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是培养其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根本途径。它具有目的性、多样性、层次性、内化性的特点;它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社会角色的发展,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内容的道德实践;它在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目标的过程中具有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完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主体的道德素质体现了网络社会的文明程度,统一性、稳定性、可塑性、实践性是网络道德素质的主要特征。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主力群体的一部分,道德素质堪喜堪忧。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需要研究网络社会个体道德素质发展的心理规律,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完善网络法规和道德评价体系,强化大学生的自律与自育意识。  相似文献   

3.
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而道德素质是道德人格的基础,是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大学生道德素质是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凝集点和辐射源,大学生的一切道德现象都可追溯到其道德素质.因此,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大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卢梭曾说过:青少年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第一次,降生的是一个有生命的活动的有机体.第二次,诞生的是一个公民,一个开始的以自己的思想思考着,活动着和行动着的个人,诞生的是一个行为具有道德意义的个人.大学生不仅出现了心理上的自我,而且出现了社会意义、道德意义上的自我.这个自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分析,提出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探索多渠道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引发了社会层面的多重变化 ,也深刻揭示了国民道德素质这一现实问题 ,并孕育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一切人们的道德建设前景。这时 ,审视大学生道德世界现状并不失时机地开展和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 ,就被赋予了深远意义。而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在校园与社会间发育和变异的大学生道德文化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变动性与异化性、虚浮性与躁动性、日趋世俗性与实用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的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和存在问题。为此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变迁和发展的规律及趋向 ,从中认真剖解他们的道德困惑 ,发现和树立文明良好的道德观念 ,从而努力搞好大学生道德引导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对于“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意义重大。必须通过学习以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必须创造更多的活动载体,动员大学生宣传并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必须在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吸收西方道德文化合理内核、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和经济活动的各种道德规范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途径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提出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偏颜和失误,大学生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是造成了今日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的主要原因.从加强高校道德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综合素质,提高高校的道德教育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准处于较高的层次,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离、社会公德意识弱、 社会责任感差等缺陷;道德缺陷的产生与独生子女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和高校德育存在偏差等因素有关;要克服这 些因素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需要发挥家庭的协同作用,加强政府部门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和增强高校的德 育影响力等对策来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未来生活世界和工作世界的主体,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目前大学生身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情心下降、社会认同感不足等道德缺失特别是道德冷漠现象。这是由其道德观、价值观偏离以及市场经济和贫富差距等多方原因造成的。因此,要针对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及其原因,对症下药,探寻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潜道德是隐藏在大学生正式道德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它的产生,既有大学生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利益心理和认知偏差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校道德教育缺陷、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和大学生对自身要求降低等客观因素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待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成因,从多角度分析,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尽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激发道德需要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德育实效性不高问题的关键不是道德理论问题,也不是教育或者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对象或者从根本上说国民有没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意愿的问题。重树道德社会氛围,激发国民的道德需要才是提高德育实效性根本措施。道德需要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心理基础,是道德增长的内部动力,直接决定道德教育的效果。道德需要决定于社会生产需要,并且随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不断更新发展。可实践性是道德的基本属性,从一定角度看道德选择就是发展策略的选择,只有“有利”于国民生产和社会实践的行为准则才会被接受,才会被内化为国民的道德需要。我国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与不重视道德需要的培养有直接关系。为此,政府和管理当局只有营造良好的能使道德行为受到及时的正面激励和非道德行为得到及时有效惩处的道德环境,才能达到“囚徒困境”,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才能树立起来,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才能根本解决。高校应始终成为社会道德的制高点,要敢于打破旧的道德观念,树立新的道德标准和理念,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积极引领道德观念的变革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新道德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大学生群体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缺乏社会公德的现象,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树立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自尊和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公益的社会风气,提倡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养志健康明的学习生活方式,培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在身体心理、道德规范、终身体育意识、社会交往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社会化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同时指出了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培育具有新时期特点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中 ,思想道德素质比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能在深层上反映人才的质量 ,德育是灵魂。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新的特征 ,给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高校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核心。确立德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必须科学地构建德育的内容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深化高校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当前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措施,旨在培养外在形象良好、内在素质优秀、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要从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教育抓起。作者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公德素质现状的基础上 ,对影响大学生公德素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目前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教育进行了思考。认为社会要加强舆论的导向作用 ,要为大学生的公德实践提供必要的场所 ;学校作为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应发挥更积极、更直接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公德素质教育的主体和实践者 ,应积极参与到公德实践中去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并努力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特点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社会教育制度的完善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职业道德。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功能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建立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社会作用,不断开拓进取,培育对社会有益的新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