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企业对员工在劳动合同试用期中的权益的处理,存在种种不规范的做法,处于弱势地位的试用期员工的权益因此经常受到侵害;企业在员工试用期内的侵权行为,不仅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保护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试用期员工权益保护所带来的双赢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通过分析最新规定法律的有关依据,对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的不合理和巨大就业压力下劳资双方地位的严重失衡,使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形势日益严峻。文章在介绍试用期间劳动侵权表现基础上,分析了原因,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促进试用期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对高校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干部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学校机构设置和干部职数棱定论证机制,推行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任用票决制,健全干部任期交流、试用期制度及退出机制,强化提升干部办学治校能力的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学院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5.
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博奕理论分析了企业招聘过程中雇主与雇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将博弈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实现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结合,通过模型演示,得出了招聘双方的最优解--双方应真诚合作,并指出道德风险约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试用期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用期"竟成了"白用期"!在每年的生产经营旺季,一些不法企业大量招工并自设较长试用期,可就在试用期快结束前的几天,在没有任何事实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他们便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也顺便逃避了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广大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然而他们在就业之初常常在试用期内遭遇诸多的侵权行为。鉴于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特殊性,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完善高校毕业生试用期权益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条款做了进一步的规定,规定了试用期限,同时也规定了试用期内的最低工资。为了明确该试用期条款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影响,从"逆向选择"规制的角度,采用拉齐尔的"自我选择"理论模型,并结合Wat-kins序列博弈关系中的"Q-学习关系"理论,分别分析了试用期期限以及试用期最低工资对企业的人才甄选、试用期工资制定以及转正后工资设置等决策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用期期限延长,企业倾向于降低蒙混过关的概率,提高试用期期间的工资,降低转正后的工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试用期的法律工资支付,会倾向于使企业的甄选成本上升,转正后的工资降低。并得出关于试用期立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林颖颖 《今日南国》2008,(23):19-19
劳动合同签约为期一年,试用期居然也是一年。随着大学生就业进入“敲定期”,毕业生与企业签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浮出了水面,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企业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时,在试用期与由此产生的薪金问题上存在“霸王条款”,引来大学生的不满。对此法律专家则表示,“非法”试用期会自动失效。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契约中约定的试用工作的期限,即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了相互选择、了解、熟悉而约定的一段考验期限。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对试用期作出了规定,但仍然有一些不足,应从其适用范围、次数、期限、中断、变更等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中的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新的调查数据,研究了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研究发现,员工的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个人特征,企业在产业分包体系中的层级和应用的创新性工作实践的数量等企业特征,显著地影响了企业在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上的决策;经济转型提升了企业雇佣决策的合理性;劳动力市场改革、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是导致劳动合同期限短期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被撤销缓刑,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因此,缓刑是对有罪必罚、罚当其罪的反动,具有与生俱来的不公正性。这就要求立法和司法部门在制定和适用缓刑的时候,应当注意缓和、淡化缓刑的这一缺陷。然而,我国立法机关和司法部门并没有在这方面作出必要的努力,以致缓刑适用在我国经常展现出不公正的一面。缓刑的主要价值和目的均在于实现特殊预防,然而,一些法院在适用缓刑的时候,却经常忽视缓刑的这一价值和目的,致使缓刑适用并没有有效实现特殊预防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缓刑的功能,同时防止缓刑的适用过于随意以致丧失公正性,建议将缓刑适用条件明确化;增设缓刑适用的程序性规定;建立健全缓刑考察机构,将缓刑考验落到实处;增设关于缓刑负担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缓刑作为对罪犯的非监禁刑处遇,已经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特别是针对未成年罪犯。我国未成年人罪犯适用缓刑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的现状,从立法和实践角度进行反思,提出了重构未成年罪犯适用缓刑制度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少年观护制度在帮助触法少年改过迁善、回归社会方面的成效显著,被西方各国借鉴和发展。我国在十年前开始进行暂缓起诉、司法分流的探索,特别是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附条件不起诉"作出了明确规定,成为建立少年观护制度的契机。当然,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以及观护制度本身的局限性,特别是少年观护专门立法的缺失以及社会工作者的缺位,建构我国的少年观护制度还会遇到很多难题。因此,需要尽快制定专门的少年观护法,加快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在少年观护过程中着重培育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唐代御史台的里行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讨论唐代御史台里行官的设置、任用性质和意义,认为:里行官是唐代御史台监察御史的特殊任用形式,其性质是试摄官。唐代后期,诸使府参佐和三司巡院官带御史者也多有里行的任职形式,其性质近于假借官。  相似文献   

16.
论缓刑保证金制度的设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缓刑的有效执行,强化监管力度,提高对罪犯的改造质量,迫切需要对缓刑犯设立保证金制度。这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适应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需要,同时也是积极参与和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执行中,既要合理确定保证金适用的数额幅度,又要严格规范保证金的执行程序及管理办法;严格办案制度和严格执行缓刑的法定条件,加强对保证金的财务管理,杜绝把保证金作为单位的“创收”来源,从而保证缓刑保证金的公正执行而不发生偏差。  相似文献   

17.
缓刑是作为对犯罪分子在惩罚的前提下宽大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适用缓刑制度是在维持原判刑罚效力的情况下给犯罪分子以改过机会,是惩办与宽大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刑罚中的具体表现。在我国,虽然新刑法在1997年刑法的基础上对缓刑制度做了全面的规定,但是,在理论研讨和实践运用过程中,缓刑制度还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司法统计数据表明,缓刑适用的主要罪名集中在交通肇事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等四个罪名;缓刑适用的主要情节集中在未成年人、积极赔偿或退赃、未完成形态、从犯、积极缴纳罚金、情节较轻、认罪态度好几个方面。刑事司法实践单独将某个法定或者酌定量刑情节作为缓刑适用标准是不妥当的。缓刑适用应当坚持以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原则,对交通肇事罪和暴力性犯罪应当慎重适用缓刑,区分财产性犯罪与暴力性犯罪的缓刑适用标准;并建立缓刑的量刑前调查制度,允许展开是否适用缓刑的量刑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