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秦行纪》是中唐时期牛李党争背景下的传奇作品。学界对于其作者和成文时间的研究多有歧异。经推考,其作者当系唐代京兆韦氏京兆房族员韦瓘,韦瓘自幼与李德裕亲善,于牛李党争中属李党骨干,《周秦行纪》是其对牛党党魁牛僧孺的构陷之作。从内容和接受情况看,《周秦行纪》成文于牛李两党竞争最为激烈的文宗开成年间。《周秦行纪》版本现存有三,其中以《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善。  相似文献   

2.
王炎平“李德裕无党”说质疑中晚唐时期以牛僧孺、李德裕为首的“牛李党争”一直是史学界聚讼不已的一大公案。已故岑仲勉先生曾提出过“李德裕无党”之说,但遭到许多学者的非议。近来,王炎平先生又于其新著《牛李党争》一书中承袭了岑氏的“李德裕无党”之说,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唐代中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以牛僧孺、李德裕为首的牛李党争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而研究这一党争问题的专著和论文亦为数不少。如何以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李党的首脑人物李德裕呢?在这里,笔者想就李德裕在四川的边防战略与治绩,谈点浅见。李德裕字文饶,生于公元786年。他自幼勤奋好学,“年未及冠,志大业成。”因其父李吉甫为当朝宰相而长期“避嫌不仕台省。”①公元816年,他被出镇太原的张弘靖辟为掌书记。三年之后,随其入朝,充任御史.此后,他历仕穆宗、敬宗,文宗、武  相似文献   

4.
杜牧对牛李两党的态度,前人有“恩牛怨李”和“党牛怨李”两说。杜牧怨恨李德裕,是因为他在会昌二年(842)遭到李德裕的遣逐,被迫由比部员外郎移任黄州刺史.本文从杜牧与牛僧孺的密切交往、杜与李德裕的政治矛盾、杜牧与李德裕道德意识上的差异三个方面,探讨杜牧遭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牛僧孺是唐代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文学家.本年谱本着“知人论世”的目的,考证了牛僧孺的籍贯、世系,按年编排了他的科名、仕历、交游和政治活动,特别是对他在当时党争中的活动作了重点考察.对于前人及今人的有关著述,本年谱信则传信、疑则阙疑、误则辨误,力图澄清史实真相,对牛僧孺作出全面、公正的考察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牛李党争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牛僧孺、李德裕是唐代牛李党争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由于种种原因,有关他们两人的文献记载颇多歧异和讹误.赵吕甫先生《牛僧孺、李德裕史事辨误》一文,对有关史事进行了考订,对唐史学界发生过一定的影响.然而该文所辨未能一一中肯,其中许多地方虽名为辨误, 却实为误辨,诚所谓治丝益棼.本着实事求是的目的,笔者草成此文,谨对赵先生误辨之处试加辨正.是耶?非耶?不当之处尚祈赵吕甫先生及其他唐史研究者教正.  相似文献   

7.
《李德裕文集校笺》新版问世。在此次新版修订中,我们仍然沿袭初版原则,把治国之策及其政治实践作为评述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突出李德裕的政治事功及其历史地位。历史人物及其撰写的历史文本在特殊时代有其特殊意义。对李德裕文集的校笺涉及对于牛李党争以及作为当权理国宰相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牛李党争是唐代后期政治史上一大聚讼的公案。对牛李两党是非功罪的评价,历来史家各有轩轾。胡如雷同志的《唐代牛李党争研究》(载《历史研究》七九年第六期)在批评陈寅恪为代表的传统说法的基础上,对牛李争执的焦点、两个朋党的社会基础,党争发生的时间、两党的是非优劣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见解。八二年《文学评论》第三期发表的傅璇琮同志的《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同意胡如雷的基本观点,对牛李党争问题也作了切实的分析,其中有些新说理据充分,足以推翻陈说。胡、傅两同志都高度评价李德裕的历史功绩,他们“曲牛直李”的估计是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的。然而,就  相似文献   

9.
中唐牛李党争与北宋新旧党争 ,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变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有关这两个党争的性质的探讨却不够深入 ,本文在分别分析了牛李党争与新旧党争的性质后 ,又对比了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变时期的这两次党争的异同 ,指出牛李党争是封建前后过渡期士庶混一政治斗争的产物 ,而北宋新旧党争则是封建庶族政权内部为维护皇权的稳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采取不同的政治措施的态度和观点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长庆元年(821)复试案是唐史学界引证和争论频度相当高的事件,全面考证有关史实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此案是唐后期弑君立君宦官势力集团通过培植朝臣朋党势力维护既得权益与尊君削藩势力斗争在权贵操纵科举中的外在表现.李德裕并非此案中的关键作用人物,但是他一向维护君国利益,因而成为朋党势力斗争的牺牲品.许多学者认为长庆元年(821)复试案是唐后期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之起源,而且将其归因于李德裕和李宗闵、牛僧孺等人的个人恩怨,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佛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表明,梦不是没有价值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事实上是一种愿望的实现。用《梦的解析》中阐述的理论与方法来对《妞妞》一书中的作者及其妻子的梦境进行分析。通过对两人梦境的详细分析,再现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借此来诠释梦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及价值,以及梦的背后所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七月诗派重要成员牛汉,在文学失落的历史空间重新找回诗性."文革"时期牛汉的诗歌创作,具有相当独特的意义,它们不仅凝结了他本人的命运与痛苦,表达了特定年代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还代表了牛汉诗艺历程中富有转折意义的重要阶段.牛汉的"文革"诗作,从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出发,将最大的精神关切置放于生命本身,体现为生命的冻结与囚禁的困厄意识,以生命的体验去寻求艺术的创造,这是牛汉区别于其他诗人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种族记忆作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而集体无意识通过“原型”将人类整体心理积淀的内容表现出来。本文试图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北风那个吹》中主人公牛鲜花这个人物形象。笔者认为,正是牛鲜花身上所特有的人类古老的伟大母亲原型、受难原型以及复仇原型的特质唤起了广大受众的集体无意识,从而引起了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4.
郑敏与牛汉有着相同的创作经历、诗歌追求和艺术个性,这是他们的诗歌具有可比性的基础;其诗歌在意蕴上都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强烈的生命感、犀利的批判性等共同点;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教育背景、性格特征、写作实践等存在差异,其诗歌在相同的意蕴中也存在细微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牛峤是五代西蜀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之一,词学家普遍关注的是其词风的婉约与艳丽,况周颐却别具慧眼,认为其词中有“劲气暗转”。因此,本文对牛峤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劲气暗转”,确实是牛峤词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牛运震为清代乾隆年间山左著名学者、诗人.他博通经史,精于考证,工诗能文,著作丰厚.牛运震曾长年在陇右为官讲学,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政绩卓著.他还兴办学校,培养士人,提倡风雅,推动了陇右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兴盛.牛运震在陇右期间,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歌颂陇右河山,悯念生民疾苦,融齐鲁之博雅与北地之雄浑为一体,在清代诗坛独树一帜,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7.
清代经学昌盛,从义理、考据层面研究《孟子》者众,硕果累累。同时有一批学者打破常规,专门研究《孟子》之辞章,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牛运震是清代较早倾力于《孟子》辞章学的学者,其《孟子论文》从文法章句、语言修辞、论辩技巧等角度,全面观照、全方位审视《孟子》的文学成就。评点精准,见解独到,影响深远。同时留有重微观点评,轻宏观评述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政党政治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的政治形式,中国的政党政治中最具特色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政治运行中表现出了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要巩固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别是要加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民主党派的互相监督。  相似文献   

19.
牛僧孺是中晚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现存政论文、碑志文、寓言、诗歌、传奇等。政论文宣扬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结构缜密,富有思辨色彩;寓言注重事物的细致描摹和寓意的自然生发,庄谐兼有、寓意深刻;碑志文奇偶交错、古雅简练,但是,这些作品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牛僧孺的散文作品,综述他在党争活动之外的古文观点、散文创作活动,尤其与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密切关系,由此评价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党的作风建设和党与人民群众密切关系的建立。因此,探讨研究党的作风建设和密切党群关系思想,意义十分深远。它是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地治党治国治军的基础和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