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反转换法顾名思义就是肯定与否定的思维方向的互换[1](p44)。在汉译英过程中,采用该方法能让译文符合英语语用习惯,更好地让英语读者接受,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还能确切地表达原文含义,取得委婉、强调等修辞效果,从而提高翻译实效。  相似文献   

2.
在英汉翻译中,否定因素中的正反说是一个难点但同时也可以遵循一些翻译的原则。第一,不拘泥于原文表层结构的肯定和否定,而取决于汉语的表达习惯,必须注意确保译文的优势。在不违背这一原则下,当然可以尽量照顾原文和译文在形式上的契合。第二,否定和肯定的运用,要考虑文体和语境上的因素。第三,一般说来,用否定式有时有比较婉转的意思,反映说话者的态度,而用肯定式时则比较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3.
在英汉翻译中,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译语语言表达习惯。翻译时不能逐字翻译,也不能一味追求词类的对应,而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搭配习惯进行不同的翻译搭配来选择和确定词义。对于英语长句的处理,可以采取"葡萄型"向"竹竿型"转换。对于很难译成汉语对应形式的句子,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变通手段,诸如:词性转换、肯定和否定互换、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等翻译技巧。翻译出来的词句既要传意,又要使人容易接受,这样才能体现翻译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调整语句结构,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的句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形式为出发点,探讨英汉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 ,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调整语句结构 ,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的句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形式为出发点 ,探讨英汉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它们在表达否定概念时,所使用的词汇、语法甚至语言的逻辑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从肯定与否定的互译,否定转移时的翻译方法,英语中几个容易翻译错的句型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进行否定句式的翻译,使译文能够真实地反映原文的意思,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就英译汉而论,定语从句的翻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文章探讨了拆译法在定语从句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法律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或科技翻译,应当有指导法律翻译的翻译原则和标准。法律表达以表达法律信息为出发点,其意包含了对法律原文的理解和用规范的法律语言表达。本文阐述了法律表达原则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在法律法规英译中遵循法律表达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隐性肯定是指句子的表层结构即语言表达中含有非肯定词、否定词或否定前缀等否定标识.而其深层结构即在意义上却表示肯定的一种语言现象.它通常以双重否定、多余否定、反面否定、否定词缀及否定形式的习语等形式来表达.这类句子在汉译时须十分留心.  相似文献   

10.
每种语言的否定都有其特点.一种语言形式的肯定常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表示否定,反之亦然.本文中的"反泽法"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技巧,它帮助我们在英汉翻译中恰当地表达原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汉藏语言都是历史悠久的语言,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同语音、语义、语法结构等方面一样,在否定概念的表达上也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否定是对肯定而言的。这一对概念在逻辑上是完全不容混淆的,它们是对立的。但是,否定概念在语言上的表达方式却很复杂。汉藏语言属同一语系,确有许多地方是一致或相似的,但由于汉族与藏族在思维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其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不少差异。这里仅就汉藏语言在某些否定概念的运用与表达方面的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意义时往往会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方式。英语的肯定结构在汉语需用否定结构来表达,英语的否定句要用汉语的肯定式翻译,在翻译技巧上即谓“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本文着笔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表里不一”否定句式是指在形式上否定而意义肯定或在形式上肯定而意义否定的结构形式。该句式或激昂强烈或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肯定或否定意义。分析其结构形式及其表达方式 ,有益于我们准确理解英语语言内在的含义 ,并可使我们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形式上的否定有时表达强烈的肯定意义,表层结构的肯定常有充分否定的意味;否定词的移位和强化了的否定又使游移不定的否定增添了许多变化,原语与译语文化之间存在的认知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造成原语理解上的障碍,以至译语要采用完全相反的形式.拙文在以下四个方面探讨英语否定句的理解折射现象及其汉译方法,以此就教于翻译与教育界同仁:一、肯定意义的否定原语形式上是否定的,但要表达的却是强烈的肯定意义.用否定句直译,难以找到等值或近似的成份,可能引起误解,最好用肯定句意译.  相似文献   

15.
汉语“打”字的英译法探索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的不同语族,但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常常会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去翻译英语。汉语中一个由“打”字组成的词组,在翻译时则需用数十个英语动词来表达,才能基本译出其含义。这就要求我们英语学习者不但要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在翻译时更要确切地理解原文,做到准确无误地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试谈反问句语义形成的诸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问句,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句式(或称修辞方式)。一般说来,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它的作用是加强语言表达的力量。例如: ①这在旧社会敢想吗? ②一出去,哪能不遇上熟人? ①句的形式是肯定的,内容却是否定的:这在旧社会不敢想;②句的形式是否定的,内容却是肯定的:一出去,一定会遇上熟人。按照逻辑的一般原理,奇数次的否定为否定,偶数次的否定为肯定。而在例①中没有否定词,却表达了否定的语义,在例②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却表达了肯定的语义,这是否违背了逻辑原理呢?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反问句的语义呢?本文试依据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以下简称“祥”)、曹禺先生的剧本《雷雨》(以下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建构主义翻译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为实例,认为文化意象的再现要正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对蕴含文化意象的词语保留原文意象,或附加注释;再现原文中的意义语境;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再现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谓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试金石",其中较为全面考察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汉译英段落翻译,亦可谓难题一个,因此备考策略尤显重要。通过英汉思维方式对比研究对指导大学英语学生的翻译实践,在翻译时应重视其思维差异在语言表达形式的映射,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确保译文准确、自然、顺畅。  相似文献   

19.
以When引出的肯定式习语表示否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有一种否定意义的特殊表达方式即使用以When引出的肯定式习语来表达否定。以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充分展现英语语言表达中的丰富多采。深入探讨此类语言现象可以发现,它们大多与西方文化源头之一的《圣经》有关,或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话语,或来源于对其他语言文化的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译者要想把原文的审美价值转换到译文中去,就必须站在读者的立场,认真考虑文中神韵、意境及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从而让读者真正领悟原文之美.拟从<大二心河>两种译文入手,重点讨论文学翻译的美学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