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便利。与此同时,网络购物带来的产品体验滞后也导致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正在成为消费者策略性退货行为的主要原因,如消费者同时购买多件具有横向差异的产品,在收到货物后经亲身体验后保留一件而将其他产品退货。本文通过构建Hotelling模型,探讨了企业在考虑此种影响情况下的最优定价策略,分析得出:当消费者的退货成本增加时,企业最优定价也随之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先验效用差异化越小,企业的最优定价也越低。同时发现,若某种产品无消费者单独购买,企业的最优定价会随消费者偏好的增加而增加;而当两种产品均有消费者单独购买且消费者退货成本较大时,企业的最优定价不但不会随消费者偏好的增加而提高,反而会随消费者偏好增加而减少。此外,本文给出了消费者策略性退货行为存在的临界条件,当消费者的退货成本高于这一临界条件时消费者的策略退货行为将消失。  相似文献   

2.
B2C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与退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物流在近年发展迅速,传统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必须延伸到逆向物流尤其是退货管理层面。退货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做好“源”、“流”、“终端及后续”的管理以降低在线商家的运作成本,同时维护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3.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宽松的退货政策能够刺激需求,促进货品销量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退货量的增多。在面临高退货,特别是无缺陷退货不断攀升的挑战下,在线商家应如何制定合理的退货策略成为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退货运费承担问题,重点比较消费者承担退货运费、商家承担退货运费、双方共同承担退货运费三种策略,探讨不同策略下在线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及其盈利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在线零售商应根据商品的无缺陷退货比例特征选择相应的策略。具体而言,当商品的无缺陷退货比例较低时,宜采用消费者承担退货运费策略;当无缺陷退货比例高时,宜采用商家承担退货运费策略;当无缺陷退货比例居中时,宜采用共同承担退货运费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退货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刺激需求的增长,但有时退货政策对需求的促进作用不够理想,不能抵消退货的负面影响,那么这种情况下则无论无缺陷退货占比如何,在线零售商的最佳退货策略只能是让消费者承担退货运费,以此避免更多非理性退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友玲  饶勇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375-379
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退货物流的现状,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退货策略和定价的相关研究成果.将退货策略与最优价格引入消费者效用和企业利润的研究之中,基于此构建了消费者效用模型与企业利润模型,给出了最优退货策略与产品价格的组合,分析了不同定价和消费者偏好变化对消费者效用与企业利润的影响.实例研究验证了本文推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邝云娟  傅科 《管理科学》2021,24(4):69-85
消费者预期后悔对在线零售商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在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需求不确定性以及是否提供退货的情况下,构建了零售商定价和库存优化模型.研究发现,当零售商不提供退货时,消费者的保留价格、零售商的最优价格、最优订货量和期望利润均随着迟疑后悔强度的减弱或购买后悔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零售商提供全额退款提高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并使得零售商在一定条件下不受消费者预期后悔的影响.零售商是否提供全额退款受到消费者预期后悔、消费者退货成本、产品边际成本和回收残值的综合影响:当退货成本较小且预期后悔满足一定条件时,提供退货是有利的;否则,提供全额退款会降低零售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强调在制定退货决策时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和退货成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由制造商和线上零售商组成的O2O供应链中,考虑消费者退货行为,构建了基于退款保证的供应链博弈模型,探究线上零售商选择体验渠道的动机及其影响。研究发现:当线上零售商选择体验渠道策略时,各企业均会改变各自的定价策略,其中制造商会提高批发价格,线上零售商则根据其退货损失来调整零售价格,但体验渠道策略能提升二者的利润水平;随着体验渠道的引入,能够激励部分消费者放弃退货(即退货率降低),从而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福利。然而,从利润最大化的视角,线上零售商可能不会有动机选择体验渠道策略,这取决于产品退货率以及产品退货对消费者造成的退货损失,但退款保证能增大线上零售商引入体验渠道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考虑策略型消费者对产品估值的异质性和无缺陷退货行为,应用理性预期(RE)均衡构建了两期决策模型,引入产品的耐用性参数,得到了允许(不允许)无缺陷退货两种模式下零售商的定价区间和订货策略。研究发现,产品的耐用性越弱,零售商可制定的价格越高;高类型的消费者越多,零售商定价越高;产品折扣率越低,第二阶段购买的消费者越多;零售商允许消费者无缺陷退货时,消费者退货成本越低,零售商定价越高。在两种模式下,产品定价与其耐用性程度呈负相关,当产品具备高度潮流性特征时,不允许退货更占优势;随商品耐用性程度的提升,允许退货带来的优势逐渐明显,而且退货成本越低,允许退货优势越强;随产品耐用性参数增加,允许退货缓解策略型消费者消极影响的作用愈加明显,退货成本越高,缓解越有效。本文合理刻画了策略型消费者的行为,考虑了消费者跨期决策中产品耐用性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现实中广泛存在的消费者无缺陷退货行为与零售商的退货补贴政策,从而为零售商的定价和订货退货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对称信息下的易逝品退货物流协调运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退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退货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商构成的易逝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退货处理速度直接影响制造商退货产品的收益,因此确定合适的退货处理速度,协调两者间的利益分配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排队模型求出系统最优的退货处理速度,并讨论了影响最优处理速度的各个因素;最后通过构建信息甄别模型求出了在双方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类型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制造商的最优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9.
考虑有限理性消费者前提下,研究网络零售商的退货运费险策略问题。网络零售商可以选择仅提供退款保证、向消费者赠送运费险和提供运费险购买选择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购买三种退货运费险策略。研究发现:(1)网络零售商推出运费险服务时,如果消费者商品满意度较低,消费者有限理性行为将使网络零售商获益;如果消费者商品满意度较高,消费者有限理性行为将损害网络零售商利益。(2)如果网络零售商仅向消费者提供购买运费险选择,运费险保费设定过高将导致消费者完全放弃购买运费险,从而运费险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3)只要运费险保费设定低于阈值,提供退货服务的同时提供购买运费险选择始终是网络零售商的最优运费险策略。只有运费险保费设定低时,既提供退货服务又赠送运费险策略下网络零售商才能获得比仅提供退货服务更高的利润。(4)在有限理性行为的影响下,只有运费险保费设定低时,消费者才能在网络零售商推出运费险服务时获得比无运费险服务时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网络零售商针对消费者退货所采用的“相机策略”,发现“相机策略”无法增加网络零售商利润。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无缺陷退货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缺陷退货是企业退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经销商构成的分散式供应链中,经销商通过增加销售努力可以降低无缺陷退货,但由此产生的收益却由制造商享有,所以经销商缺乏降低无缺陷退货的积极性,整个供应链也就难以实现协调.本文设计了一种惩罚合同机制可以实现整个供应链关于无缺陷退货的协调.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参数的变化对合同及供应链协调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问题日益重要。产品销售中的高退货比例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物流和返修等成本,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有效防范退货风险、识别潜在的退货倾向对于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积累了大量销售、退货和客户等多源异构数据,可基于此挖掘用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中购买和退货的行为模式,进而预测退货风险。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风险建模,引入二部图结构组织历史退货记录,并将问题形式化为二部图上的节点排序问题。根据退货的用户和被退货产品的结构特点,在退货二部图中定义随机游走规则,以表征退货风险在不同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传递,即将客户的退货风险表征为其退货的产品,而产品的风险表征为相关的客户。此外,考虑到退货记录的稀疏性问题,进一步引入影响退货的用户和产品等各类特征,作为随机游走的先验信息,从而提出一种融合特征的退货风险预测方法。        针对提出的预测算法,采用淘宝网一户商家的真实退货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退货风险预测方法与同类方法(如SVD和NMF等)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同时相关特征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模型的预测能力,特别是产品价格和质保证书对于预测精度具有显著的提升。        该方法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有效防范退货风险、加强客户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具有高退货风险的客户,并加强特定客户的关系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改进对于高退货风险产品的规划,如改进质量、加强包装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退货担保期权综合完全退货策略与部分退货策略的优点,构建了网络销售中基于期权的退货与定价模型,以商品的价格、退货策略和退货担保期权价格为决策变量,讨论了存在退货期权和不存在退货期权两种情况下,最优决策存在的条件,求解出销售商最优价格、退货策略和退货担保期权价格,分析了各个市场参数变化对最优值的影响,通过对担保退货期权与退货策略同时存在和购买期权才能退货二种策略的比较,发现供应商最优策略是前者。算例验证了以上结论,做了敏感性分析,总结了相关管理启示与未来研究方向。所得结论对网络销售商开展网上销售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渠道零售环境下,线上线下渠道高度融合,为消费者随时随地购买产品或退回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考虑消费者对线上产品估值不确定以及存在失望厌恶行为下,针对全渠道环境中的退货问题,研究了全渠道零售商的退货策略选择。从产品退货渠道出发,分别构建了无退货、同渠道退货、全渠道退货策略下消费者效用函数及全渠道零售商利润模型,探讨消费者对产品估值不确定导其致失望厌恶对零售商市场需求、最优定价以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货策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零售商的市场需求,但退货策略并不总是对零售商有益,只有当消费者失望厌恶程度较高时,零售商才会实施退货策略。当产品匹配率较高且消费者失望厌恶程度中等时,零售商提供同渠道退货策略;当消费者失望厌恶程度较高时,零售商提供全渠道退货策略,从而为全渠道零售商的退货策略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B2C模式下的在线零售商退货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退货问题日益突出.在一个由制造商和在线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以在线零售商为研究主体,讨论了三种退货处理策略,即合作型退货策略、在电子市场进行二次销售的退货策略以及返还制造商的退货策略.通过考察这三种策略中,在线零售商的最优利润以及供应链总利润等变量的变化情况,为在线零售商选择合适的退货处理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退货策略下,在线零售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所得的利润存在差异;退货利用率越高,在线零售商从退货处理中得到的利润越高,也越有利于降低退货带来的损失;而在线零售商的退货处理模式的选择则依赖于退货利用率以及从退货中得到的利润.最后,数值算例也有力地支持了文中提出的结论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无理由退货是一种商家自愿作出的商业承诺,它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但并不适合上升为一种法律制度成为一项强制性规定。实践上难以实施。立法上,难以对"无理由退货"制度作出规定;施法上,对"无理由退货"规定理解各异;执法上,没有相应的机构管理,纠纷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理论上缺乏法律基础。与传统《合同法》制度相冲突,破坏现有市场经济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价格上涨环境下供应链的渠道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零售市场价格上涨环境下供应链的渠道协调政策:中期退货与期终退货策略. 结果表明:在合理设计批发价格和退货折扣模式下,两种策略组合能够实现总体的协调,并保 证双赢的结果,而且给出了一组协调机制. 结论拓展了Terry 对价格下降环境下的渠道协调机 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活动的蓬勃发展显示了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传统店铺销售中不曾凸显的问题,网络销售中退货逆向物流的管理问题就是目前业界共同关注的难点问题.针对网络销售中的退货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分析其面临的难点问题,并根据干扰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运用干扰管理理论构建退货逆向物流管理的决策分析框架,为进一步分析退货逆向物流造成的扰动度量及运用干扰管理决策方法恢复受扰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研究思路.力图在理论上丰富干扰管理解决逆向物流的决策方法,在实践中,辅助电子商务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是困扰许多企业的难题。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着会计核算不健全、物流库存、运输成本高、物流信息技术落后、缺乏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等主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十个主要措施:物流成本实行单独核算;实施物流标准化;加强对存货成本的控制;努力扩大销售;实现供应链管理;实施效率化的配送;削减退货;加强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利用第三方物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由制造商和在线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在存在消费者退货情形下,考虑在线零售商在线上渠道提供促销与退款保证服务,其中在线零售商促销成本为其私有信息,建立了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了在线零售商的最优促销策略与供应链合同设计问题;进而分析了不对称信息对供应链均衡的影响,考察了退款保证对供应双方期望利润、信息价值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在决策合同参数(设计合同)时,需要在在线零售商信息租金与供应链系统绩效损失之间进行权衡;若满足一定条件,制造商和在线零售商之间进行谈判并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而分享整个系统的利润;当退货产品总是会给供应链成员造成损失时,退款保证会导致制造商和零售商期望利润的损失,但在一定条件下却能提升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20.
在供应链契约管理中,供应链成员的质量管理影响着供应链契约.当销售商质量评价水平影响市场需求时,单一的供应链契约模式不能够实现供应链整体协调.本文通过两种契约模式即退货政策和期权契约对二级供应链中销售商收益完全相反的效应出发,在需求受到销售商质量评价影响时,综合采用两种契约退货政策和期权契约,最终实现了供应链整体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