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洛维太太>是一部充满实验精神的意识流小说,充分体现了伍尔夫的现代主义创作技巧.文章运用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批评方法,从空间并置、多视角叙事、印象主义手法等方面探讨<达洛维太太>的艺术特征,认为其是一部具有空间形式的小说.空间技巧的引入扩充了作品的艺术容量和思想内涵,拓展了小说的审美功能,大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空间意识构成了卡夫卡小说的典型特征.在卡夫卡小说中,空间不但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其本身也是主人公存在状态的一种象征.从互文角度考察,卡夫卡主要作品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叙事空间:封闭的私密空间表现了作家作为流放者和边缘人的空间焦虑;过渡的空间象征了作为流放者的无定点性;而不可企及和超越的空间则体现了作家在形而上境界的执著追求.卡夫卡的空间意识为当代读者认识20世纪小说叙事的美学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通过作家叙事技巧的运用,作为时间文本的小说会产生空间感.传统小说的空间感是通过环境描写和空间场景的转换产生的,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小说叙事的形式空间化,运用时空交叉和时空倒置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时间顺序,展露了追求空间化效果的小说叙事艺术发展之趁势.  相似文献   

4.
苏童的小说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中独特艺术空间的营造,无论是江南景致的描写,还是叙事氛围的营造,均服务于这一艺术空间.小说中所描绘的许多事物除了具有构成故事情节的作用之外,还有强烈的意象色彩,这一点是外在于故事情节的,但它却指向故事的精神本质.在苏童的小说里,艺术空间的存在划定了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界限,成就了这些小说作为"虚构"之艺术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空间叙述并不是对社会主义工业空间的客观呈现,而是一种想象与象征,作家总是赋予空间以意识形态、审美、情感等因素.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工业空间是一种想象性空间.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空间叙述,包含了人们工业化概念的方式,隐含了社会主义与工业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表征了一种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违背传统惯例,建立了独特的空间形式布局,为西方现代小说树立了新的范型.本文从文本分析入手,分析了小说的结构布局的空间性,论述了这种空间性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场景并置、重复叙事,并探讨了((尤利西斯》的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及其对后现代主义创作和小说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奥康纳小说现代性的一个符号表征,也是其意识形态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背景,城市空间本身具有一种表达自己的功能,并控制和影响着居住于其中的社会主体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奥康纳在小说《慧血》中所虚构的城市空间的属性、结构及功能,揭示了城市空间与社会主体心理的内在联系及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菲尔丁的最后一部小说《阿米莉亚》讲述了生活在伦敦的阿米莉亚夫妇的故事.小说不仅描写了他们的婚姻生活,还如实绘制了伦敦城市地图,反映了当时伦敦的全貌.小说通过对伦敦都市景观和居住状况等空间的描写,展示了不同空间与权力、性别、经验的互动,体现了菲尔丁对伦敦各类问题的认识和反思,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9.
废名小说的艺术境界有着独特的空间结构:有的来自现实生活空间,是社会生活的实录;有的诗化、田园化风格浓烈,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在梦想的书写中带有现实的阴影.因此,我们将废名小说的艺术境界分为三层空间--现实空间、过渡空间、理想空间,以更深刻地体会废名上下求索的精神历程和小说创作的丰富性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不同于传统的叙事小说,作者采取描写人物生活中的某个时刻及其内心活动来代替传统小说中的顺时性、直线性叙述,从而体现出现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空间化。通过探究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的运用技巧,分析小说中的空间运用及其审美功能与叙事功能,进而探讨詹姆斯式叙事方式所具有的现代风格。借由空间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的极大的重要性,来探寻处于变迁社会下的人们对自身处境的思索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期以来,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真实观遭到了先锋派创作和新写实小说的严重挑战,真实性观念在两股新的文学潮流那里被赋予崭新的涵义.三种小说艺术真实观共生共荣,左右了80年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的想象空间和叙事走向.  相似文献   

12.
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对当时的小说创作理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反拨,但这种反拨有一些矫枉过正了.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新写实作家从困惑彷徨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精神大旗,积极借鉴小说叙事艺术探索的成果,对新写实小说叙事进行调整.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保留新写实小说叙事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小说的故事性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小说技巧方面所作的各种实验中,最成功的应该是他对小说的空间形式的探索以及在作品中最广泛地运用的并置手法.并置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小说的空间范围, 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使小说蕴含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更有效地展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迫使读者积极参与意义生产,从而使得作品表面无序的形式成为内容,成为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媒介.  相似文献   

14.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述了不同概念上的空间距离,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然而却蕴涵着深远的哲学道理.通过三方面的空间距离,即:理性认识和世界原貌的空间距离,小说人物之间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空间距离,人与灯塔的物理空间距离,伍尔夫表达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意义,以及仅仅依靠理性认识世界的局限性,从而表明只有通过实践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理、看清世界原貌.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极具空间叙事特点。小说呈现出三大空间:亦真亦幻的"威塞克斯"空间,哈代在小说中沿用"威塞克斯"这一真实历史名称,设置了小说的悲剧空间;人物挪移的地理空间,小说以六个主要地点为空间肌理,勾画出裘德无法逃逸的人生悲剧;自然与城市的对立空间,裘德试图离开农村的自然空间进入城市空间,却成为两个空间都抛弃的边缘人,没有自己的空间归属。这些空间叙事都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的华人移民小说《茉莉的最后一日》借助交叉蒙太奇等空间叙事技巧,淡化时间、突出空间,建构起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式,揭示华人移民的生存状态和美国各族裔之间冷漠疏离的社会关系.小说中的空间元素,如橡树林公园、郑大全居住的地下室和茉莉的生活空间等,具有重要的空间表征功能,表现人物的空间身份和生存心理,显示了作者在人文观照时的特别眼光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中采用特殊的空间移位叙事策略,描摹出女性在战争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及其命运悲剧.其巧妙借用“地下室”、“顶层”等具体的地理空间的移位,隐喻人物心理轨迹的起伏变化,完成了对柔斯这一特别的女性形象的塑造.通过女主人公柔斯对地下室这一特殊地理空间的背离与回归,强化了女性的空间意识.小说中的空间隐含意义与女主人公心理之间拥有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一直在推动小说主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分析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的空间叙事特点.小说将物理空间和隐喻空间紧密结合,通过回溯、并置、第一人称等叙事手段的运用,女主人公皮格特在物理空间的挪移和置换交织着社会空间的异质生存体验,并最终投射到其拥堵和闭锁的心理空间,书写了她的边缘生存境况及其人生悲剧.《潜水鸟》中的空间形塑了皮格特的主体特性,成为小说主题建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在内容与思想层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其空间书写呈现出为作家心理"代言"的特点,因此探析《老残游记》空间结构是理解小说文本的重要视角.小说空间结构主要可分为三层:一是小说中包括山东五府等景观空间、桃花山洞房等居室空间在内的真实空间;二是包括梦境空间和地狱空间在内的虚拟空间;三是通过主人公行为和意...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一生都在不断对小说形式和技巧进行革新,拓展小说表现的新领域,这可以在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丰富了小说这一传统文学体裁,大大拓展了其丰富深远的内涵,对传统性的叙事也构成了变革性的挑战.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就其对时序错置的创造性的使用对传统故事情节结构所造成的冲击性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空间上的并列对照手法进行探索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其小说美学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