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把语言学引导到对基础信息的分析上,并涵盖所有相关的信息。框架是知识或者连贯经验图式的具体统一的构架,是认知结构编码于词汇中的预设知识。原来作为语言学建构的框架理论现在获得了认知上的再阐释。运用框架理论分析美国媒体关于“9·11”事件的新闻报道,可知对框架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深刻理解新闻媒体的政治影响以及官方、媒体和大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在理论演绎与描写分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认知语言学虽然已成为自然语言分析与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但缺乏更为深入的个案研究,在对认知语言学的本体认识方面也尚有欠缺.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学科界定、认知属性等角度的述评,可以较为系统地整理出其研究方式和理论特征;通过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比较,也能够对其理论导向与发展趋势作出分析与推测.目前认知语言学在理论与方法上还远远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稳固的理论系统,仍然是一个动态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3.
基于认知语言学"意义在于使用"的理论观点可以对语言系统做出"虚拟的语言"和"实际的话语"的二元切分.认知视角下的语言系统二元论可以为语篇衔接与连贯分析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无论是衔接还是连贯,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都可以视作虚拟的概念和知识的选择性激活过程.衔接是对起组织作用的功能性概念和知识的激活过程,连贯是对起表征作用的实体性概念和知识的激活过程.在认知二元论的统辖下,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分析应该坚持选择性、动态性和以认知为导向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4.
以Martin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语言学出发,结合Stibbe关于话语的三种分类即破坏型话语、有益型话语以及模糊型话语,分析《印度时报》和斯里兰卡官方媒体《每日镜报》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语料,可以建构生态话语中的评价意义,提出生态化的介入分析框架.该框架基于"和谐共享,共有共富"的生态哲学观,将源于语言本体研究的介入理论生态化,实践"超语言学"研究,延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介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语言"交际能力"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转换生成语法的鼻祖Noam Chomsky针对行为主义的语言理论首先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Dell Hymes又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说."交际能力"理论与M.A.K.Halliday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现代语言学的历史上对应用语言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30多年来应用语言学中的主流外语教学理论--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即来源于此.然而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交际能力"说不断暴露出其自身的局限性.譬如,Dell 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与M.A.K.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都忽视了交际过程的认知特点.本文通过分析"交际能力"理论与功能语言学的相关观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言的交际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关联翻译理论分析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试图将文艺理论中的"意象"概念引入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并进一步探究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意象在其源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的关联性,以及影响"月亮"文学意象在传译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意象内涵、文化亏损和摇曳多姿的意象形态.  相似文献   

7.
拟人话语生成的"外延内涵传承"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人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即把事物人格化.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拟人也被看作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其结构形式为"x是人".在隐喻的"外延内涵传承"理论框架下,拟人话语的生成机制,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二十年来蓬勃发展的重要认知语言学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并非仅局限于对翻译中隐喻机制的解读,而是对整个翻译的解读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将亚瑟.威利对《道德经》中"道"的翻译纳入概念整合框架中予以细致分析,可以看出,概念整合理论对典籍翻译这一认知动态思维过程具有强大的阐释力,为相关的翻译实践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解释"名1(代) 的 名2"中名2能省略或不能省略的原因,其结论是:只有当名1(代)和名2处于同一认知框架,并且名1(代)的认知显著度明显高于名2时,名2才能省去.  相似文献   

10.
话语含意推导的心理模型分析——以隐喻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意义建构和理解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研究者现已不再仅从形式结构方面来研究语法化,而是从语义、语用和认知等方面,从一种综合的角度对语法化进行考察.但是这类研究中对语法化的认知过程及运作机制触及得十分有限,也不成系统.语法化和范畴化密不可分,从认知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重新范畴化的过程,是对词汇项等进行的重新范畴化.这种重新范畴化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再经过突显、隐喻、概念整合等过程.在重新范畴化结束后,词汇项本身的意义经自动化形成了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动事件动词语义成分合并方式差异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事件框架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不同语言用不同方式表达这一框架。表达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语言中动词语义合并方式的差异。本文在介绍运动事件框架的基础上,对不同语言中动词语义合并方式作了分类比较,并且深入探讨合并方式对句法结构和叙述效果的影响及给翻译带来的难题,指出不同语言中认知框架成分与语言要素之间的映射系统的差异是造成翻译难题的一个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打破了"语言任意性"原则一统天下的局面,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柏林和凯家提出的"语义特征普遍性"理论,探讨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象似规律,从而论证了人类认知的共性是英汉基本颜色词在次序、语义场、范畴等方面有着惊人的象似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词汇意义研究的新视域:词汇语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发展的分支学科,主要以语境为基础动态地研究词语的语用意义。本文从传统词汇语义学的困惑出发,探讨了词汇语用学对词语意义的解释力。词语的使用与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是一个语用与认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语境对语义制约的过程中,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对象.静态语境就是传统语境,把语境看作一种客观存在;动态语境就是"认知语境",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语境对言语编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语境制约语义单位的选择;2.语境使语义单位被省略;3.语境使语义单位变异.语境对言语译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与上面的过程相反,体现在:1.语境使语义单位还原为表达者所选择的意义;2.语境补充被省略的语义;3.语境还原变异义.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虽然属于不同语言学流派,但是在语言哲学观上有很多近似的主张:二者都主张研究使用中的语言,词汇—句法和语义之间的非任意性,词汇和句法连续统的观点,以及语言的系统性。认知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哲学观上的相通之处使语言研究的功能—认知视角成为可能,并且在实际语言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认知”等词条为关键词、篇名、摘要和主题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4-2013年间发表的认知语言学相关论文进行了检索和统计。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呈现出新特点,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多样化与范畴的拓展;跨学科理论的融合与应用研究增多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另外,从概念隐喻、认知与翻译、认知语法、认知语义、认知与外语教学等方面透析了中国认知语言学10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指出认知语言学各分支理论、学科交叉研究以及研究方法多样性等方面发展不均衡的同时,从跨学科研究、应用性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等三方面预测了中国认知语言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研究的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观将语言看作以大脑为物质载体的内部语言。它的心智哲学属性既不是硬派,也不是软派。认知观既研究内部语言的特征、结构、功能和能力操作之间的关系,也自觉用科学理论原则约束自己。认知观指导下的语符模式以认知层次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兼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语义学、认知语法各模式的长处。它模拟的范围包括话用推理、语言表达形式以及两者间的认知操作。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为研究和解释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属于广义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文章在以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义学的基础上,运用Fauconn ier模式理论中的心理空间理论和空间映射论,采用认知科学的理念分析解释了隐喻转喻映射和ICM的图式映射等问题,并指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其空间理论可以帮助解读许多日常言语交际中“非常规”的语言事实,为许多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语义异常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处于学术研究的边缘,却也一直散见于各种语义学论著中。文章通过对各语义学流派不同观点的梳理,将语义异常现象的分析划分为三种路径:形式的、语用的和认知的,同时指出各路径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