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在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推动下,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深入发展,它为各国和地区寻求发展、制定竞争战略和有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基于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客观地评估和研究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状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区域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村区域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探讨,考虑到指标的统计意义及可得性,设计出30 个评估指标对我国各省(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该指标体系对农村区域竞争力内部结构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或经济地理学区位决定理论提出了质疑,对我国经济发展中东中西三大地带梯度发展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竞争力较弱地区应该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农村工业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这是提升农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区域竞争力理论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区域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进行,而是按照区域的竞争力进行,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为展开西部区域竞争力的研究进行一个相关理论的梳理与总结。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对于西部的开发与进步,如何准确认识和评价自身的竞争力,是展开竞争的基础与前提,进行西部区域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利于从更高和更新的层次发展西部经济。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WTO,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成为我国国内各地区增强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作为广西最具发展优势的的地区之一,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提高自身区域经济竞争力,以较高的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的重要途径。为增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竞争力,本文以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分析制约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各因素基础上,探讨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入世与提高我国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对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甚大原有格局将重新洗牌,"小而全"体系将被打破,区域竞争力成为发展轴心,企业群体竞争优势脱颖而出.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区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和产业群落理论这两种产业组织理论的比较和探讨,认为提高我国区域产业竞争力应当实行集群式创新导向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持续的竞争力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区域旅游产业组织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既离不开内部因素的作用,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推动促进;其形成发展过程是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素的获取、创新与整合的过程。本文以自组织系统理论和波特竞争理论为基础,将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的形成与组织结构入手,探讨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发展的要素结构和竞争力理论范式,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原发性动力、外生支持动力因素所形成的测评体系,并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了横向测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对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甚大:原有格局将重新洗牌,“小而全”体系将被打破,区域竞争力成为发展轴心,企业群体竞争优势脱颖而出。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区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和产业群落理论这两种产业组织理论的比较和探讨,认为提高我国区域产业竞争力应当实行集群式创新导向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 ,它在我国区域经济由均衡发展到梯度推进再到协调发展的艰难探索中形成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条件地区先富起来 ,先富带动后富 ,最后达到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行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岸关系、海西战略和有限资源约束,正确选择金融中心建设的备选城市是首要的,必须对各城市经济金融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选取31、27、11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断裂点”理论对海西区20个城市构建两岸金融中心竞争力、一般性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金融业发展竞争力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厦门构建两岸金融中心、福州构建海西区域金融中心、温州构建区域专业金融中心以及泉州和汕头发展为次级金融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升黄淮四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理论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黄淮四市经济社会发展可能涉及的"中部崛起"战略与"中原崛起"战略、"三线建设"、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边界区域经济理论、县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理论等6个方面的理论、政策、实践的回顾与思考,基本上厘清了黄淮四市经济落后的历史与客观原因、所处的发展梯度、自身具有的发展潜力与优势、可利用的政策支持和提升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特色经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内生的集群经济效益.然而,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还主要依赖于低要素成本优势,发展层次低,缺乏持续竞争力.因此,要防范产业集群风险,避免产业集群走向衰退,关键是依靠自主创新和集群升级来提高其持续竞争力.从区域视角看,需要实施基于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依靠培育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推进,“长三角”经济也将进入新一轮重构和整合,作为“长三角”地区两翼之一的浙江省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从经济结构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入手,通过与上海、江苏的比较,分析浙江经济结构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提出提升浙江经济结构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是地区经济各行业中的优秀企业,而基于这些优秀企业的业绩去研究行业竞争力、地区经济的行业竞争优劣势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这对于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策、调整好经济发展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安徽77家上市公司关键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造竞争力指标因子,以因子相互比较发现区域内部优劣势行业,并通过与全国同行业公司行业业绩横向比较,发现各行业相对于全国的比较优劣势,以此为依据提出安徽省产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疆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面积位居西北第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对西北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培育本地区的优势产业是增强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路径。而制造业是一地区的经济支柱,因此发展具有优势的制造业是发展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关键。该文通过建立两级指标对新疆的主要制造业进行优势分析,得出它们的综合优势排名,确定出新疆制造业的优势产业。最后,对如何发展新疆制造优势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筑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建立了建筑产业竞争优势“五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筑产业竞争力度量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五因素”进行特征提取,降低BP网络的输入维度。针对建筑产业竞争优势系统非线性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对中国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西部长期积累及“后发优势”预示着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已成熟;思想观念、地区经济竞争力、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及增长方式、开放度及市场化等方面的差距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政府大力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应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存在生命周期规律;用规范方法解析集群的竞争优势和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是国外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两个主要视角;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主要来自于其空间经济效应、对地方工业化的影响、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等方面;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策指导,同时集群也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同理论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要素的有效协同。建立以协同发展的共赢模式的产业链,能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依据协同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群是一个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经济组织形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的企业集群,主要依托于当地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集群的竞争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就必须对文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文化创新的路径.然而,企业集群文化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集群内普遍缺乏文化氛围的推动支撑.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企业集群发展的社会关系网络,提出企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应通过培育共有的集群文化,形成共同的文化根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