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蓄意歧义是指交际活动过程中发话人在上下文或者特定语境中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模糊的、间接的或者不明确的话语向受话人同时表达多种言外行为或者言外之力的语言现象。通过分析蓄意歧义的语用定义、语用内涵、语用理论和语用价值可知,从语用学角度对蓄意歧义进行的动态研究,能够更有效地解释交际过程中的蓄意歧义现象;只要在特定语境中进行巧妙灵活的运用,蓄意歧义就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来帮助交际者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蓄意歧义的语用价值表明,蓄意歧义具有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结合大量的实例,文中把蓄意歧义与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策略以及Grice的合作原则相结合,从语用学的理论分析了蓄意歧义的内涵以及创造性地使用蓄意歧义所产生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程巍 《中南论坛》2007,2(1):58-60,82
跨文化交际是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交际效应的角度,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和蓄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以加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歧义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现象,对歧义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习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并构建和谐顺畅的人际交流。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讨论英语词汇语法层的歧义现象。通过举例解析名词词组和小句的歧义现象,表明系统功能语法在解析和消解词汇语法层的歧义现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汉语里的歧义现象成因复杂、种类繁多,根据语言的三要素,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前两种易消除,对于语法歧义,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歧义现象几乎存在于每种自然语言之中,它不仅与有关学者,而且与语言学习者有关。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因缺乏对语言的感性认识,歧义往往成为他们学习上的困难。本文旨在从英语歧义句句法范畴对学生语法学习中的一些错误加以剖析,对语法层次的歧义现象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首先通过歧义与模糊、笼统的对比,说明什么是歧义。然后根据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最后,主要从语音、语法、语义、上下文、环境五个方面论述了消除歧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前者是语言结构矛盾的自然显露;后者是说话人对于语言结构矛盾的积极利用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这样的分类,能显示语言消极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在交流中区别对待,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还从语音、词、句法、语感、情理诸方面论述英语和汉语歧义现象,说明其对交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谓的功能界定为交际功能,并提出语言功能和言语功能两个概念,指出语言功能是语言形式自身所具有的功能,撇开语义、语境、语气及文化因素等的影响;言语功能则是一个个具体的言语行为所具有的功能,是语言功能在具体语境下的实现。在对外汉语功能教学体系中,语言功能是主线,言语功能是辅线,二者地位不同。在此理论基础之上,提出建立汉语交际语法体系的构想,并强调交际语法当完全建立在语言功能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英语歧义现象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歧义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英语中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产生歧义的不同原因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讨了排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歧义在商业广告中的积极效果与幽默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的歧义作为语言现象,有着消极的一面,通常被视为语言交际中的一大忌。但如能合理巧妙地运用歧义,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语言的表达效果,尤其在广告这种特殊语言中,如果歧义运用恰当、得体,表里双关,则会起到奇妙的宣传效果。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例子,分别从构词、语音、语法、语义、语用角度简要探讨了歧义现象在广告中的巧妙应用及其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和幽默效果,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应利用歧义的积极意义且尽量避免其带来的消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回顾了迁移的相关理论,针对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和母语相关的问题,从语音、词汇、语法句法和语用四个方面出发,举例论证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如何避免这些影响的些许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语课堂语言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第二语言习得通常通过英语课堂语言教学实现。课堂语言教学通常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句法、文化及语用的教与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通常过于重视语音的“正统”性、词汇量的积累、语法和句法的规约性以及显性语言文化,而引发学生学习上的挫折感。找出问题所在,正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将会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研究汉语歧义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性质、条件、范畴等方面论述歧义和多义的区别 ;主张从分析歧义产生的根源出发 ,按照三个平面来归纳歧义的类型 ;大量实例表明句法多义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语义上的多义性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而语用则为歧义提供成立的依据 ,可见歧义现象把句法、语义、语用这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文体学是用语言学的一些分析方法揭示文学作品主题与审美价值的一门学科。将其应用于英语诗歌赏析,可以使读者对原诗的认识和理解更为系统、科学,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审美价值。用文学文体学的理论观点探索英语诗歌StoppingbyWoodsonnSnowyEvening(《雪夜林边驻脚》)在诗歌用词、语音、语义及句法等各层次反复呈现的二元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进而揭示诗人通过这些语言手段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英语歧义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句法、语义、语用3个层面对英语歧义的产生及消除进行说明、分析,进而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句法、语义、语用三者互相制约,相互影响。句法多义及多层次性是歧义产生的基础,语义上的多义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语用则为歧义提供成立的依据及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言语禁忌和委婉表达是人类语言中普遍的现象。研究言语禁忌和委婉语对人类学、民俗学和语言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讨论客家方言中有关对死亡、疾病、衰败、生殖、污秽、鬼怪等方面的言语禁忌现象,并从词汇、语音、句法等方面探讨委婉语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述了有关母语干扰的语言学习的观点,并从语音、词汇、句法、习惯表达法与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划分英语歧义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歧义产生的根源,从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角度将英语歧义分为句法性歧义、语义性歧义和语用性歧义三种类型。大量实例表明句法多义是歧义产生的基础,语义上的多义是歧义产生的条件,而语用则为歧义提供成立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