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价格论是以全社会存在的各种价格为研究对象来揭示价格成因及其合理性的价格形成理论。现实的市场价格直接形成于垄断和竞争,最终形成于价值,且价值不但决定各类价格的本质差别,而且决定各类价格的合理性。但价格只能衡量商品交换关系的量,不能衡量商品交换关系的质,只有依据劳动价值论,才能对价格的合理性做出科学的判断。衡量单个价格合理性的标准是价值,衡量价格关系合理性的标准是等价交换,两者都是劳动价值论作为衡量价格合理性根本标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道德批判与法的价值理念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的价值理念是法学的核心理论问题,也是法的根本出发点。法的价值理念的变迁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道德批判如何。法律的道德批判之所以可能主要是源于价值判断的客观性;而价值判断是否合理的问题,却说明法律的道德批判是必须的。法律的道德批判的深刻性与法的价值理念的发展程度成正向比例的关系,它们相并而行,互为作用,共同推进着我国乃至世界法律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尽管事实与价值并非绝对对立,但它们仍是有区别的.从"是"到"应该"没有直接的(演绎的)逻辑通道.在演绎逻辑的范围内,"自然主义谬误"是不可反驳的.逻辑经验主义否认道德判断的合理性的错误在于坚持狭隘的合理性观念.如果不固守演绎的"推出",就可以用"是"说明"应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从"位格"的维度来看,"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失误在于人类期望通过科学理性掌握自身命运从而获得自我绝对救赎而导致的"位格性"的失落,即人的"异化";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作为"位格"的人与仅仅只是质料性存有的生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赋予一切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以客观道德价值的过程中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根本区别。只有作为道德主体的"位格人"才能赋予其价值,也只有建立以"位格"为中心的"完整人类中心主义"才是正确的生态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兵  黄富峰 《齐鲁学刊》2006,46(3):136-139
道德判断是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价值观念、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自身或他人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所进行的善恶价值断定。道德判断的标准有三:社会道德体系是道德判断的直接性标准,生产力是道德判断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标准则是对二者的整合。道德判断从形式上而言,具有道德指令判断、道德规范判断和道德评价判断三种。  相似文献   

6.
心证是事实发现者对案件事实的最终认定,其作为案件处理的基础,要求事实发现者的心证不具有私人性,而是公共性的;他人有对法官心证结果进行评价的权利,而评价的目的即在于审视事实发现者的心证是否合理。事实发现者的心证结果不具有当然的合理性。心证合理性的判断应从心证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心证形成的正当性两方面来衡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怎样进行道德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晨虹 《齐鲁学刊》2001,20(3):27-33
几乎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由此可论定:“合于道德”同“出于道德”的行为都具有道德价值,在对这些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合于道德的效果,出于道德的动机,都是评价根据中的要素。然而自觉主动地出于道德而行动,比消极被动地合于道德而行动,更能体现出道德特有的自律性质,因而更具有道德价值。作为体现着道德特殊性质,决定着评价对象的道德价值程度的评价根据,应把是否出于道德动机视为评价根据系统中根本的、主导方面的、第一性的质,而把不自觉地、被动地仅仅客观上合于道德的行为效果视为从属的、第二性的质。用系统论的语言概括就是,动机的系统质高于效果的系统质。  相似文献   

8.
是非问题历来敏感,但人们往往不愿多置一词。从儒家伦理看,知作为道德认识是对是非的分辨与判断。作为对伦理规范与生活事实是否相符进行判断的知,也是对言行与身份是否符合伦理标准的判断,它是对言行道德与否的价值判断。名的兴废通常都是社会价值的重估。作为对言行进行约束的名,与对认识对象进行描述的范畴是不同的。荀子"明分"本质上是"明是非",是认识和判断名与实是否配当的意识和能力。名实问题,在儒家并非仅是认识或逻辑问题,而且是智愚和善恶问题。  相似文献   

9.
事实、价值与道德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敬华 《齐鲁学刊》2007,(6):134-137
在道德选择的理论与实践中,必然遇到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事实与价值统一于"实际活动着的人"自身。正确的道德选择应建立在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统一的基础上,忽视了事实判断作用的道德选择,必然会最终导致对道德价值自身的否定。从人格完善过程的角度来分析,道德选择又是德行与智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正统论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哲学,对于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正统论在南宋时,由于理学发展和民族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趋向,更加强调对于历史的道德判断,而且在强调"尊王"的同时,还突出"攘夷"的内容。方孝孺的正统论是宋元以后最有影响的正统理论,其理论渊于浙东金华学派的"尊本明统"的正统说,其特点是极力突出历史道德判断的意义,即有意超越一时的已成事实之是非,以一相对恒常的道德标准裁量历史,引领历史向善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方孝孺也有一定调和道德判断与事实判断间矛盾的考量,提出所谓"变统"的理论。方孝孺的观点对以后的历史理论与史学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09,22(3):68-72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由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三因素构成。当且仅当道德价值判断是真理时,才能够制定与道德价值相符的优良道德规范,而避免制定与道德价值不符的恶劣道德规范。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又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道德就其自身——道德规范——来说,是主观的、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就其基础和根本内容——行为事实——来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道德规范的正确性或优良性,说到底,取决于是否与行为事实相符。而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12.
对法律的价值评价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常态.以功利原则为判断标准的实证主义的评价,因为仅仅以法律的物质效用为核心,并不能彻底厘清法律实施的正当性基础.以价值论为指导的道德价值的评价,以法律"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基础,是终极的判断标准与方式.它的前提是权利的道德性,核心在于对私权的道德正当性的确证.惟以如此,方能在道德上确立法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从而保证其顺利实施.这一评价方式的重要性,在对<物权法>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权利的价值判断中表现的异常突出.  相似文献   

13.
人性论科学体系的建构和研究者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依其能否言道德善恶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言道德善恶的,如知情意、眼鼻耳等等,是心理学等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等科学的人性概念。另一类是可以言道德善恶的,亦即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本性,如同情心和妒嫉心等等,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伦理学的人性概念。作为伦理学对象的人性就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但是,伦理学的人性论不仅研究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而且研究伦理行为应该如何之本性。因为伦理学就其根本特征来说,乃是一种规范科学或价值科学而不是描述科学或事实科学。它之所以研究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只是为了从中———通过道德目的之善恶终极标准———推导出人的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从而制定与其相符的优良道德规范。因此,伦理学的人性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三部分: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人性事实如何)与人的伦理行为应该如何(人性应该如何)以及二者之中介: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人性应该如何之标准)。  相似文献   

14.
凌斌 《理论界》2009,(8):79-82
"开瓶费"是否可以收取是一种价值判断,而如何收取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事实判断.收取"开瓶费"是餐企经营者的经营权利,但是此种权利的行使必须符合<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定,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否则消费者有权拒绝交纳"开瓶费".  相似文献   

15.
道德评价方法辨析--从"道德失范"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失范"是一个价值判断,暗含了一个道德评价标准.这种道德评价标准自身是否合理;用不变的道德评价标准去评价变化着的道德实践是否合理;用单一的道德评价标准去评价多层次的"现有的道德实践"在方法上是否合理;用过去的或现有的观点来审视新的道德实践提出的道德要求是否合理,这是"道德失范"问题所关涉的,也是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道德失范"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和所使用的方法作一辩证分析,使人们对目前的道德现状有一个更科学的、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对建立新的道德标准问题及科学地、客观地评价现有道德实践提出了方法论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事物的根据以及对这一根据的根据进行发问的方式,即"穷理",这是哲学作为智慧之学的根本所在。从哲学史看,中国的道德哲学所追究到的道德根据主要有"人性"、"天(理)"、"良知"等。西方哲学所论究的根据中最有影响的是柏拉图的"范型"、康德的"先天范畴"、"道德律令"等。如果继续追问这些根据是如何可能的,即它们是经验的或是先验的;是情感的或是理性的;是事实的或是规范的之类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深入到它们的底层。在各种哲学给出的不同根据("理")之间,何者是应当被接受的?对此做出选择的标准是"合理性"。合理性的原则包括:(1)可信原则。如果理论p在系统上是自洽的、可信的,那么p就是合理的。(2)比较原则。如果理论p比理论q在可推导出的结果上是更可接受的,那么p就是比q更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论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艺术与道德关系问题的争论大体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艺术与道德内在契合,即所谓"契合论";二是认为艺术与道德毫不相干,即所谓"无涉论".其实,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影响和渗透到"美的活动"的艺术领域之中.艺术与道德的会通性、辩证互动性以及美与善的内在契合性是艺术道德概念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当下、追求永恒的精神渴望。以善为目标的道德,所展示的价值追求正是对自我本能的超越;道德之善可以无限逼近,却难以最终到达;道德理念内涵着追求"本质"、"始极"的维度。道德所内蕴的终极关怀特性,所显扬的是道德终极的自成目的性,不仅使道德主体因有了终极价值的前提而理直气壮,也使道德主体因体验到一种超越有限和世俗生活的意义,从而在物质利益的冲突中超越出来。  相似文献   

19.
理查德·加纳和布纳德·罗森将元伦理学一般性问题称为元伦理学的三个难题:(1)道德术语或道德判断的意义是什么?(2)道德判断的本性或性质是什么?(3)道德判断如何可能得到支持或辩护?在这三个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主义与非认识主义、自然主义与直觉主义、实在主义与反实在主义、中心主义与非中心主义,以及普遍主义、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等种种分歧.这些不同观点虽然大多有其合理内容,但都没有对上述三个问题作出正确的或令人满意的回答.道德语言既具有评价意义又具有规范意义.存在着各自适用范围不同的两类道德标准.基本道德标准的终极依据是社会根本的和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说价值理性     
科学概念有一个特点,就是常常成对儿出现,此所谓"对待范畴"。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对而言,也是一对儿。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他那里,工具理性亦即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亦即人文理性。韦伯把人们的社会行为分为合理性与非合理性两类,合理性行为又分为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