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傩的原型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傩是中国历史上古老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贮存着远古历史遗迹和五彩斑斓的生动素材。研究中国古傩的原型,对于认识人类早期文化演进和探索我们古老民族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那里隐藏着傩文化博丽犷放的一幕。一、古傩原型的基础由于历史的文化积演,中国百傩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形成一个驳杂而庞大的丛系,包括古傩原型观念、傩仪、傩祭、傩舞、傩戏、傩画、傩具、傩神、傩坛、傩面等各种文化元素。每一种文化丛系都有一个中心观念,它使文化丛的其他元素具有一种内聚力。在古傩文化丛中,这个中心观念是古傩原型观念。它不仅是核心元素,而且是最初元素,其他元素都是由这一观念衍生的。从语源学角度诠释古傩原型观念,可以发现诸如《辞源》等字典均训“傩”为“难”,而“难”的本  相似文献   

2.
罗盱兰  段裕祥 《江右论坛》2007,8(10):108-115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长岁月,虽经不断改革、创新,但其原生态的特质依然保存完好.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故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誉之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傩自汉始,经唐宋明清历代,形成娱人娱神的民间舞蹈,并奠定了今天跳傩村落的格局.傩之所以能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傩产生于原始人类驱除灾疫之灵的心理要求,由原始氏族部落战争的现实映像所启发而形成的以神驱鬼或以恶逐恶的观念,是原始人类萌发赶傩或驱傩意识的基础.南丰傩舞虽历经各代与其他艺术的糅合,但可贵的是,傩的核心意义--驱邪逐疫的原始愿望没有改变.南丰傩舞保留了大量上古时代遗留的信息密码,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即是探寻并解密现存南丰傩文化所蕴含的原生形态,使读者跨越时空隧道,体味先人创造傩舞的本真心理.经历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南丰傩文化包括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面具艺术等,是个复合文化体.本文就其中五方面来解码其中的原生特质:傩班--原始巫的承嗣;乐舞--跨跃时空的上古巫音;面具--原始图腾的载体;傩具--巫术意识的留存;驱疫--仪式的原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无论经济、教育、文字、习俗,还是建筑、美术、音乐、舞蹈等,均相互借取、相互渗透,交流颇为繁盛。其中,中国的“傩”和日本的“能”,就有着不解之缘。“傩”在我国春秋时代就已出现,是除夕驱鬼逐疫祈福的一种祭祀舞蹈。由方相氏统领十二神或十二兽,载歌载舞,并发出“傩、傩”的声音,故称之为“傩”。唐代所举行的“大傩”之礼,场面宏大、壮观、肃重。其情形大致这样:选五百名年令在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身着红色衣服,戴上假面具。另有执事十二  相似文献   

4.
江西以南丰、婺源和乐安傩为代表,以“文傩”场面变化复杂、表演细致严谨、生活气息浓厚、舞姿优美动人,“武傩”气势威武磅礴、情绪奔放开朗、节奏势烈明快、动作刚劲有力形成两大流派之势的赣傩。  相似文献   

5.
流布在吴越地区的神歌与萨满、傩都是以祭祀鬼神为主要特征的民间文化 ,同属中国巫文化在后世流变中形成的支脉。三者既惊人地相似 ,又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风貌。本文通过对吴越神歌与萨满、傩的比较研究 ,认为吴越文化心理素质有别于萨满、傩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温文尔雅、精美细腻的个性 ,并进一步从吴越群体的生活史、吴越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来探讨这种文化心理地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北朝的舞乐,与南朝截然不同之点,即混杂着我国的匈奴族、鲜卑族,西藏族等北部与西部的民族好尚,自呈面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疆域广大,把各民族的不同文化艺术,融合为一,在南北朝隋唐时,进行着勇敢的革新与创造,其间吸收了不少新传来的东西。如北朝的拔头舞,即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7.
周青 《社科纵横》2013,(9):97-99
本文以秦安民间社火祭祀活动中的蜡花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县郭嘉镇民间社火祭祀活动的田野调查,深入探究了秦安蜡花舞以民间信仰为内在核心的文化性质特征。将秦安蜡花舞置身于这种活态文化现象中研究,以期对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秦安蜡花舞形成新的认知和理解,使其沉淀的原始文化遗存被今人广泛关注,并从中窥探到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丰厚的人文气息与独特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8.
《今日辽宁》2013,(1):14
主题听涛起舞锦篇绣帙featuring graceful dancing to theaccompaniment of tidal waves水韵之舞剧场,一组跳动的音阶,让旋律在空间中凝固。寓意"竹海"的柱阵,以后现代艺术向传统致敬。剧场外墙上的篆书雕刻,让传统文化充满最前沿的张力。看涛翻舞转,听跃浪飞歌。水的韵律,光的雕塑;水的剧场,阵阵  相似文献   

9.
江西的社团,大致产生于奴隶社会。在春秋时期,居住在波阳湖区一带的干越人,经常约聚一起“祭神庙”、“跳傩舞”,驱鬼神、求安宁。这是江西最早出现的结社活动。秦汉大统一以后,江西成为全国的省区之一。被残酷束缚着的农奴,从大小宗族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成为拥有一些自由的农民阶级。东汉明帝永平元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刚 《社科纵横》2009,24(8):117-119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它表现在中国古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与民族关系中,体现于传统文化的方面面面。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资源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耿占军 《唐都学刊》2005,21(6):7-10
汉代长安的乐舞百戏根据演出规模的大小一般选择在殿堂、庭院和广场进行。随着乐舞百戏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唐代出现了常设的比较固定的戏场,广场演出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汉唐长安广场演出的不断发展对今天西安市的人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字民  王卓 《唐都学刊》2013,29(2):113-116
由中美艺术家联合排演制作的现代舞剧《海伦之梦》,是当代中国跨文化戏剧一次有益的艺术和产业实践.作品突破传统经典跨文化戏剧的严肃格调和小众诉求,以抒情、浪漫的气质和大众通俗的形式,紧扣“爱与理解”的主题,采用自由梦幻曲形式和心理蒙太奇结构,大胆增设小红军的虚构形象,巧妙运用中美两国的民间意象元素,富有创意地开拓了跨文化戏剧的艺术领域和产业前景.  相似文献   

13.
陈自明 《南亚研究》2010,(4):145-15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1世纪初,印度与中国这两大文明古国开始复兴和崛起,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独具特色的印度音乐和舞蹈。著名音乐大师拉维·香卡、苏布拉玛尼亚姆和舞蹈大师莉拉·桑姆生在中国精彩的艺术表演都深深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印度音乐与舞蹈,多年来有不少中国学生和学者前往印度留学和从事研究。他们回国后在中国的音乐和舞蹈院校分别开设了印度音乐与舞蹈课程,并向全国各地推展,目前,中国人对印度音乐与舞蹈的兴趣日趋浓厚。印度的音乐文化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an eight‐week instructional program in creative dance/movement on the social competence of low‐income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assessed in this study utilizing a scientifically rigorous design. Forty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a large Head Start program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participate in either an experimental dance program or an attention control group. Teachers and parents, blind to the children's group membership, rated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gram, using English and Spanish versions of the Social Competence Behavior Evaluation: Preschool Edi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positive gains over time in the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and both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mall‐group creative dance instruction for at‐risk preschoolers appears to be an excellent mechanism for enhancing social competence and improving behavior. The implica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毛健 《创新》2007,2(2):112-116
文化创意产业是世界创意经济的一部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变着我们日常工作、交往、休憩、娱乐以至内在心理世界的活动方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整个文化创意机制、文化传播构成与文化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6.
陈维昭 《求是学刊》2007,34(6):118-123
本文从宫廷文化的角度讨论自上古至先秦这一时期的"乐"的诸形态与戏曲的关系。"乐"有两大义项:乐舞与娱乐。这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乐"的文化生态,戏曲的舞台形态就在这个文化生态中产生它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50年代“一个中间地带”思想,雏形于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正式形成于70年代初期。毛泽东以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为逻辑原点,以矛盾对立统一论为哲学基石,以冷战时代背景为历史平台,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外交方略,形成了著名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作为中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具有十分特殊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在国际伦理与正义原则、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安全机制与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依存与文化超越等领域形成的理念和原则,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国家认同产生了诸多的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需要我们从理论的层面加以科学阐释。考察国家认同的概念可以看到,国家认同实质上是包含制度、利益、文化、非国家共同体认同的“四位一体”,其基本特征包含生成机制的原生性和构建性、表现形式的意识性和行动性、内容体系的政治性和行动性、维持机制的情感性和利益性,以及发展状态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危机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的根源是国家治理的失效。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国家认同的构建,着力点在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探索治理民主模式,构建国家认同的制度性前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国家认同的利益性保障;发展民族文化,加强价值整合,丰富国家认同的文化内涵;正视不同层次共同体的发展,促进国家认同的共同体整合。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中国“国学”概念的提出并由此引发的讨论,是受到日本思想界同类概念的影响。中国近代学者提倡“国学”,首先是与“民族国家”概念的引入有关,承载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目标。因此,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世界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其次,“国学”观念也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学术制度和学术观念的冲击时,反思、理解传统中国知识体系的一种努力。由此,应将“国学”视为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它可使人意识到学术传统的独特性和中国自身价值立场的重要性,但这不意味着拒绝西方的学科体系。同样,国家的认同强调,也不应视为对于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的忽视。  相似文献   

20.
The director of the well-known dance group states his case for the creation of healthy new dance styles that will compete with rock'n'roll. Izvestia, April 29, 19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