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掌管财政的官司,按照武德时的职官建制,主要有户部、司农寺和太府寺.各司官有常员,员有定责,从财政经济上维系着整个统治机器的运转.可是,到唐玄宗统治时期,“财货之任,多专置使以主之,不独归于台阁”.这种使职与上述财司官员有所不同,他们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受吏部铨选的限制;没有品秩,而以所带台省寺监衔以表示官资的崇卑;僚属自辟,没有一定员额.有唐一代,财政使职约计四十多个,度支使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本文仅就有关度支使出现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前期,在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下,度支郎官执行着一个重要职能"支度国用".支度国用计划,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国家预算的雏形.因此,研究唐前期的支度国用制度,实际上就是研究唐前期的预算制度.本文不称预算而称支度国用计划者,用唐名也. 唐会要卷五八户部侍郎部条苏氏驳曰:"故事:度支案.郎中判入,员外郎判出."所谓"判入",就是对户部折算及勾征、资课总收入的勘会(详见本文第一部分),所谓"判出",就是对支度国用计划的编制.日本学者大津透等先生恢复的"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金部旨符”,是由百余件吐鲁番文书拼接而成,为我们一窥唐代支度国用的详则,提供了丰富资料.文书中几行云:  相似文献   

3.
刘晏与杨炎,都是唐朝中期著名的理财家,也都死于冤狱。不同的是,杨炎害死了刘晏,自己又被卢杞所害,这当是中国古代冤狱中的典型。刘晏(715—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他少有才华,年轻时授官秘书省正字,累迁河南尹。上元元年(760)任户部侍郎,充度支等使。广德元年(763),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使。不久罢相,授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  相似文献   

4.
三司使是北宋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财政长官,作为朝廷(政府)主管财政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三司使不仅具有处理三司日常事务的权力,还有经度军费、参议军政、荐举官员、编撰会计录等权力,曾在北宋财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南宋知名文学家王炎、梁栋,《宋史》无传。《全宋词》二人小传有所未备及讹误,兹予订补。要点有:(一)王炎为鄂州崇阳县(今属湖北)主簿,至迟孝宗淳熙三年(1176)五月已在任。入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在淳熙六年(1179)。为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州学教授,至迟淳熙十年(1183)秋已在任。十二年(1185)解任。知岳州临湘县(今湖南临湘市),始于淳熙十四年(1187),讫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绍熙四年(1193)三月后至宁宗庆元二年(1196)九月前,通判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市一带)。其间,凡三度权知该军。庆元二年(1196)冬至三年八月,太学博士。三年(1197)八月至四年(1198)十月,秘书郎。四年正月起,兼实录院检讨官。四年十月至五年(1199)九月,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其时阶官已至朝请郎,并兼皇弟吴兴郡王府教授、兼权尚书吏部考功司郎官。五年九月至六年(1200)二月,著作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兼尚书吏部考功司郎官、吴兴郡王府教授,又兼尚书吏部侍郎左选司郎官,又兼礼部员外郎。六年二月至十月,军器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六年十月至宁宗嘉泰元年(1201)二月,军器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嘉泰元年二月后至三年(1203)末,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四年(1204)春至夏,权知饶州(今江西鄱阳一带)。开禧三年(1207)十二月至嘉定二年(1209)正月,朝议大夫、权知湖州。(二)梁栋,原籍相州(今河南安阳一带)。《全宋词》谓“湘州”,误。迁镇江府金坛县(今江苏金坛市)。理宗淳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243年1月8日)生。度宗咸淳四年(1268)至五年(1269),宝应州宝应县(今属江苏)主簿。咸淳八年(1272)至十年(1274),临安府仁和县(已废入今浙江杭州)尉,辟入两浙西路安抚使司幕府。宋亡,归临安。弟为茅山(在今江苏句容、金坛间)道士,往依焉。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茅山道士笺其诗告官,以讥时罪逮捕入建康(今江苏南京)狱,备尝笞楚。台府诸达官共救之,卒得免。自是名益闻。卜居建康,江东人士从学甚众。 有《梁先生诗集》,又名《梁隆吉诗》、《梁隆吉集》、《隆吉诗集》、《梁隆吉诗集》。  相似文献   

6.
南宋词人刘德秀,《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补。《全宋词》刘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兹辑补其未备者若干事:德秀自号退轩。曾任桂阳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年,已知长沙县。十二年,已知湘潭县。约十五年至光宗绍熙元年,四川制置安抚使司参议官。三年八月,已知重庆府。此后,曾任大理寺主簿。五年七八月间,已任大理寺司直。五年八月至宁宗庆元元年四月,监察御史。元年四月至二年正月,行右正言。七月起,兼侍讲。至迟此年十月,阶官已至朝奉大夫。二年正月,除右谏议大夫。至迟此年十二月前,仍兼侍讲。三年二月,犹在右谏议大夫任。至迟此年七月,已官兵部尚书,仍兼侍讲。至迟此年八月,已官殿中少监、兵部尚书。四年四月,兵部尚书、兼实录院修撰。九月,吏部尚书,仍兼实录院修撰。五年七月,出知婺州,贴职已至宝文阁学士。六年,犹在婺州任。此后至嘉泰二年十一月前,龙图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此后至开禧元年四月,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四月至九月,太中大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爵郡公。以病乞去,九月,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相似文献   

7.
一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举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宋仁宗景(?)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县)知府。景(?)五年(公元1038年),调京城开封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为监察御史。景(?)五年到皇五年(公元1038—1053年),出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  相似文献   

8.
汉唐间中央财政职官体制的第一次变革,发生在东汉,由少府和司农分别理财演变为司农统一理财,可看作是财政领域一次迟到的封建主义变革。第二次变革,曹魏开始,隋唐之际完成,司农理财演变为户部理财,是皇帝以近弥侍臣取代三公职权在财政领域的表现。第三次变革,是唐中期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户部理财演变为使职理财。使职理财持续三百多年,起过积极作用,具有历史的正当性和优越性,但深受其变革自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晟府词人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申崇宁五年(1106)九月至大观元年(1107)任大晟府乐令,大观二年(1108)十月出知常州,任典乐则在大观二年十月前。晁端礼于政和三年(1113)六月下旬赴大晟府,以谪散官而任制撰文字职事,一月后叙复,命官为按协声律,未及上任即卒。万俟咏、田为、江汉于政和三年五月后任制撰文字,后各有升迁。江汉政和六年至政和七年间(1116----1117)离开大晟府任密州通判,万俟咏宣和元年(1119) 八月前离开大晟府任秦川茶马司干当公事。田为自政和四年(1114)正月后至宣和元年十一月均在大晟府任职,先后任燕乐所制撰、修制大乐局管勾官、典乐、乐令、典乐、大司乐。  相似文献   

10.
宋代三司使作为中央理财机构——三司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成为皇帝以下主管财政的最高官员,在北宋财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户部尚书取代三司使主管财政,但是,户部尚书无论是职权范围,还是在中枢的地位,都已不能和昔日之三司使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1.
明初,在镇江至九江的江洲上就近砍割芦苇,由工部执掌,以上供物料的方式供应朝廷之需。由明迄清,长江中下游的江面芦洲经历三次重大制度调整:第一次,弘治元年(1488),主要针对镇江至九江段芦洲。南京工部设立芦政主事,在剥离各类芦洲后,对大部分芦洲征收芦课,正式确立芦政制度。其间经历芦柴的折银化等过程,芦洲之征亦从上供物料转变为“课”;第二次,嘉靖二十七年(1548),朝廷重新整饬芦政体系,芦课以原额的方式仍由南工部执掌,其他大部分芦洲租课上交户部管理,充作边用,此次清查涵盖整个长江中下游江面芦洲,在此过程中,“洲”变为“洲田”,但由于芦洲仍然保持着官有属性,芦课的“租课”性质并未改变;第三次,自顺治三年(1646)开始,芦课在江宁芦政衙门专司与地方官征解藩司间数度摇摆,至康熙十年(1671),最终形成全归户部管辖,由地方官征解藩司的格局,芦课由“课”转变为“杂赋”。  相似文献   

12.
金朝自天会三年(1125年)十月至皇统元年(1141年)十一月间,先后发起四次攻宋战争.西路军以左副元帅宗翰为首,共有十一名统帅.其中宗族贵族六人,普通女真贵族四人,契丹族一人.十六年间元帅府官员任职者的绝对数为六人,各职通计为九人次(如完颜宗翰先任左副元帅,后任都元帅,通计为二人次).另有三人曾担任都统一职.西路军在攻宋的不同阶段,其主要统帅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研读各家编年东坡乐府,笔者发现,已编年的词有的似可商榷,未编年的词有的还可编年。今就十三首东坡乐府,按其年代前后,依次说明如下:(一)华清引平时十月幸莲汤,玉关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现满路旁。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个清夜月,依前过镣墙。元延深七年刻本(以下简称“元本”)词调作“华青引”,毛晋级古阁宋六十名家词(以下简称“毛本”)题作“感旧”。皆无编年。按:“诏平元年(公元1064)年底,苏转转殿中丞,罢凤翔签判任,过长安,游细山。本词当于此时所写。词中“莲场”、“方床”,便是俪山唐代实有之…  相似文献   

14.
曾纪泽(1839—1890),字劫刚,曾国藩长子,同治三年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四年出任中国驻英、法大臣,后又充使俄大臣,至俄与沙俄谈判,改订崇厚已订之约,收回新疆伊犁和特克萨河地区。光绪13年卸任回国。回国后,任兵部左侍郎,卒于任,谥惠敏。  相似文献   

15.
北宋庐州教授之职始设于元祐元年十月。周邦彦何时出任该职、出任的原因、在任之久暂、离任后行踪等,因史料所载不详,诸家推考存在明显分歧。实际上,周邦彦非北宋首任庐州教授,而应该是在首任庐州教授任满之后才得以继任该职,时间约在元祐四年秋;其出任庐州教授系循资所得,非因党争贬黜;其任庐州教授未满三年,而是中途离任,离任原因可能与新旧党争有关,也可能与当地行政长官相刁难有关;其离任庐州教授后,很可能即西去荆襄。  相似文献   

16.
王建勇 《社区》2013,(29):30-30
“大夫第”是古代中国高级官吏修建府邸的一种称谓,是士大夫的门第,是身份的象征、家庭显赫的标志。慈城黄山的“大夫第”建成于清嘉庆元年(1796)。据清代《慈溪王氏宗谱》记载,“大夫第”由朝议大夫王严理(1756—1824)所建。王严理,国学生,候选布政使司经历,覃恩加一级,选授河南汝宁府粮捕水利通判,诰封朝议大夫,累赠通奉大夫。清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十月廿九生,道光四年甲申六月卒。  相似文献   

17.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设置的采访使,是中央派驻地方的道级监察长官,多以三品、有御史经历者充任,无固定任期。在监察地方的同时,采访使也有部分地方事权。朝廷通过对采访使权力的制度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察权与地方权力、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实现了君主中央集权的强化。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建立起一整套以节度使为核心的战时军事管理体制,采访使一职失去了存在的现实基础,肃宗出于约束方镇扩张、强化中央控制的考虑,于乾元元年停废采访使。采访使制度的创立、发展与终结和唐代政治的演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人赵贞吉的卒年在《明史》中记载为“万历十年”,陈支平先生的《赵贞吉卒年考——明史正误一则》已证此说有误,本文增加史料进一步证明,并由此推之赵贞吉的生年应该是明武宗正德三年(即1508年);《明史》记载赵贞吉隆庆元年任“礼部左侍郎”,而经多方考证,隆庆初(即1567年)赵贞吉应任“吏部左侍郎”。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浙江天省政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简称浙。钱塘江江流屈曲,旧称浙江(又名曲江、之江),省以江名。钱塘江,《庄子》作制河,《山海经》等作浙江,《水经》作渐江,制、浙、渐本系一声之转。唐乾元初年,江南东道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两节度使,“浙江”作为行政区域名始于此。太平天国改浙江省为浙江天省,简称“浙省”。《周礼疑义》卷三十四载太平天国官印,印文为“天父天兄天王开朝勋臣朖天义任浙江天省水司主将林芸桂”。又,1979年2月在常熟发现铜炮一门,“炮下段阳刻正书四行,浙江天省忠应朝将汪,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下刻塘栖镇匠  相似文献   

20.
陆侃如先生《中古文学系年》在对杜预生平事迹进行系年方面,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通过考证相关史料,可以得知杜预参与修成《泰始律》及作《律序》、律令注解的时间在泰始三年(公元267);杜预始任河南尹在泰始元年(公元265)到三年之间,以泰始元年十二月的可能性为大;杜预检举石鉴在泰始七年(公元271)正月伐吴之战后;杜预大败吴将张政在咸宁四年(公元278)十二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