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旅游经济不断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在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2年西藏交通运输在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其支撑与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虽然两者协调度目前整体水平较低,但呈波动上升趋势,遵循了旅游供求动态均衡变化规律。为了更有效地发展西藏旅游业,应加大西藏交通投资力度,提高运输效率,增强其与旅游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何星  蔡新良  曹兴华 《民族学刊》2022,13(5):46-55, 136
本文构建四省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和灰色预测模型展现、分析及预测四省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以下简称“UTE”系统)协调关系及演进过程。研究发现2008-2018年该区域UTE系统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上升,内部发展不均衡,差距进一步拉大;新型城镇化领先,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滞后是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制约和影响耦合度的关键因素;未来协调度稳步提升,但演进速度区域差异明显。基于此提出尊重和保护文化环境为四省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发展协调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西藏人民的不断努力下,西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综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地处高原边疆、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也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就成为诸如西藏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展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人地关系协调演进的定量识别则是解决该重大课题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参考同类研究的大量成果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人地关系"中反映"人的活动程度"和"地的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及人地关系协调演进的评判标准,运用数学模型定量测度了西藏自治区2004~2008年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演进状况.结果表明,近5年来,西藏自治区的人地关系从中度失调衰退逐渐走向良好协调发展,且有向优质协调发展过渡的趋势.人地关系的这种变化趋势既符合国家对西藏发展的要求,又符合西藏自身发展的目标,对西藏自治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铁路的开通,促使在西藏的国内游客和国际游客的旅游者人数、旅游收入两个指标值均获得迅速的增长,为西藏旅游业未来发展带来契机。2008年拉萨“3·14”事件,造成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两个指标值双双下滑,对西藏旅游业造成负面且严重的影响;随着事件的落幕,2009年西藏旅游市场已经复苏,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期的。文章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2005~2007年间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的动态变化,藉此研究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变动情况,为西藏旅游业未来开发国际市场和规划国际营销战略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地区旅游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主题为"旅游(西藏)"目录下模糊检索到的论文样本,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0年来西藏旅游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后,得出:30年来,西藏旅游研究文献在数量上随时间推移呈不断加速的阶梯型上升趋势,在研究水平上也随时间推移呈现出跨越式的提高,在旅游研究方法上也逐渐向定量化、个案化、理论化转变,呈现出不断趋向良性、繁荣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学科框架体系不均衡、研究焦点与热点相对滞后、研究视角单一等问题.未来西藏的旅游研究重点为:在特殊地域及民族文化条件下旅游产业水平提升研究、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研究、旅游管理机制转化研究、"跨越式"发展战略下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研究.西藏旅游研究亟待关注的空白点:旅游危机管理、旅游援藏、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问题和学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概览西藏旅游资源、回顾西藏旅游发展史的基础上,基于产业经济理论,结合西藏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需求、供给与政策约束,构建了西藏旅游业战略支撑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此框架,提出西藏旅游业的战略支撑功能应当以民生改善、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为目标,并定量和定性地分析了西藏旅游业对此三个目标的战略支撑能力。认为,西藏旅游业未来发展需要在继续促进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实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优化旅游产业链上的收益分配、协调旅游企业与景区农牧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超  杨慧 《西藏研究》2021,(1):46-55
伴随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先后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开始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2000-2018年西藏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分解,并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和主要民族地区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结论表明,西藏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前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转型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呈现出“√”型的缓慢回升态势,但总体上仍然处于低位区间波动徘徊,相对滞后于全国和主要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因此,未来西藏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迫切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改革措施,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拉动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林芝地区的旅游资源特征、资源优势及发展旅游经济的条件林芝地区位于西藏的东南部,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造成了林芝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样气候带。这里多数地方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森林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称。林芝地区旅游资源也很丰富。自1993年国务院批准林芝、米林两县对外开放环形线路以来,推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但由于林芝地区本对外开放,加之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造成了旅游事业发展缓慢,与其他行业相比,呈现出严重滞后趋势,旅游至今还未形成产业经济。(一…  相似文献   

9.
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民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在描述分析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现状、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耦合模型实证对比发现,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全国、浙江、湖北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处于胁迫发展阶段,且胁迫性逐年增强。胁迫程度大小依次为,新疆>浙江>全国平均水平>宁夏>湖北>内蒙古>广西。西藏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协调共生阶段,且协调性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经济产业。20世纪中后期以来,旅游业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21世纪的经济巨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1999年,全国实现旅游收入4002.14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但是,旅游业在东西部地区的发展表现为东快西慢,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则更加滞后。从旅游外汇收入指标看,新疆、宁夏、西藏三个自治区总计仅为 1.1l亿美元,只占全国的0.88%;从入境旅游人数指标看,三个自…  相似文献   

11.
王利君  刘金林  蒙思敏 《民族学刊》2022,13(8):40-50, 157
选取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文化教育作为评估指标构建红色文化子系统,选取“五个认同”作为评估指标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子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百色市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表明,百色市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促进作用显著,具有高度耦合;2019-2021年百色市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别处于勉强协调、初步协调、良好协调阶段,二者的良性互动已显现成效,但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从推动红色文化进产业、进社区、进学校,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方面提出提升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耦合协调度水平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挥个性优势推动西藏特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对现代经济、社会文化、人类生存环境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旅游业的共性特征与行业整体优势在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具有同质性(旅游行业七大规律的普遍性和真理性),同时西藏旅游业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注重从实证数据和实践经验中梳理提炼有关西藏旅游业发展机遇、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拉力等方面的因素,是做好旅游业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命题的主旨,是着力解决制约西藏旅游发展“瓶颈”的关键,是旅游业在西藏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冯占军 《西藏研究》2005,(3):116-120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为保险产业的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对加快其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西藏保险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很不协调,不仅制约了保险产业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也影响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加快西藏保险产业的发展,可采用的措施有:加强保险产业的发展规划;开展保险宣传教育活动;拓展保险业务领域;增加市场经营主体;加大中央的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杨建军  陈喆 《西藏研究》2023,(1):111-119+159
工布响箭是西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工布响箭的发展受到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阈限前—阈限期—阈限后”是响箭仪式的三个阶段。阈限与交融的内容,隐喻了工布人的幸福美好生活、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高原、民族与宗教:清代西藏城市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一民  赖小路  付志刚 《民族学刊》2010,1(1):95-104,166
西藏地区城市出现较早,但发展相对缓慢。清代是西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商贸的发展,清廷对西藏统治的加强以及政教合一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都对西藏地区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清代西藏的城市多分布于河谷低地区域,呈现沿河流、湖泊分布的地域特征。西藏的城市空间布局也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寺庙等宗教场所成为城市的中心或重心所在。西藏地区的游牧经济也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发展进程,与内地相比,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形态不完善,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单一。  相似文献   

16.
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然而现实中因为保护意识薄弱、经费短缺、宣传不足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呈现出一定的矛盾。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通过多种措施,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使文物资源得到持久的保护和传承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传承的国家,不但孕育了璀璨的文明,还具有历史人文的文化传承。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经济建设,所有行业建设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本文通过浅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分析,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现方法:坚持文化自信的建设原则,辨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及糟粕,协调传承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后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思路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8,9(6):1-10, 95-97
2020年后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基本态势没有变化,贫困表现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农村贫困与乡村贫困并存;多维贫困更突出。2020年后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基本思路为:贫困治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再是生存问题,而是发展问题和发展成果的共享问题,从区域发展方面要实现经济机会最大化。为此,要通过高速、有效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与发展机会。在贫困治理方面,对于一般的贫困人口,要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获得机会,提高他们获得发展机会的能力;对于特殊类型贫困人口,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全覆盖、保障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确保他们获得最低经济福利。  相似文献   

19.
我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一直是我省欠发达地区。为改变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促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办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对民族地区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力度,有效地推动了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一、政策倾斜,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老少边穷地区,一直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县原来未列入扶贫范围,导致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较大。为此,我办深入这些少数民族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撰写了详实准确的调查报告,真实反映了民情民意,代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它们有本民族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本文的民族文化主指少数民族文化)。以自己民族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一种相对低投入高产出的文化经济产业。但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过程中,各民族地区由于发展背景不同,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文化旅游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也不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