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有好闺女     
廖锡麟 《老友》2012,(5):40-40
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认为这一封建说法不妥当.不能一概而论。我有一个女儿,我和老伴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她。她长大后成了我们家的顶梁柱,对我和老伴格外孝顺,是我俩的贴心“小棉袄”。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4日,成都伊顿国际学校校长Carol Hutchinson在学校中接受笔者专访。 “我有两个硕士学位,我大女儿也有两个,除此外她还即将拿到一个博士学位。”来自英国的“天才妈妈”Carol Hutchl RSOD,2012年8月刚到成都工作,担任成都伊顿国际学校校长。说她是“天才妈妈”,是因为她的大女儿Simone在9岁的时候,智商就达到了145。在教育自己女儿的同时,Carol还从事了教育工作数十年,现在她来到中国,希望把她的经验带给成都的年轻父母们。  相似文献   

3.
女儿的国庆     
又到国庆节了。往年,女儿早早地就盼着这一天了,因为她的生日是国庆前一天,过完生日接着过国庆节,让她开心极了。可今年,女儿却不高兴了。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小脑瓜里似乎有了不少想法。离国庆还有一个星期,她的问题就来了。“爸爸,我为什么要叫霖霖?”“因为爸爸希望你一辈子都沐浴着甘霖,健康幸福地生活。”我说。“可是我不喜欢这个名字。”女儿嘟起嘴。“那你想叫什么呢?叫小白兔好不好?”我对她说,因为女儿以前特别喜欢兔子,也随口说过让我叫她小白兔的话。“不!”女儿很坚决,“我要叫国庆!”我一听笑了,“傻孩子,这是个节日名,是祖国…  相似文献   

4.
女儿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财了吗?”她表示鄙夷:“叫我怎么说你?真是看书越多越迷糊!”我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禾子 《社区》2010,(30):56-56
今年夏初的一天,我和妻子及8岁的女儿到野外郊游,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女儿很兴奋,看到那些开得鲜艳但又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儿,她甚至蹲在那儿,对着那些花朵说着什么。我很诧异,问女儿:“你对花儿说些什么?”她回答:“我对花儿说,你们今天开得真好看。”  相似文献   

6.
情感小故事     
陈永江 《社区》2013,(19):53-53
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女儿出嫁异地那天,他搂着她的肩说:还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重复地对她说:我在这;她要走的那一刻,他亲吻她的额头轻声说:你等我。这一生,他没对她说过·次“我爱你”,但爱,从未离开过。  相似文献   

7.
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卉卉(化名)睡熟了,王女士无意中看到了女儿写的第一篇日记,当看到用汉语拼音拼出的日记,内容竟然是:“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打骂我,还希望妈妈不要烦我……”王女士当即就愣住了:没想到女儿人生的第一篇日记,竟然要求母亲不要打骂她,而且稚嫩的言语中居然对深爱她的母亲充满了怨恨!  相似文献   

8.
达通 《社区》2004,(2):45-47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哪!”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这是一些什么“标准答案”哪,通常女儿还没背完,我已经受不了了,也想吐,还伴着万丈怒火——那真是一种生理上的厌恶。想到千千万万中学生脑子里,塞满这些不经思考只为通过考试然后便弃之如敝屣的“标准答案”,内心便生出莫名的恐惧——靠“背功”,能培养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一代新人吗?!在女儿刚开始上…  相似文献   

9.
弘利 《可乐》2010,(6):10-11
情感萌动 2007年9月,女儿珊珊升入初二,我和丈夫给她找了个家教。按照约定,家教李威每周来家里辅导三次。他是大三学生,帅气、阳光,还在校学生会任职。当李威出现在女儿面前时,她淘气地吐了一下舌头:“大哥哥帅呆了。”李威的脸红了。随即,他严肃地说:“上课时,请叫我老师。不上课时,你可以喊我哥哥。”  相似文献   

10.
纸锅烧水     
吃中午饭时,女儿又嚷嚷着要吃冰淇凌。老婆一口回绝了。女儿很委屈地辩解:“我都两天没吃冰激凌了。”我劝说了她半天,反而把她的泪河给劝决堤了。 老婆一见这阵势,对女儿说:“想吃冰激凌,那得看你今天中午的表现了,如果你把碗里的饭吃完了,并且吃得快,晚上出去玩的时候就给你买。”这是老婆的惯用伎俩,为的是诱骗女儿好好吃饭。老婆说完,就进卧室睡午觉了,留下我做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社区》2010,(2):36-36
你家妞妞长得可真漂亮 五岁的妞妞让老爸帮她做某事。老爸:“爸爸很累啦,你夸我两句吧,你夸我两句我就又有劲了。” 女儿:“老郑!” 老爸:“哎!” 女儿:“你家妞妞长得可真漂亮啊……”  相似文献   

12.
女儿闹独立     
<正>过马路时,我习惯性地将手伸给女儿,对她说:“宝贝,把手给妈妈。”女儿走过来,却将手伸到我的腰间,另一只手则拉起我的手放在她的肩上,然后说:“妈妈,我们像不像哥们儿。”我为女儿可爱的举动哑然失笑,但心里却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失落。似乎是不经意间,女儿便长大了,每当我以母亲的口吻命令她做什么时,她总是有意识地用她得言行弱化我的权威。可在我的眼里,她一直还是昨天那个蹒跚学步、向我伸出小手嚷“妈妈抱”的小不点儿。我不甘心。于是,母女之间的矛盾便时不是暴发。  相似文献   

13.
回家的路上,妻神秘地说,今年除夕年夜饭她要进行一项重大改革,必定让我感动半天。我不信,说她故弄玄虚。她说走着瞧。从城里回到家,熟悉的小院洒满温暖的阳光。母亲听到门外的说话声拍着身上的灰尘,笑着走出厨房奔院门而来。女儿甜甜地叫一声:“奶奶。”便扑了过去。进了门,女儿就嚷开了:“哪儿有茶叶蛋的香味?好香哎。”母亲拉着女儿的手:“就你鼻子好使,快进屋吃,赶了路,肚子肯定饿了。”每年三十这一天,母亲都要拿自家鸡下的鸡蛋,煮上满满一盆茶叶蛋让我们吃。稍事休息,妻子对母亲说:“妈,您已把菜都洗好了,我来炒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动漫梦”作为一种新口号、新提法,它是以“中国梦”理论为指导,是动漫产业的“中国梦”,是中国为了实现从世界动漫大国向世界动漫强国跨越的“中国梦”。通过对“中国动漫梦”的内涵和特征、分类和嬗变等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推动动漫学界深化对“中国动漫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将“中国动漫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行动第一、实干第一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国动漫梦”的实现路径:坚持国产动漫精品的发展之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之路,坚持中国动漫教育的发展之路,建立适应时代的品牌战略理念,建立创新型动漫企业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给女儿写信     
周三的黄昏,我接到女儿从学校打回的电话.她无比激动地告诉我:“妈,我收到你的信啦!”听着她欢快的声音,我仿佛看得见她眼睛里透着闪亮的兴奋。“我同学都抢着看,有的同学竟然看哭了。”电话那头。还听到一群女孩在叽叽喳喳地应和着:“你妈写得太好了!”  相似文献   

16.
我家小女儿今年刚刚5岁,却时常冒出一些古怪的想法。一次她对我说:“妈妈,我不想长大。”我听后感到很吃惊,因为我小时候天天盼着长大,长大后就可以不受大人的约束,就有更多的自由。看着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我疑惑地问:“为什么?”稚嫩的声音答道:“因为人长大了会死的。”她的回答更让我吃惊:没想到她小小的脑袋瓜里会思考“生、死”的问题。而且还挺惧怕死亡。  相似文献   

17.
55岁的涂女士是为了她女儿的问题来找我的,她一见到我就失声痛哭起来,她的哭声中流露出明显的绝望和无助。“我女儿她又辞职了。她都31岁了,连个男朋友都没谈过。你说她是咋想的?”涂女士一边哭一边说,她显得非常气愤又非常无助。  相似文献   

18.
我女儿慧慧上小学四年级时,是个戴“三道杠”的班长。有一次,我见一个孩子给她买零食吃,就问:“你为啥给她买吃的呀?”那孩子说:“我爸爸在单位是个头儿,好多叔叔、阿姨给他送烟送酒。我想,这不是和我们在学校一样吗?我给班长买了吃的,以后要是淘气犯了事,她就不会去告诉老师了。”  相似文献   

19.
徐国静 《社区》2004,(17):36-38
两个母亲的泪水,诉说了什么三年前,我接到杭州一个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说她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学习和工作都不让她操心,就是谈对象遇到了障碍,与人相处特别难。她发现女儿情商太低。她已经退休了,但她要用后半生来帮助女儿,直到死,一定给女儿补上情感这一课。我被这个母亲深广博大的爱所感动。一年以后,我去杭州演讲,那位母亲来看我,她有些悲观地告诉我:她的努力起色不大,女儿对人还是不信任,甚至拒绝和排斥。春节的时候,她打来电话说:“我绝望了,最近我从早期教育的一些书里知道,孩子情商开发的关键期是3岁以前,而那个时候,我整天忙于工作,…  相似文献   

20.
卢勤 《可乐》2011,(9):40-41
一天早上,我无意中发现,儿子是跟女生一块儿骑车上学的。晚上。我问儿子:“你一大早到女生家楼下等,她妈知道有男生等她女儿,能放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