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责任心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是幼儿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也是幼儿个性、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幼儿责任心的内涵与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与评价,发现在测量工具和实证研究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情感与社会性个别测试量表》对陕西省24所幼儿园共计432名幼儿进行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城乡差异显著;小中大班级同伴冲突情境下得分在性别和城乡上差异不显著,小班中班城乡幼儿社交回应策略差异不显著,大班城乡幼儿社交回应策略差异显著。总体来看,乡镇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水平总得分及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得分均低于城市幼儿,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乡村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从幼儿家庭、教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等方面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的社会化教育主要有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生活规范两方面。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成败的三个重要因素。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因此,努力提高家长的社会化意识,建立民主化的家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首要基础。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社会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为此,采取措施,使幼儿园逐步正规化,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严格实施幼教《纲要》,是幼儿社会性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人的整个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之间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从而更好完成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在幼儿阶段,我们也需要通过培养幼儿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在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进行整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幼儿合作学习的相关因素,针对幼儿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寻求更好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大班幼儿情绪能力、社会性发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某省区幼儿园大班中抽取928名幼儿,采用家长评价的方法完成量表施测。研究发现:大班幼儿情绪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水平良好;在尊重他人、行为规范、归属感维度和社会性发展总分上性别差异显著,情绪能力上性别差异不显著;抚养方式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但不会影响其情绪能力发展。幼儿的情绪能力可以正向预测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幼儿及教师对同伴冲突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通过对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游戏同伴冲突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和幼儿在应对和解决冲突中多用消极解决策略:幼儿解决策略较多使用攻击性行为、互不相让、威胁命令;教师解决策略较多使用粗暴制止、独断专制、简单安抚、延迟处理。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易导致幼儿同伴间关系紧张,对教师缺乏信任,教师也会错失教育时机。由此,对幼儿及教师在应对冲突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应遵循“知情意行”的整体理念,阐释了体育活动对幼儿社会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养成和社会交往的影响,探讨了“体育活动对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一主题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拓展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提供了崭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培养幼儿自我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影响幼儿积极自我概念培养因素的分析,指出要尽量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要高度重视对幼儿的评价,提高评价的正确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进行更多的社会性交往活动,帮助幼儿向着全面积极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同伴交往活动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活动与幼儿的自我表露程度和方式互为影响。本文着重从同伴交往活动中幼儿自我表露的特点、影响因素、教师建议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影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揭示了幼儿根据彼此的角色与地位、情绪与意图、以往的互动经验选择策略解决冲突,同时为教师提升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能力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724名5-6岁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高分组和低分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差异,同时考察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父母教养观念还是亲子关系,高分组和低分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教养观念和亲子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并共同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要转变父母教养观念,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树立积极的挫折教育观,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贴近幼儿生活世界的情节设置以及反映真挚现实情感的内容创制,深受幼儿的喜爱。已有研究表明,绘本阅读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但绘本阅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验法和观察法以绘本阅读的方式对幼儿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培养,以扩展和加深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英国的《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幼儿社会性领域的目标、基本原则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文本比较和分析,探讨中英两国早期儿童社会性学习和发展标准的异同,并对我国新阶段的幼儿社会性教育改革进行思考,认为:应重视0-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幼儿社会性发展标准的指向性需更明确具体;突破幼儿社会性学习中品德知识教育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自我控制是幼儿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和养成,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幼儿自控能力的养成也需要各种社会性品质的支持。从社会性发展这一视角来认识幼儿自控能力的养成,以幼儿的整体发展带动局部能力的优化,需要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内化规则意识,在体验中引导幼儿正确调控情绪,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坚持性,及在实践中养成幼儿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男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个性品质培养、情感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前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多重压力使男教师易产生压抑感,在一定程度上会看低了这份职业的价值,成为制约男教师成为幼儿“重要他人”的重要因素。政策倾斜、角色培育、内在驱动、专业培训等管理策略,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幼儿园男教师的发展,促使其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  相似文献   

16.
告状是儿童幼儿期的常见行为之一,影响着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本研究随机选取平潭H幼儿园31名大班幼儿(其中男孩16名,女孩15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告状行为开展为期1个月的观察,共收集116次有效目标行为。先阐述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概念及类型;再从幼儿性别、活动类型和行为类型对该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最后从幼儿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及幼儿园环境因素进行探讨,希望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动画片是3—6岁幼儿认知自我和世界的重要他者,是幼儿智力开发、想象力培养和社会性发展等最直接的精神食粮,其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家长对幼儿动画片观看的正确引导。以长沙市区为例,从幼儿动画片观看的情况、家长对幼儿动画片的态度及其“观看引导”的观念、家长引导幼儿动画片观看的行为三方面,对家长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机抽取A市公办、民办幼儿园中100名幼儿、100名家长及200名幼儿园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性体育舞蹈教学法实验对照测查并观察对5~6岁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幼儿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显著提升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教师及家长在关注幼儿健康体能及锻炼的同时,应尊重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规律与特点,专任教师应优化“情境性”教学策略,注重“体验-感悟”人际互动模式,挖掘与整合情境性体育舞蹈的课程资源,从而激发幼儿高级社会情感的萌生与表达,以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深受幼儿喜爱的民间体育游戏之一的“丢沙包”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和主体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受幼儿园、社区、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开展“丢沙包”游戏不多,效果也不好。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就要从总体上重视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开展合作,适当改编,不断挖掘“丢沙包”游戏新的价值和玩法。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适应行为是幼儿社会化的前奏,也是幼儿逐渐融入新环境的必备条件。在和谐视角观照下,影响幼儿不适应行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幼儿身心发展不平衡、社会适应能力欠缺、自然适应能力薄弱。据此,教师和家长可依据 “和合观”、“和处观”以及“和生观”等培养策略来加强幼儿适应行为,从而促使幼儿自身身心、幼儿与社会以及幼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