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我们呈现了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与文化,尽管几千年来中外学者都对《诗经》研究做出过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诗经》的理解和阐释仍存在许多疑问和纷争。本文试图运用历史阐释学理论,探讨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三个《诗经》英译本对《诗经》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诗经》各篇章诞生的漫长年代里,中国古代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代先民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天"的认识的转变,集中体现了中国先民的思想逐步突破宗教的牢笼,开始审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理性在人的思维中逐渐取得一席之地。这些思想对后来中国传统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考察《诗经》风诗的地域和民俗 ,可以详尽地了解二千六百年前 ,春秋时代人民的生活情景、社会状况 ,进而了解整个古老的中国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和文明程度。因此本文考察了《诗经》中风诗的地域及其所反映的民俗 ,认为十五国风全部产生于黄河两岸 ,这些诗歌反映了中国古代多方面的民俗现象 ,而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先秦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为轴心来论证古代城市文化的形成原因,以《诗经》为材料阐述古代城市文化的精神历程和时代特征,解说了古代城市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指出了先秦之际,在个体与群体,自然与社会的杂揉中,形成古代城市文化发展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诗经》成语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如汉语审美文化、农耕文化、礼乐文化、婚恋文化和祥瑞文化等,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学里唯一让女性具有崇高地位并且一直唱主角的,就是《诗经》。《诗经》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的初步诉求,而这种诉求残存着人类蛮荒时期对女性美的崇拜,使女性拥有更为广泛的活力与柔美。这种活力与柔美不仅来自于自然,而且来自女性本身。虽然它所经历的是西周初叶到春秋中叶,但是透过历史,单纯从女性角度出发,建构一个伟大的诗经时代,来诠释那个时代女性的姿本风貌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作者拟从《诗经》中的女性形体美、容貌情态等方面探讨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审美标准以及对后代女性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诗经》中运用最多、最突出的一种修辞手法,或曰表现手法。《诗经》为什么会运用如此众多的比喻?比喻的本体为什么大多是动物、植物、天气物候和自然物象?主要是因为《诗经》中的比喻有着深远的文化根基。具体说来,《诗经》中的比喻与神话思维、中国传统思维、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文化是我们研究《诗经》比喻的一把钥匙,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意识是我们解读《诗经》比喻的一条路径,宗教是我们认识《诗经》比喻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有大量婚恋题材的诗篇,生动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婚恋生活和情感世界,并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某些本质。从民俗文化学这一新的视角研读《诗经》婚恋诗,可以获知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礼俗和婚恋生活习俗,更有助于认识《诗经》的艺术原貌、艺术精神及其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诗经》兴象中的各种动植物具象,在其自然特性和视知觉特性背后,隐藏着丰富、复杂而神秘的原始宗教的观念内容,这些观念内容是诗经兴象和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重要纽带。透析这些内容既是整体解读《诗经》的关键,更是认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思维起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可谓一代又一代诗人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茹古涵今"的杜诗自然不会忽略对《诗经》文本的学习与继承,本文试从情事诗浅论杜甫对《诗经》从题材、内容到技巧、艺术形式的接受,藉此管窥其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音乐著作。从"音乐学"角度入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对《诗经》的音乐结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诗经》句式以四言齐言为基本句式,兼有从二言至九言不等的长短句,主要是由《诗经》音乐的物质性因素、长短句与齐言的协调配合因素以及抒情性因素所决定的;《诗经》以三段体为主要格式,其形成与《诗经》本身的音乐性有紧密的关系;《诗经》的曲式可重新归纳为同一曲调反复、主附结构、主副歌体、联缀体四大类十种曲式。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重要源头,引发中国诗歌的若干创作母题。其中,江水母题即是重要一例。《诗经》的江水意象,其情之抒发,其情之种种,均奠定了中国诗史的重要传统。然而,《诗经》独特之"用",使之超越"诗"的本身,以之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若干内涵,此又集中反映于中国的传统人生论、中国古代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诗经》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对汉代的法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诗经》之所以对汉代法制产生重要影响,与先秦儒家对《诗经》的政治教化功能的高扬、《诗经》在汉代的广泛流传以及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汉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儒家化的开始阶段,《诗经》在汉代法制儒家化的进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汉代统治者在立法、司法活动中,均引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乐山、乐水。“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经·崧高》);“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诗经·硕人》)。江山多娇,山水自然奇观荡涤人的情怀,慰藉人的心灵,也激励人的心志。对山水自然生命意蕴的感悟,不但促使中国诗人写下了丰富繁茂和绚丽多采的山水杰作名篇,而且产生并形成了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山水诗审美思想体系,其中尤以有关山水诗的审美构思心理思想内容饶有特色。如果说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苑中的一枝芬芳馥郁的奇葩的话,那么山水诗的审美构思心理思想内容则是构成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思想理论大厦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名物制度的材料。《诗经》中还保存了大量音韵和训诂材料,这些都是我们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资料。历代注疏家对《诗经》中大部分"伐"字的训释都是可信的,但也有一些"伐"字的训释不合理,将这些"伐"字训为"攻治"义更合乎文意。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的交易媒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较早的诗歌总集的同时,《诗经》也是中国较早的文字纪实材料之一。《诗经》中所反映出的交易媒介情况,在属性、流通等方面具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又具有一定普遍性与深刻性——不同阶层使用的交易媒介各有特色,对中国以后的封建社会具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其中除了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诗歌具有很深的《诗经》情结,诗人对《诗经》的接受主要体现在"词汇乐用"、"典故活用"、"比兴巧用"、"风格化用"等四个方面。诗人如此钟情于《诗经》,古为今用,故而形成了其诗歌清淡中蕴古朴、自然中涵雅致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境界,由此熔铸出诗人自己山水田园诗的独特精神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话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表征,具有多重意义和开放性。不同时期的话语反应着其背后的文化、政治、权力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本文试图从古代和近现代以来对《诗经》阐释的三大转向出发,揭示其中巨大的话语断层,并由此探讨中国古典话语在现代是怎样一步步被边缘化,并最终成为"他者"的原因以及当下《诗经》研究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著名的两篇弃妇诗《氓》(卫风)与《谷风》(邶风)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典范,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独特的叙事艺术和写实抒情相统一的艺术风格,堪称《诗经》"双璧"。从叙述视角、叙述方式、主人公性格塑造、对比修辞以及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比较探析两首诗歌的异同,会带给人们许多文学和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刘勰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有着密切关系,刘勰评价《诗经》的基本立场是“唯务折衷”,即平衡折衷宗经大旗下文学理论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同时以《诗经》文学实践为基础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具体表现在:以《诗经》创作实践为依据,揭示诗(文学)与社会现实、与时代的关系;以《诗经》阐释为依据,提出“情志”说,将文学的情感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立足于《诗经》阐发诗赋颂赞等文体形式的演变和审美意识的发生;以“比兴”论《诗》突出“比兴”的文学与美学意味,这些都推进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