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发莉  玉珍 《西藏研究》2023,(4):10-19+155-156
2010—2020年间西藏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呈连续“V”形波动上升趋势;西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在2020年二者的耦合度值达到1,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耦合关系。西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经历了由严重失调到勉强协调,并最终达到良好协调的演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在2010—2013年间处于失调阶段,旅游经济相对滞后;2014—2016年间开始进入协调状态,旅游经济相对滞后年份较多;2017—2020年间处于中级协调与良好协调交替阶段,生态环境相对滞后。总体分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显著增强,同时随着西藏旅游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但生态环境仍是二者优质协调度发展的瓶颈。为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西藏必须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长期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西藏自治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构建农业效能、生态节约、城乡融合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演变趋势以及内部空间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西藏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生态节约方面是薄弱环节;内部空间差异不大,但局部地区短板较明显。西藏需要进一步树牢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农业绿色品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民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在描述分析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现状、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耦合模型实证对比发现,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全国、浙江、湖北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处于胁迫发展阶段,且胁迫性逐年增强。胁迫程度大小依次为,新疆>浙江>全国平均水平>宁夏>湖北>内蒙古>广西。西藏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协调共生阶段,且协调性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4.
360度反馈评价,在企业员工评价中广泛使用,它克服了传统评价中的诸多弊端.360度反馈评价法对改进教师胜任力评价具有借鉴作用.本文在阐述了教师胜任力及360度反馈评价的基础上,对360度反馈评价如何在教师胜任力评价中运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郑长德  贾敏 《民族学刊》2015,6(6):1-12, 95-96
对1978年到2014年的经济数据的重点研究发现,在1978-2014年的3个周期中,民族八省区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高位的态势,且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但2008年以后,无论是实际经济增长率还是潜在经济增长率,全国和民族八省区都呈现出减缓的趋势,潜在经济增长率趋于稳定并在部分省份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其经济潜在增长率仍然保持高位。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有较大的缺口。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民族八省区的经济增长一部分受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同时也随自身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而下降。总体上,绝大多数民族地区尚未进入新常态的调整阶段,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经济“新常态”除了增长速度的台阶式下降外,更多的是一种发展机遇。民族地区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构建和完善包容性制度;确保增长速度高于全面平均水平;增长动力机制由要素和资源开发驱动向效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延伸产业链,利用“互联网+”提升产业结构;构建与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6.
何星  蔡新良  曹兴华 《民族学刊》2022,13(5):46-55, 136
本文构建四省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和灰色预测模型展现、分析及预测四省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以下简称“UTE”系统)协调关系及演进过程。研究发现2008-2018年该区域UTE系统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上升,内部发展不均衡,差距进一步拉大;新型城镇化领先,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滞后是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制约和影响耦合度的关键因素;未来协调度稳步提升,但演进速度区域差异明显。基于此提出尊重和保护文化环境为四省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发展协调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超  杨慧 《西藏研究》2021,(1):46-55
伴随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先后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开始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2000-2018年西藏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分解,并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和主要民族地区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结论表明,西藏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前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转型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呈现出“√”型的缓慢回升态势,但总体上仍然处于低位区间波动徘徊,相对滞后于全国和主要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因此,未来西藏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迫切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改革措施,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拉动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更为和谐的共生秩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不断提高双方之间的共生度.本文构建了一个衡量国与国之间共生度的评价体系,以测度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相互融合的程度.基于该评价体系,本文测度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共生度,并据此总结了中国-东盟共生度增长和变化的规律,以期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结合我国目前社会所处的阶段 ,分析我国宗教发展的原因 ,以及未来中国宗教发展的趋势在新的社会背景下 ,世俗化、现代化将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青海省班玛县达卡乡2014年全样本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家庭收入、住房、就业三大方面揭示了达卡乡的贫困现状,并对当地发展的三个主要困境:生态保护政策与均衡发展缺乏良好衔接;基础教育尚未普及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的当地居民与其他地区居民发展机会的不均等,将在差距扩大的同时延展到经济之外的政治和社会领域,从而加剧当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包容性发展是推进当地各项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