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政商以幕末新兴的商业势力为基础,以支持倒幕势力推翻幕府统治为跳板,因而获得了明治政府的保护与支持。三菱政商就在这种有利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三菱政商既是日本殖产兴业政策的坚定践行者,又是明治政府财政的可靠支持者。三菱政商对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及国家实力的增强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三菱政商也为日后日本三菱财阀的形成与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伊藤博文是继大久保之后明治政府中最重要的政治家,身为明治政府第二代领导核心,他是明治宪法及其配套的政治体制的主要创建者,对近代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伊藤博文在制定明治宪法前后的宪政思想进行尝试性剖析。他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主要体现在明治宪法当中,突出表现为稳健的渐进主义、天皇主权下的立宪和德意志式的立宪君主制,其中伊藤博文在制定明治宪政体制时对德意志的宪政模式的吸取主要体现在内阁与议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奇迹”是战后各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战后日本建立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国内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由此而制定的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和高速增长。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由于日本特殊的国情、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战后特定的社会环境等,使得日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具有多方位、复杂化的特点,其中不仅包括源于日本特殊经济结构的深刻的经济根源,而且还包括政治、政治与行政、政治与经济、社会物质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社会文化及心理等诸多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西南战争是日本明治政府平定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场战役是日本革新势力与守旧势力的一场总对决,是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以中下级武士为多数的士族阶层是推翻幕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保留着巨大的权利。而明治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触犯了士族阶层的利益,二者激烈的冲突下最终演变成1877年的西南战争。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代表封建势力的士族的失败和明治政府为首的新兴势力的胜利。西南战争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场战争扫清了日本士族势力,使政权完全集中于明治政府,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由民权运动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明治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体制的终结,伴随着支撑武家统治的武士阶层的解体,武士的社会身份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武士之实践伦理的武士道在明治思想史上主要表现为士魂的武士道、皇道的武士道和基督教徒的武士道,井上哲次郎则是皇道主义武士道的典型代表,他通过建构近代日本的国民道德使武士道重新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基层政府经济职能是被动地收缩,还是积极主动地转变,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基层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对其转变的方向进行了设计,同时提出了转变基层政府经济职能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市场与战后日本的职业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职业训练发展迅速,并在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与战后日本政府和市场在发展职业训练方面的分工与协调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体制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民间主导、政府支援,民间主导主要体现在投资和办学上,政府支援是以间接支援为主,直接供给为辅。该体制以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和独特劳动人事制度为其背景,而且有着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明治时期日本的航运扶持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近代日本航运发展的脉络和航运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并阐述一国的航运政策对本国航运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明治政府对日本海运业的扶持政策分为两个阶段:在明治前期主要是以政府参与创立航运公司为主;明治后期则参照国外(主要是法国)政策,制定相应的造船和航行奖励金法案。日本明治前期的航运扶持政策为日本航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明治后期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得日本的航运实力迅速加强。国家的扶持政策是日本航运业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明治时期日本的航运扶持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近代日本航运发展的脉络和航运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并阐述一国的航运政策对本国航运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明治政府对日本海运业的扶持政策分为两个阶段:在明治前期主要是以政府参与创立航运公司为主;明治后期则参照国外(主要是法国)政策,制定相应的造船和航行奖励金法案。日本明治前期的航运扶持政策为日本航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明治后期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得日本的航运实力迅速加强。国家的扶持政策是日本航运业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明治政府的现实需要、德国古典哲学的适应性、日本学院哲学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近代日本移植德国古典哲学这一现象和特点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在明治中期以后被移植到日本,成为取代英美法哲学的官方哲学,是与明治政府的客观需要和文化政策、德国古典哲学与明治政府的需要之间的某种一致性、学院哲学家的现实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以上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日本移植德国古典哲学的独特性,这对近代日本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者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具体历史原因,阐述了世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共性,提出了我国经济转轨应以培植独立决策的多元化的法人实体为突破口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目前政府经济调控的特殊性于凤丽政府对经济实行调节和干预被看作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当代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当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始自明治维新。随着资本主义近代产业的“移植”和发展,日本逐步引进了西方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被称为“移植资本主义”。但是,日本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脱胎时起,就带有极明显的封建性、军事性和垄断性。因而在其经济运行过程中,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机制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强劲操纵。普遍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国政府都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没有政府干预的纯粹自由市场经济并不存在。但日本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明显不同,与盎格鲁—撒克逊型市场经济体制也有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14.
日本开国后到明治政府成立前,由于受欧美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近代化国家观念以较为隐晦、朦胧的形式逐渐发端.它主要包含对国家制度的近代性认识、否定传统政治体制和封建等级观念、对即将出现的新国家体制的设想等.这种新观念尽管存在局限,但对明治政府成立后的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近代化新思想的大规模宣传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吸收战略”成功的保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有效干预林元旦二战结束后,日本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经济恢复,于1956年开始了现代化过程,从此,日本经济以每年平均10%左右的实际增长率发展,结果又仅用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超英、超法、超西德,于1968年“明治...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曾对日本经济的起飞和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工作的成功典范。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该计划进行全面分析,能够为我们计划工作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农村市场经济建立,必须依靠地方政府去驱动和培育,从而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本文着重论述了建立农村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对实际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从明治到昭和),从政府经济职能视角来分析日本经济从明治维新到战后的经济奇迹的过程,阐明了日本政府在各个阶段的不同经济职能对经济增长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从政府的政策与措施方面来分析,明治政府的改革政治体制与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本结构与科学运营资本、科学利用资源与提高经济效益、重视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等延续性政策与措施为近代日本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农业经济市场化中的作用庞利英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部门,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沿着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深化改革。在农业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农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