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构建媒介生态文明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为媒介生态的文明构建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与视野。媒介生态文明是一种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以自身文明状态实现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实现媒介、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媒介伦理形态。媒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应着力构建媒介生态文明的“三重境界”:信息通畅,多样平衡的媒介生态系统;平等相待,正确认识的媒介生态环境;理念形成,和谐发展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文明研究到生态文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史上,生态文明思想源远流长.1990年代以来,生态文明研究在中国经历了由起步到加速、由初兴到繁盛的过程.鉴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社会需要,生态文明研究已经具备了走上学科化轨道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一个新概念。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有着特定的环境和语境,就中国而言,中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它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困境的瓶颈制约,不但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威胁着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些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新趋向的今天,将“文化自觉”理论运用到生态文化领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思想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从认知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生态价值观,其本质是生态理性,具有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实践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的实现要遵循继承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善治是近现代民主治理模式下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它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良性互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一场全民参与建设的高级文明形态。依据善治理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能确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健康、良性、规范、可持续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观的理性批判,它以一种整体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在继承工业文明时代所创造的积极成就的同时,抛弃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使人类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从多维的视角对目前已有的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解释,并主要从共同性与差异性两方面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与生态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内涵着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表明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所构成的。如今人类文明面临El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文章提出需要用范式来思考和行动,实现一种新范式的转换,这种新范式就是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中,从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到社会及政治构架、技术和重要部门等都要实现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的格式塔转换。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生态文化是一种以生态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我国生态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既继承了优秀历史传统,反映了社会现实,又代表着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如同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大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体系。"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与和谐共进,将极大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也只能是经济上富裕,精神上高尚,政治上民主,生态上和谐。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对以往诸文明形态的批判与扬弃。生态文明及其实践构序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包括其历史积淀的必然和生态时代的特征,特别是技术体系的保障和能源动力的支持。生态文明需要思维方式和观念层面的有机化转变,更需要在实践构序中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换。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文明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缺陷和人的伦理道德的丧失。生态学是一座巨大的文化资源和理论宝库,基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哲学无疑为当代哲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主客关系、认识路径等方面与当代流行的哲学观点存在差异,显出当代哲学的生态转向。这种转向有利于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创新方法,促使人们从哲学层面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护持家园的稳定和宁静。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载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方向。它将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明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生态环境同生共荣的价值理念;为全人类长远发展谋福祉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5.
人类必然要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而在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生态意识、生态潜意识以及建立在生态自我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将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核心。文章着重分析生态意识、生态潜意识与生态自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它们对生态消费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态消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的研究,并从中吸取有益的启示,首先应当透过人与自然的矛盾去分析人与人的矛盾,通过不断地改革我们的社会制度和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一切不完善之处,来解决生态问题;其次,应当深刻领会"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所做出的论证,在建设文明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第三,应当牢记"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揭示的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创建一种人的新的存在方式,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创造人的新生活结合在一起;最后,应当借助于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形成"人的生态意识是最大的生态资源"的共识,把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变成进行价值观念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明自觉发展呼唤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助绿色科技提供现实的实践手段,以摆脱陷入传统工业文明困境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文明向自觉发展的转型与质变,为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技术、能源再生与替代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文明的自觉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生态化科技创新在整体和历史维度中提供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支撑手段,推动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造为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培育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培育其生态化转向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两大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复杂关系。对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的研究需要有系统思想作为支撑,科技进步在生态变迁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有临界"涨落"作用,用复杂性思维方式构建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生态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异化.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人与自然以及生态主义视野下的人与人的和谐,建设生态政治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生态政治不仅着眼于目前生态问题的解决,更是实现发展可续和生态公正的政治保障机制.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政府以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是目前建设生态政治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各有意义,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