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爨碑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爨碑用韵考简启贤爨碑是爨氏家族留给我们的唯一文字资料。充分考察爨碑用韵,就可以获知晋宋时期爨人的若干方音特点;而获知这些方特点对我们研究爨氏家世和爨人与中原的关系大有种益。最先考察爨碑用韵的是清人,如给《龙颜碑》题跋的桂馥和给《宝子碑》题跋的喻怀信。...  相似文献   

2.
爨氏后裔考     
爨氏后裔考平建友南诏灭爨,其后裔如何?这也是一般读者乃至初学爨史者急于了解的问题。本人在《南碑瑰宝-大小爨碑研究·爨氏事略考》中已作初步探索,今再作进一步探索。从"探索"可见爨氏破亡,不象历史上封建王朝亡国那样简单,也当成为历史上的特殊现象。一爨氏后...  相似文献   

3.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南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历史及政治原因而致传世文献较少,因此石刻资料在西南民族史地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时爨氏是南中主要政治势力之一,但正史的记载多有短缺.通过解读新近发现的<唐南宁州都督爨守忠墓志>,补正了爨氏世系、唐代爨氏事迹,基本解决了南宁州都督府所领州数及罢废时间等史地问题,可以补充两<唐书·南蛮传>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碑刻、姓氏、盟誓、“遑耶”、“鬼主”等五大文化,不仅是爨文化内涵中最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部分,而且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陈寅恪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入手,分析其既不守旧泥古、抱残守缺,也不全面照抄西方、失去自我本色的第三种文化视角。从陈氏家族一脉相承的家世渊源,陈寅恪自身开放自由的学术心态和独立的学术品格,探求第三种选择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打王枢密爨》(cuàn窜,下文均以C.代)为现存的金院本目录之一,见于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廿五院本名目中的《诸杂院C.》项内。老辈专家历来认为它是金代戏曲中的杨家将剧目。余嘉锡早就说过: “而杂剧小说,乃谓枢密使王钦若,本辽之间谍,故谋杀六郎,为辽除害……观辍耕录  相似文献   

9.
从陈寅恪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入手,分析其既不守旧泥古、抱残守缺,也不全面照抄西方、失去自我本色的第三种文化视角。从陈氏家族一脉相承的家世渊源,陈寅恪自身开放自由的学术心态和独立的学术品格,探求第三种选择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家世考实周汝昌(一)曹氏家世为何需考?曹寅的门人郭振基为《楝亭诗钞别集》作序,有“公家世华胄,位望通显”之语;然而曹寅向康熙帝奏报公私诸事时,却常常需要点出他先人是“包衣老奴”,自身是“包衣下贱”,“包衣”即满语“奴仆”之音义。及雍正夺位,还骂...  相似文献   

11.
蒋捷词风独特 ,与其家世、人品不无关系。蒋捷生于巨族 ,家风淳厚 ,正值壮年却痛失家国 ,惨遭离乱 ,一身民族正气使他隐而不仕 ,宁愿漂泊江湖。家世国运影响着词人的创作 ,其词既有飒然凛风之豪放 ,又兼绮丽纤柔之婉约 ,在宋词史上享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近代学者对于陶渊明思想本质的探讨,发表过多种意见。梁起超认为,陶渊明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都在儒学,胡适则认为,渊明平生实行自然主义,井不像孙绰支遁一班人只供挥清谈的口头玄理,陈寅份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说,“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为新自然说,政渊明之为人,实外儒而内道,会释迦而宗天师者也”,朱自清在《陶诗的深度》一文中说,“陶诗中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他以《饮酒》第二十首为例,证明“实和淳都不见于《论语》,都是道家的观念,而渊明却将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少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婚俗,西南各民族的婚俗也互不相同。但是纵观西南民族的婚姻习俗,却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即较多的民族都保持有抢婚的习俗。一西南民族的抢婚习俗在史料上早有记载,如在四川凉山地区和云南部分彝族地区:“爨(?)聘妇议银币,娶议牛马,轻重多寡,凭媒妁口,贫者不易得妇。爨之父母将嫁女三日前,  相似文献   

14.
一 說“爨” (一)“爨”是姓非族庄蹻攻滇,留王滇中,这是事实了。由于語言的考定,楚国統治者随周族从北方迁来,似亦无可置疑的事实。那末,在他們統轄之下,当然有不少原来住在那里的土族,既然这样,我們就要问,向千里之外开拓,他带領的部队不可能太少,究竟軍队里面是不是全数楚族抑或夹杂着若干土族呢?周人伐紂,曾領着庸、蜀等八族,依此以推,楚人伐滇怕沒有例外。进一步說,蹻既留滇,无疑部队也跟着留下,他們是构成后来滇中——更确实一点,滇东部族的因素。他們是什么部族呢?这个问題,近年来研究家似乎很少提过,其实只从故紙堆来搜剔,亦无法找出可能的答案,唯有乞灵于湘、滇两方之考古发掘,或可得到些线索而已。《史記·西南夷传》只記滇国王名尝羌,《汉书·西南夷传》更言其旁东北劳深、靡莫皆同姓,元封时汉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賜以王印。自此以迄东汉末,汉族势力虽逐漸向西伸展,奈史籍于彼中部落之同异,缺乏分析,很难作出概括的推測。自諸葛亮始,滇之历史乃漸次开朗,亮南征,分其嬴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收其俊杰建宁爨习为官属,习官至領軍。西晋之末,建宁爨量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一是略古详近地论说了华氏家世 ,阐明华蘅芳兄弟出身于一个久从儒业的书香门第 ,一个官宦之家的地主家庭。二是论说华氏家世与华蘅芳兄弟成才的关系。华氏家庭为华蘅芳兄弟提供了优裕的条件 ,加之华蘅芳兄弟热爱数学、献身科学、刻苦自学的主观努力 ,他们终于进入科学殿堂 ,成为我国近代科学名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三家年表中有关钟嵘家世的几点疑义进行考析。其结论为 :一、钟嵘之先为避永嘉之乱而从颍川长社徙居吴兴长城 ,后钟嵘之子钟宠为避侯景之乱又从吴兴长城徙居南康之赣 ;二、钟嵘之兄钟的任职是建康平而非建康令 ,钟嵘之弟钟屿的任职是永嘉郡丞而非永嘉县丞 ;三、钟嵘和其兄钟、弟钟屿皆出身士族  相似文献   

17.
董鸿飚是个画国画的画家,但目前还肯定不是北京最有名的画家,可是他画的题为《爨底下风光》的那些山村图景却引起很多人注意。爨底下村因此成为北京一个有名的旅游景区,而他也因爨底下村而知名。一名画家与一个山村怎麽会有这麽一种奇怪的因果关系呢?先让我们走近爨底下村吧。 “爨”字那繁复的笔画,折射出这个古老村庄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让我们放眼於爨底下村的历史及古老传说。相传爨底下村因在太上老君炼丹、聚宝之地——爨宝玉沟之下而得其名。而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说:关于陶渊明血统之属于溪族及家世宗教信仰为天师道这一点,寅恪已别著论文专论之,故于此点不欲重复考论.乘化归尽乐夫天命之旨,实以名教说为非,可知渊明始终是天师道信徒,而道教为自然主义,渊明虽异于嵇阮之旧自然说,但仍不离自然主义,殊无可疑也。渊明之思想为承  相似文献   

19.
不亡何为     
【典源】《左传·成公十三年》:“谷阝氏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左传·成公十五年》:“韩献子曰:‘谷阝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典义】“不亡何为”,亦作“不亡何待”。意谓不灭亡等待什么。以后多比喻“恶有恶报者”的必然下场。【典实】典源中所说的“不亡何为”和“不亡何待”,都指的是公元前578年,晋厉公派大夫谷阝钅奇出使鲁国,请求与鲁国联合出兵。在谈判中,谷阝钅奇举止言谈十分不恭。孟献子说:“谷阝氏恐怕要灭亡了吧(谷阝氏其亡乎)。礼仪,是身的…  相似文献   

20.
宁调元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宣传家、文学家和诗人,但长期以来,由于史料匮乏,史学界对于宁调元家世源流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楚攸甯氏六修族谱》等史料,解开宁调元家世源流的谜团,其对全面、深入、精准研究宁调元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