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汉对比作为核心理论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英汉对比学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英语与汉语的结合必然会使语言与语境,语域,文化习俗等多个因素相关联,而翻译又是对语言的研究,所以英汉对比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深远而强大。张培基散文中《父亲》一文的英语译本很好地体现了英汉对比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英汉对比角度出发,以《父亲》英译本为例分析其翻译方法和策略,总结文学作品汉英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意蕴差异性,普遍存在英汉“词汇真空”现象。从跨文化角度探究英汉“词汇真空”现象的特征:词汇完全真空、词汇部分真空和词汇真空下的文化冲突。为了促进两种语言文化交流,重点探究了英汉“词汇真空”的归化法与异化法、意译法与音译法、改译法与借译法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翻译不仅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转换,更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词汇作为最基本的语言材料,对于准确翻译、完善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得英汉词汇在语义、搭配关系以及词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相对应的情况。正是从这些差异着手,分析、对比英汉词汇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和不同,探讨其之间的关系和对翻译的影响,目的在于用对比的方法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认识,从而在翻译中能有效地避免或解决词汇方面的误译或漏译,提高翻译质量和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保丽  高云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66-67,104
从动物词汇的文化语义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动物词汇在文化语义上的差异模式,表现为文化语义基本相同,文化语义差异较大,文化语义迥然相反和文化语义空缺;以一些动物词汇为例,论述了词汇文化差异的特点,分析了文化对翻译影响及翻译方法的应用;可以考察同样的客体如何因文化背景及认知的差异而显出词汇的异同,促进外语学习、教学,增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语境顺应、交际语境顺应和文化语境顺应三方面,对英汉文学翻译进行尝试性的阐释,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 ,它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 ,造成了障碍。因此 ,对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 ,我们往往要遵循严格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多种方法的综合性运用 ,会令我们的翻译作品意义严谨 ,表达准确。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现象为大的着眼点 ,从词汇意义、词语搭配、词序等几个方面入手 ,在对比中求同 ,深入细致地阐述了翻译过程中常见的语言问题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语境是语言活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零"语境是不存在的。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语境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原语、获得功能对等翻译的关键所在。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关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不仅要求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也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忠实再现原作者所要体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试图探讨语境分析对于翻译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所起的重要作用,阐述翻译应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从而确定具体词汇、篇章在其语境下的语用含义,并从构成语境的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方面入手,浅析语境对翻译的解释力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论述语境和词语翻译之间的关系及语境对词语翻译产生的影响和限制。主要论述了语境的概念 ;字典释义的本质与它在词语翻译中的作用 ;词义的概念及它与词语翻译的关系 ;非语言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译语词语与原语词语之间的差异以及特殊语境对词语翻译的限制和挑战。重点是论述词语的翻译是不能脱离开语境的 ,只有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比原语和译语语境 ,词语翻译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认知语言学界的热评。莱氏的概念隐喻,主要关注语言的共时层面,对历时层面关注不够,在许多方面引发了争议。《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采用比较词源学与比较互证的研究方法,利用英汉平行对应词汇隐喻语料库,从共时、历时的角度,对英汉词汇化隐喻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概念隐喻和隐喻词汇的文化理据。该书既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补充与修正,又是对词汇化隐喻研究的全新探索,将在语言教学、翻译和文化研究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