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东亚是美国霸权的主要支撑点。冷战期间,美国霸权的东亚布局出现了美日关系由主从同盟关系向平等伙伴关系演变、美中关系由对抗演变为非正式联合抗苏、美国筹划通过多边制度建设融入东亚经济等变化。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从经济和安全两个层面重构其霸权结构。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布局以安全双边合作为主要模式,辅以经济多边主义,并强调安全双边主义与经济多边主义的相辅相成。美国东亚战略布局的调整既给东亚诸国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也带来了震荡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杨 《日本研究》2023,(3):39-49
日本聚焦于应对所谓中国海洋军事威胁,通过构建西南海域一线军事部署体系、强化“美日同盟+”集团战略后盾、推动防卫政策转变与防卫力量建设跟进以及自卫队与海上保安厅一体化建设,推进更具实战化、集团化、系统化的亚太海洋军事部署。这一动向是基于大国博弈环境下,以美日同盟战略的回归、俄乌军事冲突引发的欧亚地缘政治联动、亚太区域局势紧张升级以及日本加速其“正常国家”战略为背景和动因,其行为必将严重威胁中国东部沿海军事安全,增加中日乃至中美“擦枪走火”的风险,并且增大中国维护海洋主权安全的难度。为此,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促使美日安保体制发挥正向作用,构筑与东亚及东盟国家的安全信任机制,以反制日本亚太海洋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的日美安保体制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的西方战略家甚至评论道 :这一“冲击波不亚于原子弹的问世”1。随着冷战格局的瓦解 ,以东西方冷战为背景、以前苏联为假想敌的日美安保体制的战略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 ,而台湾问题则在这一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这一转变及其与台湾问题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东京宣言》标志着日美同盟将继续奉行冷战思维1 992年 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日本 ,与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就冷战结束后两国所面临的问题及加强日美合作举行会谈。会谈后发表了作为“今后日美关系指针”…  相似文献   

4.
美澳同盟是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美国实施地区战略的重要工具。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加剧,美澳同盟的转型进程加快。从同盟针对的目标来看,美澳同盟将围绕遏制中国的战略需求进行全面转型;从同盟内部关系来看,澳大利亚对美澳同盟的引导和塑造能力明显增强;从同盟性质来看,美澳同盟将从防御性同盟转型为进攻性同盟,进攻能力和威慑能力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从同盟合作范围来看,美澳同盟的综合性特征更加明显。美澳同盟转型是美国调动盟友资源、推进“印太战略”部署和强化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措施,同时也适应了澳大利亚缓解战略焦虑和制衡中国影响力的现实需求。这不仅使得两国在战略上深度捆绑,增强了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力量优势,也使得澳大利亚处理对华关系难度加大,并冲击地区和平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与《美日安保条约》,构建起“旧金山体制”,美日同盟关系由此确立。“旧金山体制”凸显了冷战思维,日本以不对等的身份参与了美国亚太地区的安全规范构建。冷战后期,美日同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同盟性质更加显著,日本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苏联解体后,美日同盟的最大挑战不复存在,但恐怖主义威胁、朝鲜核问题、中国军力增长等成为美日同盟面临的新挑战。安倍二次上台后,先后提出“自由与繁荣的印太”与“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概念,日本逐步形成自己的“印太构想”。与此同时,美国也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转向更为广泛的“印太战略”。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进一步强化,日本正在逐步摆脱战后的种种束缚,深化同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关系,由此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地区多边体系,其针对中国的意图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6.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日本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世龙 《日本学刊》2003,69(5):23-38
今后十年日本外交战略的目标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繁荣 ,走向“普通国家”。日本为此将开展多边、双边外交 :(1)谋求从《联合国宪章》中删除“敌国条款” ,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加强日美欧合作 ;在东亚地区开展多边安全对话。 (2 )谋求把中国纳入国际体系并与中国开展安全对话 ;加强日美同盟 ,积蓄力量 ,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创造条件 ;努力解决北方领土的归属问题 ,实现与俄罗斯关系的完全正常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印太战略”是依据日本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地缘政治现实制定的,目的是对冲和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影响的扩展,以维护当前有利于日本的国际秩序,进而实现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印太战略”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主要依托“四国安全对话机制”,以构建地区同盟架构的方式,逐步实现日本的地缘战略。这既是当前东亚地缘政治的现实,也是日本作为海洋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但是,由于合作国家的战略偏好和地缘利益的差异以及中国周边外交的成功实施,特别是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从不同的层面制约日本“印太战略”的实施。日本“印太战略”是一项综合性战略,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针对性措施,对中国地区利益的影响较为广泛,中国应从战略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先欧后亚”的总体战略下,抗战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战场,为欧洲战场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是维系东亚安全格局的重要力 量。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韩日友好年。但是,2005年的日本 外交咄咄逼人,在历史认识、参拜靖国神社和领土问题上不断对其周边国家 进行挑衅。对此,太平洋时代的中国应当如何选择。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 探索。本文认为:具有怀柔与中庸等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特色外交为突破 东亚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路;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邓小平外交 原则,积极构筑亚太大周边战略,才能更好地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为 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1.
郭弘 《社科纵横》2004,19(5):132-133
民国时期甘肃藏区的教育体制呈现多元并立的格局 ,本文试就其近现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理论渊源、运行实践及其历史地位予以分类述评。所涉资料均以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及社会调查等第一手资料为依据 ,并参照有关学术著作予以参佐、补充和考证。作者认为民国时期甘肃藏区新式学校教育的蕴生与发展 ,是甘肃藏区社会的重大历史变革 ,研究其理论与实践活动 ,对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 the 1980s, urbanization in Central America was increasing compared to the three previous decades. By 1990, the urban population reached 42% in Guatemala, 44% in El Salvador, 43% in Honduras, 59% in Nicaragua, 53% in Costa Rica, and 54% in Panama. The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d mostly in the largest cities, in contrast to Latin America, where secondary cities grew fastest. This trend was particularly true in Managua and San Salvador because of the military conflicts. The only exception was Honduras, where the second city underwent stronger growth. The urban population comprised 51.7% women and 48.3% men in Central America. The segregation and polarization of social classes was also increasing because of increased poverty and unemployment during the 1980s. This was partly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s, which all ensued from the structural readjustment program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This neoliberal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hort run resulted in increased poverty and unemployment for the urban populations. In 1982, the informal sector represented 29% of the total employment in Central America, and its share reached 40% in Managua and San Salvador. Urban unemployment increased from 2.2% in 1980 to 12% in 1988 in Guatemala; from 8.8% to 13.1% in Honduras; and from 10.4% to 20.8% in Panama. In the political arena,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was underway, with civil presidents taking power and promoting privatization and deregulation of the economy. 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social structure, the economy, and politics in the region. In Costa Rica, during the Arias administration between 1986 and 1990, a program was implemented creating 80,000 new homes, and in El Salvador there was an increasing demand to find a negotiated solution to the military conflict. These new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could lead to genuine popular participation in solving urban problems.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 ,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体水平低和劳动力转移滞后 ,其结果使得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偏低。其次 ,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 ,提出扩大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娜 《唐都学刊》2007,23(1):30-33
根据现存史料与文献,对唐代选取驸马的标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唐代即使贵为天女、公主的婚姻仍摆脱不了父母之命,对驸马选择标准的变化,事实上也随着帝王政治需要的变化、帝王兴趣爱好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存在一个围绕着政治因素变化的曲线:初唐之时为政治联姻,政治标准为首要标准;身处盛世、政局已稳之时仍为政治联盟,但政治性相对能弱些;末世之时这一政治性特点又随之增强。只是处在盛世之时,公主会幸运些,除政治、姻亲血缘标准外,还会以亲族、才学、品德等作为一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16.
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诗朗 《求是学刊》2002,29(6):27-36
本文对晚近四十年来英语世界中儒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精要的说明。透过本文 ,我们可以掌握当前英语世界儒学研究的整体情况与主要动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儒学研究在英语世界中最近的历史发展 ,继而说明了儒学研究在当前英语世界中的几种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 ,着重指出了从宗教性角度研究儒学的最新动向 ,并通过对代表这一动向主要人物如狄百瑞、杜维明等人相关思想的分析与探讨 ,使我们对这一研究动向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18.
A process is described to show how a Social Work Department of a Medical Center ascertained the need to offer a continuum of comprehensive services to a high risk elderly population. This includes aiding and participating with the board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Medical Center to develop a varied network of services programs. A community based program model is used to show the utilization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modalities in working with this age population. Clinical material is incorporated to emphasize that aging clients are accessible for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and can utilize their ego strengths through group living and group counseling. Experiences will highlight that behavioral changes can be brought about through a reintegration of social, emo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forces.  相似文献   

19.
关注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双秋  李少虹 《社会》2003,(11):16-18
自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型国家以来,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福利的推进,城市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 为此,笔者根据接受的民政部科研课题调查的需要,利用假期组织本校民政行政管理专业的近1200人的调查队伍,分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城市,实施“城市社区老人问题调查方案”。其中所涉沿海地区6个省、3个直辖市,中部地区10个省,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和1个直辖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社区5125个、老人4856人,完成有效样本2246个。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反观20年的文献资料,我国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队伍自身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专业化和素质要求等方面,成果丰富,但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应用性研究亟需加强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