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吕斯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擅长风景、静物和肖像画。尤擅风景,本文仅只他的风景画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基础期吕期百1927年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学习,受教于徐悲鸿先生,1929年经徐先生的推荐,留学法国,以劳朗斯(LAURENS)为师。在法期间,曾至意、比、英、德等国,对画界先辈大师的作品进行了考察研究。油画作品《野味》、《水果》先后在法国沙龙得奖,最后于  相似文献   

2.
近年,在书画艺术界,一名油画画家备受瞩目——他创作的《红江山》《国土》《龙乡》《中国龙·大河》《中国龙·大江》《中国龙·大长城》等系列作品,均以“红土地”作为创作的根本,表达对祖国“红土地”深沉的爱.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红派画家”的杨永狮先生.他的作品及事迹被人民网、中国网、《中国商报》等媒体跟踪报道或转载,曾在短短数周内,就受到数百万人次关注.  相似文献   

3.
艺术收藏     
作为古老的东方艺术瑰宝,中国书画愈来愈受到各国艺术界的瞩目和收藏界的垂青。 为了弘扬国粹,传播民族文化,充分展示中国书画的最新创作成就,将其推向世界,使之崛起于国际艺术品市场,使更多的外国艺术家了解中国书画艺术,增进中外艺术家之间的友谊,现《江海侨声》推出《艺术收藏》专栏。本栏目由江苏著名书画家萧和,季公先生担任艺术顾问,具体负责画家和作品的把关和鉴定。编务工作由本刊副主编王继林负责,特邀青年画家何明耀协助工作。 欢迎来稿或提供报道线索;欢迎协办或联办。  相似文献   

4.
傅关根: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研究员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文广局直属社团——上海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他的作品《长笛》、《牧羊女》连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美院老师的作品被送往美国芝加哥世界艺术珍品博览会、美国洛杉矶中国上海油画展展出……当他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这位平易近人的画家讲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执著和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从《万古相依》油画作品中解读苏天赐先生的文化传承、艺术追求。苏天赐先生早年在林凤眠先生引导和启发下,开始东西方艺术融合之路的探索,他将东方的精神,融入到油画作品中去,使外来的油画充满了东方神韵。  相似文献   

6.
主持语:艺术大家门第的熏陶与天然的蒙养,使李小可获得了全面的艺术禀赋,他深知中国画艺术的文化魅力在于"精神内涵",这就有了他走向生活的独辟蹊径。四十多年来他坚持写生、在生活中练笔、在创作中保持写生的即兴感受,用学者的思考关注笔墨,并用笔墨表达现实。无论是《都市风情》组画,还是《藏域高原》组画,他作品中的"笔"与"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成为他表现生存空间和自然意境的方式,因此,在中国画坛,李小可的作品和其他山水画家有所不同,他的山水作品更具有人文情怀和文化观照的意味。  相似文献   

7.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著名作品之一。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画家、美术理论家。他的绘画理论著作主要有:《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画论》等。他的传世作品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  相似文献   

8.
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常被字里行间浓浓的情感和拳拳爱心所感动,使人深深沉浸于他对亲情、爱情、阶级情、民族情的动人描写中。如《月牙儿》等作品中展现的亲情,《微神》等作品中抒写的爱情,《骆驼祥子》等作品中蕴含的阶级情,《四世同堂》等作品中歌咏的民族情,都为我们展示了老舍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韩旭 《北京纪事》2016,(10):54-57
由北京京剧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手推出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将于2016年12月3、4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隆重上演.众所周知,《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与杨乃林、翁思再、郭小男等戏曲界大家创作的极具创新意义的大型京剧舞台艺术作品.此次北京京剧院启动重排《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生前提出并多次组织研究、着力推动的艺术创作项目.斯人已逝,梅韵犹存.在梅葆玖先生溘然长逝后,《大唐贵妃》项目团队化悲痛为力量,发挥剧院的一棵菜精神,将先生的新想法、艺术理念与遗愿凝聚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元代有三位叫马致远的名士。一位是“马寅,字致远,许州人。性雅重,嗜古学,恬于仕进。”(王恽《秋涧集》卷五十九《文通先生墓表》附《碑阴先生记》)他生活于金元间,是纯粹的文人。另一位是元中叶的画家马致远,他是“秦淮人”,当过“广西宪掾”(张以宁《翠屏集·题马致远清溪晓渡图》中“自注”)。他的儿子马琬是名重一时的大画家(可参看  相似文献   

11.
读过《野草》,人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这部散文诗集的语言写得很美。远在二十年代末,鲁迅曾同冯雪峰多次谈及《野草》和《彷徨》艺术美的特质。冯雪峰后来这样回忆说: 而据我看来,《野草》和《彷徨》,作为艺术品看,鲁迅先生自己是很爱的。事实上,除去艺术的高度优美性之外,如《野草》,其中不少篇仍都是思想健康的、战斗的作品,……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鲁迅先生自己也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所以,当谈到《野草》,他自己几次地说他“现在,不会再写那样的东西了”的时候,我都觉得这句话有两种意味,好像他为自己不能再写那样的作品而感到可惜,但同时又分明是宣告他以后不再写那样的作品了。这里姑且不谈鲁迅对于《野草》思想内容看法变化的痕迹。就艺术方面来说,鲁迅显然是十分珍爱这部散文诗集的。他“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甚至为不能再写出这样的作品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它的旋律柔美悠扬,深受人民的喜爱。著名的旅澳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先生以西方现代作曲技法重新演绎出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艺术气质与内涵。文章对钢琴独奏曲《茉莉花》从素材选用、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充分感受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列宁说:"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著名山水画家王明山几十年如一日,苦耕笔砚,基于传统,立于生活,敢于创新,造化自然,感悟社会,抒发情怀,使其作品充满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真情美。王明山自幼热爱艺术,由于家境贫寒,艺术的憧憬只能成为幻想。参军后领导看出了他的艺术天赋,部队的黑板报成了他发挥艺术才能的天地。部队位于云南深山老林,条件有限,他身边仅有的《芥子园画谱》、《钱松岩砚边点滴》《胡佩衡山水写生册》三本书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喜欢的一篇作品。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回忆道:“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喜欢那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当有日文杂志的编者向鲁迅索稿时,鲁迅自己曾将这篇小说译成日文;一九三二年,他还将《孔乙己》编入他的《自选集》里。这些,也都能说明鲁迅对《孔乙己》这篇作品的态度。的确,这是一篇具有惊人的艺术概括力的作品。鲁迅以简洁凝炼的线条,从容不迫的文字,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刻划  相似文献   

15.
刘方亭,1943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秘书长、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秘书长、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工商联企业家书画会副会长。他自幼酷爱绘画艺术,长期专注于中国书画的研究和探索,擅长写意、花卉、梅、兰、竹、菊,以画猫最为见长,在书法上亦有深厚的造诣。师从著名画猫专家孙菊生先生、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和著名画家陈大章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获奖。先后应邀赴韩国、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多幅作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外大使馆等单位,并被编入《中南海珍藏集》《毛主席纪念堂书画珍藏集》《文化部新世纪名人书画集》。出版有《小写意画猫技法》《中国画动物技法普及教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刘方亭专辑》《中国当代书画家刘方亭作品选》等专著。  相似文献   

16.
朱东润先生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成就了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翘楚《张居正大传》。从中国经史文化传统来看,该传记作品是传递、注解和书写生命的三位一体,同时也体现了司马迁传主选择上的“俶傥”观和时间距离观;从西方传记艺术传统来看,该作品具有英国传记求史料、讲细节、重环境的特征,融史笔和文笔于一体。《张居正大传》是中西传记艺术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协会员、广西美协理事、壮族画家罗鼎华先生四十年代毕业于桂林美专国画系。罗先生擅长画山水花鸟,画鱼尤著。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精印成册。在他的影响下,儿子罗巧宝、罗巧贵和孙女罗蔚云也踏上了绘画艺术的道路。1982年,罗蔚云  相似文献   

18.
《正红旗下》民俗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直接描写满族生活的作品,其满族民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语言习俗方面的满语遗存,北京话的运用,与骑射习俗有关的八旗制度,辫子、旗袍等服饰习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称谓、礼仪、育儿等方面的习俗,尤为突出。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不但记录了他早年的生活,更倾注了他对自己民族的全部热情。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无不是前人艺术遗产的继承与发展者。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继承也就不会有象样的创造。从周立波的作品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均带着浓烈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许多作品中明显地吸收和融化了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优长,无论是他的名篇《暴风骤雨》,以及《铁水奔流》、《山乡巨变》,还是他的短篇小说《金戒指》、《盖满爹》、《山那边人家》等,无不表现着他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创新的轨迹。他在艺术上的见解主要地是由他在接触古典小说、戏剧、诗歌当中,惊觉于造化,默识  相似文献   

20.
狄少英是一个颇有成就的青年国画家,他1957年6月生於河北定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喜爱绘画。而当他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名战士以後,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现在是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徐悲鸿画院创作室主任。30年的军旅生涯和长期的国画创作,使他的艺术与情感不断升华。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各类美展和书法展。曾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家艺术展金奖;炎黄同心中国画金奖;东南亚六国水墨画展金奖;“中华长春”国画大展银奖;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展银奖;国际书法展览二等奖;部分书法作品在国内碑林刻石;国画《祖国啊母亲》和书法《毛泽东沁园春·雪》词,由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家》、《中国美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等多部大型辞典,出版有《狄少英画集》等。他的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先生,专门撰文对这位青年画家的创作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