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金融监管政策目标的最大化是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健,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则是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不论过度监管还是过度创新,政策目标和经营目标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因此,只有将两个目标统一起来,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才能实现平衡。在平衡状态中,既没有过度监管也不存在过度创新,金融监管的政策目标和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都将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监管理论脱胎于经济干预理论,金融监管发展基于金融动荡,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独立性.金融监管具有阶段性特征,与特定时期的金融需求交相呼应.金融监管研究遵循"理论--实践"的发展路径,从理论解析逐步向操作性转变.未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将在顺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着力点由单一的"金融危机预防"转向全面"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监管的研究视角将基于国际与国内两个角度,以实现国家金融和全球金融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加强金融监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对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的论述,旨在说明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对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整体功效及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实选择并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方金融监管体制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因素日益积聚,社会各界对金融监管问题的理论研究随之深入,我国金融监管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长足发展。简要回顾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特点,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借鉴意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金融监管制度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博奕论,对我国金融监管进行了博奕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的金融目标多重性和矛盾性、金融监管机构的内部博奕分散了有限的监管力量、金融监管双方存在着同谋行为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综合模式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单一的金融监管目标,加大对违法经营和监管不尽职的处罚力度等立法和政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属于宏观管理范畴,需遵循管理学上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具体内容上,如监管理念、部门的目标设定和职责划分、手段与目标关系等,则反映了金融监管的特殊要求.根据我国当前金融运行和社会管理特点,金融监管改革需遵循以下原则:金融监管需以金融体系稳健、高效、包容式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区分利益协调、政策决策和政策实施,实现政府对金融业多重目标协调、政策决策和政策的分层实施和考核;监管机构的调整要以监管理念转变为基础,合理确定风险管理的水平和垂直分工;要保证充足的监管资源,在愿景清晰的情况下采取问题导向的分步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7.
"逆周期"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部门在经济波动低谷时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创新货币政策,进行灵活的逆方向调控。那么,逆周期资本监管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当前世界经济波动的逆周期特征又是什么,如何把控"逆周期"金融监管在经济波动运行中的价值,我国逆周期资本监管需要哪些政策杠杆等,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和金融政策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激励相容的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将激励相容理论引入金融监管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银行业为例,分析我国金融监管激励相容程度较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激励相容度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不断暴露的行业风险问题表明现行的监管模式存在诸多不足。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转型提供契机。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不完善、监管信息不透明、监管主体不明确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然后,基于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以及激励相容等理论,进一步剖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存在的原因。再次,围绕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科技助推互联网金融监管转型的创新路径,包括借助5G技术简化监管程序、引入区块链实现监管信息透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依靠人工智能明确监管主体、运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金融预警机制等。最后,提出金融科技背景下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是一国政府当局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纠正金融市场失灵所作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依托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研究了制约金融监管效率的金融伦理问题,指出金融监管的目的在于实现金融体系中伦理公平和市场效率的均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限制条件下,金融监管的效率受到了来自被监管者和监管者自身伦理障碍的双重制约,从根本上而言,有效金融监管有赖于金融伦理的建设和维护,有赖于"个人伦理完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前抑制经济过热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金融监管中几个方面的问题: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监管建设的路径选择和金融监管的边界.从中发现我国金融监管的市场经济导向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2.
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学术界和政界对金融监管体制构建和监管模式选择的深度思考。多元Logit模型可用于检验各种因素与金融监管模式选择的关系。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表明,部分统一监管和统一监管模式更适用于混业经营。而且,部分统一监管尤其是统一监管模式倾向于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分离。统一的监管模式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良好的政治制度以及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新金融业态下互联网融资行为正成为创新我国投融资和普惠金融发展的最典范融资模式。文章以“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众筹行业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与互金业务发展需求,分析了虚拟金融产品属性交易风险、系统传染性及其发展困境,提出确立众筹金融激励相容监管理念。文章注重发挥政策指引和规则导向作用,阐述了完善我国众筹金融发展秩序与监管规则的优化路径:应调适金融安全保障为前提的均衡互补发展秩序;建构宽严相济为目标的政策指导和立法规则;完善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三方主体责任机制;健全项目前端监管为标准的风险管控体系,最终构筑适度调整与自我调适相结合的众筹金融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明朝财政监督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封建统治者为推行财经政策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力实施财政财务监督。为此 ,建立了以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为中心的监察性质的财政监督体制 ,并制定和完善了有关的法律、法规。颇具成效的财政监督则促成了明初百年的繁荣和兴盛。明朝财政监督体制具有为君主集权服务的特征。同时监督机构的职责既有分工 ,又互相交叉 ,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网络。而财政监督机构又按行政区划来设置。这些都显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划分日益模糊,这些都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构建高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我国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遵循效率性、协调性、独立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探求我国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从而保证我国金融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直接起因于金融恐慌和东亚金融监管机制的脆弱。与拉美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危机后所经历的“U型渐进式复苏”截然不同,在东亚地区,外部动力、技术动力、实体经济动力和政策动力这4种动力构成了独特的“东亚活力”,推动东亚经济实现了独特的“V型反弹式复苏”,使东亚很快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区域性金融危机相继爆发 ,促使人们又关注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及其系统性风险 ,一般倾向认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放松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到了 90年代后期 ,金融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协调风险和效益之间的均衡。与之对应 ,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从而混业监管模式也成为一种趋势。反观我国金融监管模式 ,现阶段以分业监管为重点 ,虽然在短期内适应我国分业经营为主的现状 ,但随着承诺WTO期限的到来以及混业经营的萌发 ,我国必然会走向混业监管模式。基于此 ,文章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在宏观调控体系中,金融调控已与收入调控、财政调控一道成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但学界对于金融调控法的调整对象、理论基础及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在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金融调控关系,不包括金融交易关系和金融监管关系;金融调控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学基础和法学基础,其经济学基础是凯恩斯金融调控理论和金融自身特性理论,其法学基础是法的根本作用理论和国家适度调控理论;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法和政策性银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