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美国民族主义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特定时空下的产物,它在民族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创建过程中起过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民族主义便不会有近代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创建,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民族主义在显示其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进步性的同时,也正在日益走向非理性,给人类和现代化事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本文通过探讨历史上民族主义的缘起与演变来看近代美国民族主义的历史轨迹,为我们更好地解读美利坚民族的崛起和美国民族主义的持久活力提供有力的注脚,同时也对当代美国的民族主义霸权做出理性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近代回族报刊与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近代回族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养者、刺激者和宣传者;另一方面,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回族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近代回族报刊显示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地位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欧洲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在于欧洲认同,它推动欧洲一体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本文论证了欧洲认同产生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基础,同时以欧洲认同为视域,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成员国内的民族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民族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近代文化的新的开端,推动了近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与传播.以人为本思想是现代观念体系的核心,是文化多元时代最有感召力的旗帜.它全面改造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导引入类文明在最广泛的交流和整合中的又一次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的视角重新梳理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即把中国近代史放进整个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史中,以此为视角,认为中国近代史有三条基本线索,即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华民族在各层次上实现近代转型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华民族走向自觉联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华人移居欧洲的历史悠久,但华人在真正意义上作为移民族群生活于欧洲始于近代,迄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欧洲的华人主要有广东人、浙江人、香港人和东南亚华裔难民.早期欧洲华侨华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浙江人和广东人.浙江人是最早进入欧洲的华人之一,在欧洲的一些城市里贩卖一种叫"青田石"的石雕制品,他们有着很强的自谋生路的能力,是欧洲华侨华人社会中最持久也最有韧性的一支.  相似文献   

7.
徐其超 《民族学刊》2011,2(4):74-84,95-96
少数民族文化与文论经典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与文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彼特拉克开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之端,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明代回族思想家、文学理论批评家李贽首倡"童心说",喊出中国近代哲学、美学、文学第一声,似也堪称中国启蒙思想之父。人文主义和"童心说"在哲学上构建了自然人性论,并以之为武器批判天主教神学和宋明"新理学"——"新神学"中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专制主义。人文主义和"童心说"的文艺思想都是其哲学思想的延伸,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和本质内涵,都主张把觉醒后的人作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主张从市民中找诗,都主张作家要具有人文主义思想或"童心"并彰扬人文主义思想或"童心"等。欧洲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古希腊"的旗号,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文学;李贽推崇、尊重孔孟开创的先秦儒学,猛烈批判程朱理学,其非孔反孔言论主要针对道学家把孔子思想神化为亘古不变的教条而发。欧洲人文主义者秉承模仿说,更突出社会生活对作家创作的决定作用,更强调文学的反映功能;李贽秉承"言志"、"缘情"说,更突出创作主体的作用,更强调文学的表现功能,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自然人性表现观。李贽的"童心说"与欧洲人文主义无"贸易关系",但与人文主义文心相通,并体现着中华文化与文论的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认识历史学与人的自我认识之关系上,大体上经历了古代的个人完善、近代的理性思考和现代的对人类社会与个人自我的全面认识三个阶段.古代史学家重在教人如何成为完人和圣人,近代史学家着力探求人们活动的历史舞台,现代史学家则对人类社会自身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哲学探讨以求能够自由地把握人类历史的命运.这一任务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9.
李振中 《回族研究》2002,8(4):79-87
伊本·路西德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在继承古希腊哲学家及穆斯林哲学家如伊本·西那等人的思想和学说基础上,对各类哲学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论,成为阿拉伯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和理论,如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双重真理”,被欧洲的基督教哲学家接受,成为摆脱教皇束缚和精神枷锁的思想武器。可以说,路西德的学说和思想在世界人类思想和哲学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的。她不仅要完成近代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巨任务,而且还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党的两代领导人毛泽东和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目标、步骤、重点和措施方面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在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岱舆、刘智等学通四教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不同关怀、共同之处和回族穆斯林的两种关怀和双重认同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德新的学术思想,对当今回族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民族主义与现代化关联的角度对中东民族主义进行深入探讨.在西方历史中,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中东民族主义作为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它与现代化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中东民族主义对现代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中东民族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种种困境.而全球化进程又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削弱了中东民族主义的权力基础.文章认为,在当前,中东民族主义已逐渐由一种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革命力量,转变为一种落伍、保守的力量;惟有超越民族主义,才能实现中东富国强民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索穷 《西藏研究》2012,(3):38-48
西藏近代官费(公派)留学教育,是20世纪初叶,十三世达赖喇嘛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西藏在近代化进程中的落后现状进行"新政"改革的一部分,是清末名臣张荫棠、联豫治藏思路的延续和发展,亦有帝国主义扩张势力染指西藏的影子。1946年西藏派往印度的官费留学生与早期相比,在求学时间、地点、教学计划、学员构成等方面均有新意。尽管由于时间的变化等原因,这批公派留学生未能按计划赴英深造,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归国后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为建设现代化的新西藏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陈炜 《广西民族研究》2008,1(1):157-165
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与内外贸易的扩展,交通运输的日益现代化和商路网的不断拓廷,广西原先的社会生产力及市场结构受到猛烈冲击,重新分化、组合.全省市场经济一体化倾向日趋明显,以原有市场网络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以通商口岸城市梧州为核心,以近代商路网络为纽带的新型城镇商业市场网络体系,并由此对近代广西城镇社会经济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反思历史,人类在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及研究历史是否有助于国情的认识这个问题上,经历了古代的事实借鉴、近代的哲学思考和现代马克思主义科学论证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由彼及此,由此及彼——家乡人类学自白(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一般特征,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那段光阴,既与西方近代世界活动紧密相关,又与其国族进程难以分割.  相似文献   

17.
瑶族崇拜社王,有较悠久的"做社"(祭社)历史."做社"是一种民间宗教仪式,同时也是宣讲习惯法的一种方式.广西金秀郎庞瑶族在20世纪50年代停止举行"做社",至80年代末恢复.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瑶族习惯法的保留与变迁,分析现代化对瑶族习惯法的具体影响,探讨现代化变迁中瑶族习惯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8.
<正>商业名牌在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培育、发展商业名牌的过程,就是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的过程。 1.商业名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标志,而竞争力的大小与现代化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王泰 《世界民族》2008,12(2):9-20
近代中东在东、西方文明交往过程中呈现多重二元对立的现象和特征.因此,近代中东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伊斯兰复兴类型,以苏丹、利比亚、沙特为代表;二是现代大众政治类型,以土耳其和埃及为代表.从文明的内、外部交往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类型,无论是从历史环境、担纲主体、阶级力量、目标任务方面,还是从依靠理念、组织方式、具体路径乃至对现代民族国家早期现代化的启动等方面来看,二者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二者之间还存在能够彼此交织、融合的空间.伊朗近代民族主义就是宗教复兴与大众政治两种形式的典型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始于近代,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华民族的外在边界,一是其内部结构安排.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的基础和开端,单元民族构成要素成为民族精英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中援引的基本素材.同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也造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的内在紧张:西方古典民族主义理论与中国多民族国家实际的错位、单元民族意识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冲突、进化论哲学与共同体建构援引资源历史性的矛盾.民族精英结合实际努力消解这一紧张关系,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华民族”最终成为凝聚民心、共赴国难的时代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