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饶琳 《学术研究》2023,(11):17-23
马克思与黑格尔都认为伊壁鸠鲁及其同时代哲学代表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精神。但是在对伊壁鸠鲁哲学的具体观点上,二者却走向了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立场。黑格尔认为伊壁鸠鲁哲学只停留在感觉认识的层面,是肤浅和琐屑的,他的自我意识观点表现出哲学对现实的逃避;而马克思却认为伊壁鸠鲁哲学达到了概念的高度,其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代表了对总体哲学必然规定性的斗争,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抗。这种差别源自二者在哲学史的阐述中采用了不同的哲学底本,黑格尔的观点源自他的精神现象学,而马克思采用的是黑格尔逻辑学的论证方式。正是哲学上不同的角度形成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观点差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高扬的哲学对宗教的批判和哲学的拯救行动是其整个理论大厦的原始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不仅通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比较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更是通过慷慨激昂地宣扬自我意识哲学与大众宗教的对立、细致入微地解读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以及逻辑缜密地阐明哲学的现实化与世界化,彰显出了深刻鲜明的宗教批判精神与追求人类自由的崇高责任。深入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宗教批判思想,有助于厘清人的解放理想得以形成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大学毕业时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当时的世界观,也是他的政治、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因此,认真研究《博士论文》,对于探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 纵观以往对《博士论文》的探讨,我以为有两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是把此时马克思的世界观完全等同于黑格尔的世界观,例如普列汉诺夫和德波林就持这种观点。二是捷·伊·奥伊则尔曼的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这个差别的实质在哪里?通过深入的研究,马克思总结说:“在伊壁鸠鲁那里,原子论及其所有诸矛盾,作为自我意识的自然科学是已经实现和完成了,……反之,对于德谟克里特,原子只是一般经验的自然的研究的普遍客观的表现”。博士论文在深入研讨“作为自我意识的自然科学”的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以及它与德谟克里特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过程中,阐明了马克思本人的自我意识观。自我意识是博士论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过程中的两部早期重要著作。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学说和唯心史观的批判,为制定完整的新的世界观扫清了障碍。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中的过渡之作,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形成了其辩证的实践观,完成了哲学思想上的历史性飞跃。文章试图揭示这一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区分了主体性唯物主又和客体性唯物主义,认为德谟克利特的客体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寻求客观世界的因果规律性,是从事认识活动的人处处追随客观世界;伊壁鸠鲁的主体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从事认识活动的人追求心灵幸福,是要客观世界服从人的主观设想,由此构成了二者的对立。随着新唯物主义的建立,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肯定和弘扬了主体性唯物主义,并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孙琳 《北方论丛》2015,(6):112-117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以两种原子论比较为切入点,对抽象的“自我意识”的异化物,即宗教、各种宿命论哲学、神话进行了“三重去昧”与扬弃,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逻辑演进下复归至“自我意识”的本质“自由”之中。在“三重去昧”过程中,马克思的“自我意识”观完成了三层超越:第一,仅仅作为“实体”存在的德谟克利特的必然性原子论;第二,仅仅作为“主体”存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自我意识”;第三,仅仅作为“抽象性”的个体存在的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作为其对象化活动的感性实践;第二,作为其对象化物的感性自然界。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对象化使“实体即主体”的“自我意识”的本质在辩证逻辑中获得完成。“自我意识”的本质即自由。《博士论文》开启了新的世界观,即新的现实理论视域和新的实践视域,启迪和照亮了思想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王东  林锋 《江汉论坛》2007,31(6):9-17
《资本论》第一手稿(即《1857-1858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创新的主要作品之一,也是其哲学创新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它是继马克思19世纪40年代的初步哲学探索之后,其哲学思想发展的又一座高峰,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第二阶段(《资本论》创作阶段)的奠基之作,也是其哲学创新第三阶段(《马克思晚年笔记》创作阶段)的重要理论来源和思想起点,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桥梁作用.确立对《手稿》哲学地位的上述肯定性理解,其意义不仅在于纠正长期以来对这一手稿的单一经济学学科理解,还在于确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解释模式,消除长期以来流行的关于马克思哲学史的两种错误观念--"马克思哲学创新一次完成论"、"两个马克思对立论".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占据着重要的思想地位。马克思在《提纲》里阐述了一种新的哲学世界观 ,实现了哲学意义上的重大变革 ,引用恩格斯的话来讲 ,《提纲》是包含有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但是《提纲》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马克思新世界观特征究竟是什么 ,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是什么 ,众说不一。笔者认为 ,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种伟大学说作为精神产品 ,对它的理解都应存在于一定上下文关系中、一定的情境和语境中 ,存在着内在的思想逻辑 ,因此理解《提纲》精神 ,就必须回到《提纲》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哲学立场及其与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的关系,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学术界的一些看法多有偏颇之处。实际上,在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的哲学立场直接地属于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立场,其间潜在的差异是通过对伊壁鸠鲁哲学的批评间接地流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从当代哲学看,可以在三个不同层次上,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遗产进行分析这就是,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对各种自然科学争论问题的态度和解决办法.对这些内容的分层研究,可能有助于弄清《自然哲学》的真正历史价值,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即自然辩证法的基础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但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黑格尔自然哲学是当时自然科学和德国自然哲学发展的产物,含有丰富的内容.“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10页)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注意了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中的合理思想。马克思在写博士论文之前就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进行研究并拟定了三种关于黑格尔自然哲学的提纲。恩格斯在1858年7月14日写信向马克思要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一书。他信中说:“请把已经答应给我的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寄来。目前我正在研究一点生理学,  相似文献   

13.
杨耕 《江海学刊》2022,(1):45-54
马克思的哲学是在法的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等多重批判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的哲学是“批判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关注的不是所谓的“终极存在”,而是“对象、现实、感性”何以成为这样的存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中的“物”不是所谓的“初始物质”,而是具有社会关系内涵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的物”;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更重要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真正实证的科学”和“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统一。《杨耕文集》把马克思的哲学放置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中,重释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侯小丰 《东岳论丛》2012,33(12):53-59
对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的选题,学界普遍理解为他对伊壁鸠鲁由原子偏斜运动体现出来的自由感兴趣.但是,纵观古希腊的哲学,自由并不是伊壁鸠鲁的独创,而就是希腊人当下的、本真的生活状态.因此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都忽略了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维度——现实性.这才是他选择伊壁鸠鲁的初衷.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很难解释马克思后期的思想转向.可以说,正是伊壁鸠鲁哲学的现实指向吸引了马克思,并为其自由观奠定了现实性、实践性、反宗教性的基调.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来看,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里的相当一部分论述非非是科学的。按照我的理解,《1844年手稿》并不是青年马克思计划写作的成果,只是他最初以哲学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思想实验的过程。我已经说明,马克思的这一文本是一个极其复杂多重逻辑线索构成的矛盾思想体,它由三个笔记构成①。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第一笔记第二部分中的劳动异化理论。本文仅就第一笔记的文本及其特定语境再进行一些解读,以求研究的深入。以我已经作出的分析,从《1844年手稿》文本写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上,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些笔记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马克思在《提纲》中,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关系为前提,把人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中进行考量,提出了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同时也指出实现哲学变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正> 国内外有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著作,在论述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时,往往把青年马克思描绘成一个天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无神论者。其实,马克思学生时代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无神论思想,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本文仅就青年马克思唯心主义无神论观点的形成及其哲学论证作一初步探讨,就教于同志们。一、一个宗教观念淡薄的有神论者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当马克思出生的时候,德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同封建制度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思想领域则是神学与科学、迷信与进步的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写成的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是一八四五年春天的作品。这个提纲由恩格斯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一书的附录,于一八八八年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恩格斯说:“这是一份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这些笔记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实践性。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离开了实践观点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非常宝贵,就在于实践观点象一条红线贯穿全文。  相似文献   

19.
150多年前,马克思为了批判费尔巴哈的错误,在布鲁塞尔拟定了论述自己的科学世界观的写作提纲。这是一份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没有打算付印的意图,所以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起始点的状况是他最终所达到的思想高度的基准线。作为早期作品的《伊壁鸠鲁哲学》不仅仅是摘抄,而是马克思当时一些朦胧而朴素的想法乃至不无矛盾和混乱的思绪的记录,构成一幅复杂的思想图景,涉及诸多重大而永恒的哲学问题,不管他当时的思考是否有明确的答案,或者与后来思想的发展有多么大的差别,但能进行这种思考本身,就体现出一定的哲学高度、境地和水平。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苦心孤诣的探究并没有悉心体悟和领会,甚至某个时期所宣传和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的地方都没有达到马克思哲学起源期的水准,这是多么大的错位和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