六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抽丝至成熟的天数、百粒重、穗长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抽丝至成熟的天数、出籽率、穗长对产量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和 1个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F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的产量性状调查 ,结果表明 :有 2个三系杂交种F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的有效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单株粒重等的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有 1个三系杂交种F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的每果粒数和单株粒重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其余性状差异不显著 ;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F1代不育株与正常株的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1983~1987年期间研究了甘蔗生长后期叶面喷施草甘膦、乙烯利等10种药剂对甘蔗生长、糖份积累等工农艺性状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草甘膦、乙烯利后蔗茎伸长速度比对照少0.17~0.84厘米/月,收获时单株绿叶数少1~2片。+3~+6叶鞘鲜重、含水率降低,此四项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但它们对+1叶胞质酸、中性转化酶的相对活性和原料蔗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工艺性状方面。草甘膦、乙烯利明显加快了甘蔗糖积份累速度,极显著地提高了甘蔗上半株的锤度和原料蔗品质(蔗糖份、纯度提高,还原糖降低),亩含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6.2~52.1公斤和34.0~35.5公斤。草甘膦对蔗尖做种和宿根发株有一定不良影响,而乙烯利则明显改善了这两种性能。此外,硅酸钠也极显著地提高了甘蔗亩含糖量。其他药剂对甘蔗的上述性状无显著影响,本文未作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0.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每窝叶数控制在130~160片,单位面积内个体分枝数5个以上迟80%,单株块根数23个以上者,麦冬高产。其中麦冬苗的分枝数为管理措施的主要根据。  相似文献   

11.
双秆棉生育特性及经济性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年的双秆棉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双秆棉植株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单秆棉。主要表现为苗期长势平稳,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抗倒伏;中后期结铃吐絮集中,烂铃少,单株结铃数高,纤维品质好。同一品种,在栽培管理水平相近条件下,采用双秆棉移栽的产量比常规单秆棉增加10—20%,品级高出0.5—1级,而且节省工本,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吨粮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岩 《小康生活》2006,(5):24-24
一、选紧凑型良种紧凑型大穗杂交种有以下优点。一是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耐密性好,在亩植5000—6000株条件下,仍保持良好的群体透光性能。二是根系发育好,茎基坚韧,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三是在较高密度时具有较强的单株生产力(180—200克),为群体高产创造了条件。二、精细播种1、精选种子,均匀一致:种子要保证纯度和质量,去除破粒、瘪粒和霉粒。播种前用大民磷钾菌肥拌种,促使苗齐苗壮,并对提高产量,效果极为明显。2、带尺点籽,株距一致:严格按照品种要求密度,按行株距带尺标记点籽,每穴两粒,在两穴之间撮施种肥。注意种子不能与化肥接触,避…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栽培是以育苗移栽为主,直播仅占栽培总面积的0.3%(1993)。使用机械化移栽幼苗占60.8%,小苗占33.3%,大苗占4.7%(1993年)。近年来,为了缩短育苗时间,降低育苗成本,开发了幼苗移栽技术,苗龄范围在扩大(表1)。移栽时秧苗的叶龄和素质影响其成活的快慢,进而影响到大田的长势及产量。自古以来就有“苗壮五成收”或“苗壮七分收”等说法。秧苗的成活与其发根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仅就近年来我国水稻移栽苗龄扩大、秧苗发报与成活的几个问题加以概述。l什么是成活关于秧苗成活有很多的定义,因此测定成活质量、成活天数…  相似文献   

14.
在冷凉地区进行的杂交中稻应用赤霉素(九二0)效果研究证明:于杂交中稻始穗期喷施九二0,能使产量提高8、4%~11.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提高主要是因赤霉素使杂交中稻的齐穗期缩短、叶片功能期延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四川10年来育成品种(组合)的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常规棉各结构因素与皮棉产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而杂交棉仅衣分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杂交棉的产量潜力比常规棉大。在对皮棉产量比CK增产5%以上的常规棉和增产10%以上的杂交棉的分析中,铃重与皮棉产量均为负相关。表明常规棉和杂交棉高产潜力的进一步改良,重点应提高结铃数和衣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水稻双株秧在不同施N量和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施用90g/m2N肥、栽240苗/m2处理的有效穗和经济产量最高。就有效穗和经济产量两个经济性状来说,施N量和密度间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施N量低时(如45g/m2),要有较高的栽插密度(如270苗/m2),才有较高的有效稳和经济产量。因此,在施N量低时应加大栽插密度,以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施N量和密度对颖花数、结实率、株高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栽双株秧必须有较高的N肥施用量和适宜的基本苗数,最后才可能有一个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12个税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在5个播期条件下的播始天数、株高、单株草重、谷草比、单株有效稳、每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粒重等10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结实率及谷草比与单株粒重的相关系数(正相关)较大,而且这2个险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也较大,说明现阶段提高结实率及谷草比是选育强优势税型两系杂交稻的主攻方向。对提高结实率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绿星青菜:南京市蔬菜种子站新育成的杂交一代青埂小白菜。株高30厘米,株型直立,头大束腰,生长整齐,叶片广卵圆形,绿色、光滑,叶柄绿白色。成株采收叶片数22~25片,单株重600~700克,外形优美,商品性好,可周年栽培,比“上海青”增产30%左右。适应性强,耐热耐寒,抗病虫,尤其在伏天病虫发生期,受害株率显著低于其它品种,成为无公害蔬菜首选品种。(二)夏珍白1号:济南市历丰春夏大白菜研究所育成的夏播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全生育期56天,叶色中绿尤毛,叠包,单珠净重1~1.5公斤,净菜率78%,品质优良。耐抽苔,耐高温干旱,也耐高温多雨,38℃高温结球良好,高抗三大病害,表现丰产、稳产,亩产5000公斤以上,反季节上市,效益高。适宜全国各地夏季栽培。  相似文献   

19.
追肥。玉米生长中期进入雌雄穗分化阶段,是决定玉米穗子大小、粒数多少、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重施1次拔节孕穗肥,保证玉米幼穗分化对养分的需要。时间在幼穗分化前(7~8个叶片展开时),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钾肥10千克,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文摘     
移栽时间、栽插密度和秧龄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1987~1988年在Waranzal进行了田间试验,供试水稻品种为Surekha,移栽期分别为7月30日、8月川日和8月29日,密度为每公顷O。14和1.0百万穴,氮肥每公顷100kg分等量的2次(苗肥、始稳期)或3次(基肥、分蘖盛期和始穗期)施入。8月29日移栽的水稻谷粒产量高于提前移栽的(1987年5.31t/ha,1983年5.40t/lia),高密度的谷粒产量低于低密度。在两种密度条件下,氮肥与等量的2次或3次供应对产量影响较小。在另一试验中,秧龄为30天的籽粒产量(1987年5.33t/ha,1988年5.G0t八a)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