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2005年已由黄山书社全部推出,受到学界关注。他们要把研究推向深入,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①;在福建人民出版社支持下,他们又将撰写6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论》,这就是:《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的《总论卷》、《历史思维卷》、《经史关系论卷》、《历史盛衰论卷》、《历史编纂学思想卷》、《历史文献学思想卷》。为了民族史学的振兴,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把研究向前推进,期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2005年已由黄山书社全部推出,受到学界关注。他们要把研究推向深入,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①;在福建人民出版社支持下,他们又将撰写6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论》,这就是:《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的《总论卷》、《历史思维卷》、《经史关系论卷》、《历史盛衰论卷》、《历史编纂学思想卷》、《历史文献学思想卷》。为了民族史学的振兴,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把研究向前推进,期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2005年已由黄山书社全部推出,受到学界关注。他们要把研究推向深入,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①;在福建人民出版社支持下,他们又将撰写6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论》,这就是:《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的《总论卷》、《历史思维卷》、《经史关系论卷》、《历史盛衰论卷》、《历史编纂学思想卷》、《历史文献学思想卷》。为了民族史学的振兴,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把研究向前推进,期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2005年已由黄山书社全部推出,受到学界关注。他们要把研究推向深入,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①;在福建人民出版社支持下,他们又将撰写6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论》,这就是:《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的《总论卷》、《历史思维卷》、《经史关系论卷》、《历史盛衰论卷》、《历史编纂学思想卷》、《历史文献学思想卷》。为了民族史学的振兴,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把研究向前推进,期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历史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史学思想研究展示中国史学思想的丰富性、深邃性,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学在世界史学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古代史学思想研究,从思维方式上认识传统史学的民族特点,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掘史学的民族精神,是从深层次上理解传统史学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内涵:关心民族盛衰和人类历史的命运,以通变思想认识历史变革的必要性;在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时,特别强调重民的民本思想,在治史上突出经世史学的主张。这些都是民族史学的珍宝。我们应当从时代高度重视古代史学思想的研究,把社会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时代思潮、哲学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经、子与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微观研究与宏观考察结合起来,思考21世纪史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辽金元史学研究》对辽金元史学作了贯通性的综合考察。从修史制度、多民族历史撰述、各族史家史学编纂思想入手,全面剖析了辽金元时期史学发展的新风貌和时代特色,拓展了辽金元民族史学研究的深度与维度,使人们从史学思想的视角看到中国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爱国学者强调学以致用,自觉把旨在"求真"的史学研究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把研究历史和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连接在一起,表现出对历史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赋予了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新的时代内涵。其史学经世思想表现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著史考史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为抗战提供历史借鉴、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课题研究意识;着眼于向大众普及正确历史知识的历史教育思想;"致用"与"求真"并重的史学学术观。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与史学创新的结合是当今学术界非常关心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此方面,白寿彝先生大加提倡并身体力行,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他对历史学理论的研究、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史家三长”论的全新诠释以及对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撰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研究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应客观评价罗章龙的经济史学思想及其学术贡献。《中国国民经济史》是学术界第一部以“国民经济史”命名的通史性的经济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史学原论》是第一部概论性的经济史学论著,它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原论》提出的“史型论”,是经济史学界较早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中国史学第五次反省的代表作。第一,划清了历史资料和历史著作的界限,对历史做了全新的定义,指明了“历史的本体”;第二,提出要区分史学研究的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史学任务论体系;第三,阐明史学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系,强调史学的“铸魂”功能,完善了史学功能论。通过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批判和继承而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对当前史学的振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是史学。其史学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受进化论观念影响的初期;2.创作《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并对旧史学进行全面解剖的成熟期;3.重在开拓史学研究方法的总结期。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提出的历史研究法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治史方法,大胆地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梁启超的史学实践内容广泛,几乎涉及了史学理论和史书撰写的各个方面,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影响深远的成果。粱启超的史学研究特点鲜明:气象宏阔、重视历史整体、重视史学研究的量化、重视科际整合的特点等,可谓不折不扣的“大历史观”。粱启超善于新旧史学比较、中西史学比较,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和参考价值。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史学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学风,真正做到把“存真”贯穿于史学研究方法上,展示“客观史学”之大旨。梁启超史学研究有着中西史学交汇的背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传承性。  相似文献   

12.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周文玖著《因革之辨——关于历史本体、史学、史家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之一,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研究",中篇是"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下篇是"20世  相似文献   

15.
史学生活即人类与"史学"相关的精神生活。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发端和初步发展期,包括史学生活在内的国人精神生活,在这一时期打上了深刻而特有的印记。中国古代史学生活的一些突出特征此时皆已凸显,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中国史学生活首先从这一阶段着手,既是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也是"精神生活"研究的深入拓展。除历史鉴戒意识、法先王思想等论题之外,先秦史学生活研究还应包括"故实"观念、历史预参与意识、历史著作的阅读与接受等较为薄弱的方面。由于"生活化"特性,史学生活也应把视角更多地引向普通民众。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先秦史学生活,有助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殿堂、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6.
西周末期,中国的传统史学产生于官方制度化地记录史事,至战国时期私修史勃兴,编纂水平超过官方。历经秦与西汉,官方史学呈现衰微和停滞,而司马迁的《史记》则是私修史的巨大跨越,而且有将史学发展拉向突出个性精神、离开先秦以来传统路径的倾向。但东汉明帝支持班固撰修《汉书》的同时,倡修《东观汉记》,开创官方不仅记史而且修史的局面,将史学重新拖回依附朝廷政治的方向。东汉对私修史引导而不堵塞,构建了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双轨发展的新格局,这奠定了传统史学的基础,促成中国古代史学的繁荣,其历史文化魅力,导致后来少数民族政权的仿从,成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最重要的先导因素,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史学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提出来,始于1920年李大钊编印并讲授《史学思想史讲义》。白寿彝先生最早将史学思想史作为史学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对其研究对象和意义、与史学史和史学史其它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作了重要论述。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的成果,它对人们进一步探寻史学思想史学科建设、揭示中国史学思想史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吕振羽诗选》是研究吕振羽晚年思想和学问的重要文本。民族史和史学史是吕振羽晚年用功较多的两个领域。诗中讴歌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以及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少数民族领袖。咏史诗中关于中国古代史家和史书的篇章,反映了吕振羽对史学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包括: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要批判地继承古代史学遗产;要开展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吴怀祺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自宋代社会思潮的变化中揭示宋代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二是写出了宋代史学思想的新精神、新气象。但若能进一步阐发袁枢创制纪事本末体裁所具有的思想意义,或者可以使本书内容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历史的含义、历史认识主体的作用、历史学的性质以及历史研究的价值等史学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哲学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史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做出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