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徐机玲  姜帆 《华人时刊》2004,(12):22-29
"二十世纪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大城市带的竞争。"这是日前在江苏南通举行的"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25个国家43个城市的市长门,经过研讨形成的共识。近几年,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与世界大城市及大城市带相比,中国的城市带建设无论是城市化水平还是财富的聚集程度,都有较大差距。国际经济学界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带建设究竟走什么路?如何更有作为?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2.
继“啃老族”、“月光族”之后,职场出现新群体:“蚁族”。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收入较低,怀揣着梦想,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像蚂蚁一样默默生活、奋斗着……“蚁族”的大量涌现,是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个典型缩影,其背后是多个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20世纪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中也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世界城市居住区的形态经历了一个思考与发展的过程,中国亦紧跟其后。文章在对世界城市居住区发展形态、布局的演变的分析研究中,试图探讨一些有益的经验,为中国城市居住区的发展和布局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等因素的变革,国外大城市(或区域)如伦敦、巴黎、洛杉矶、东京、德国鲁尔地区等,空间组织结构出现了区别于传统工业城市的不同特征,即多中心空间模式。该模式有其重要的理论依托,时至今日,仍旧是国外城市学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部分学者为解决中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开始关注国外大城市多中心空间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对国外大城市(或区域)多中心空间模式的理论演进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以此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发现,植物也和人类一样,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植物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也像我们人类一样,竭尽全力地寻找着能陪伴自己一生的"知心"伴侣……  相似文献   

6.
超大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与动力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的重要体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成都市为例,对中国超大城市人口发展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超大城市人口发展呈现出人口规模不再急剧扩张,人口发展动力由"内"而"外",人口地理空间向都市圈方向重塑等趋势,并且存在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不适配等问题,需要采取人口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并举等措施,推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口与发展:上海、东京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通过对上海、东京两大城市人口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考察两大城市人口与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及其异同 ,并总结和借鉴东京作为现代化国际大城市人口与发展的经验 ,为促进上海的人口与发展、早日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发展目标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 ,上海、东京两大城市的人口动态 ,已不适应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两大城市在两国的中心地位 ,也已出现相对下降趋势 ;而且上海与东京之间尚存在“发达城市”与“发展中城市”的明显差距。为了实现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 ,借鉴东京人口与发展的经验 ,上海的人口与发展战略及政策 ,应该考虑逐步实现由重对外(人口入迁 )控制向重内部 (人口分布 )开发、由重以控制人口入迁防止人口压力向重以促进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拓展人口容量消解人口压力转变  相似文献   

8.
凌欣 《21世纪》2014,(6):6-7
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让我们看到了冲破雾霾的那一片阳光!坚决向污染宣战,表明了政府防治污染的态度和决心,同时人们更愿意看到政府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法律的态度和决心。法律如何实施,直接影响污染防治的效果;而污染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城市病及大城市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提速阶段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不仅容纳了中国大部分城镇人口 ,而且是现代工业的载体。然而在城市发展中 ,人们对发展大城市往往存在顾虑 ,甚至存在大城市等同于城市病的误解。在详细分析大城市与城市病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目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廓清大城市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之间的关系,以中国直辖市以及部分副省级城市为研究蓝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引入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比重等变量,构建16个大城市二三次产业生产函数,定量分析大城市发展中人口聚集对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长期促进作用和劳动力在二三次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结果证明大城市人口集聚、人口流入对于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性作用,在大城市产业发展中劳动力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高。同时,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于提升人口素质、引导人口知识结构变化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大富 《老友》2011,(7):65-65
当今,知识经济的冲击波以排山倒海之势,撞响了新时代的洪钟,震撼着每个中国人的耳鼓和心灵。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所说,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知识。的确,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时代,面对像原子核一样不断裂变的知识,读书已成为我们不二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有江 《社区》2001,(2):42-42
20世纪末,全球有多少国际大都市?21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中国将有哪些城市可登上国际大都市的“宝座”? 资料显示:20世纪末全世界大约有14个国际大都市,它们是:美国的芝加哥、纽约、休斯敦、波士顿、洛杉矶等5个,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法兰克福,俄罗斯的莫斯科,韩国的汉城,日本的东京和横滨,中国的香港,新加坡的新加坡等。 从全球超大城市未来发展情况大致可以看出当今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未来的走向。2015至2020年世界超过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可望从16个增加至26个。其中北京、孟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后,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的70%已经在中国登陆,国内大城市的很大一部分市场很快被他们占领。中国本土的零售商和国外零售商不在同一个级别上,因此,中国的零售业在着眼大城市市场的同时,更应充分发挥我国中小城市零售企业的优势,寻求零售企业在中小城市的发展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城市养老服务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顶层养老服务发展体系(1.0时代),但也存在着行业发展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2020年以后,大城市养老服务业将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新时代(2.0时代)。在新时代,政府需要发挥好管理和监督职能;行业协会需要做好标准落实及推广工作;企业需要规范经营,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立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与模式。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为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精神需求,推动养老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读者在线     
正近年来,关于汉语在各国持续升温的报道不断见诸国内外媒体。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日益成为民族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外"汉语热",反映的是中国合作共赢、大国担当和优秀文化的国际魅力。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将英语纳入中学重点教学科目之列,举国掀起"英语热",是因为我们渴望借助英语更好地了解与学习西方发达科技与先进管理经验一样,现在世界范围的"汉语热",何尝不是许多国家急于汲取中国改革开放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慎明 《中华魂》2014,(13):57-62
第四集外交"新思维"与"和平演变"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在一本著作中写道:"谈论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突然神秘死亡的案子而不考虑谋杀、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一样。"~①在"和平演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西方世界首先是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诋毁和丑化苏联社会主义,削弱和对抗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二十一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世纪,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的城市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到本世纪末,将我国各大城市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发达的经济、金融、商业,崭新的城市面貌,良好的社会秩序,先进的科技教育水平,高效的政府管理系统,稳定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一流城市。这是历史对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要求。 建设一流城市,不仅应当注重经济、市政建设等蓝图的描绘和实施,更应重视政府法制建设蓝图的描绘和实施。纵观世界一流城市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尽管各国的基础、传统、环境等因素不同,其建设过程和成功经验各具特点。但是,注重政府法制建设,应用法律手段来推动一流城市建设,发挥法制在城市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保障作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经了由单核到多核、由小尺度到大规模、由功能单一到功能复合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形成了生态屏障控制、核心集聚与轴向放射相结合、城郊新城建设、城镇群区域化发展等多种拓展模式。西方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对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在经济水平和生产方式等的影响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交通等技术手段是实现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内部结构、促进郊区新城建设以及都市群区域性协同发展等途径有助于实现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多心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最重要步骤。应深入研究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促进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化的对策建议。中国的城市化应以发展大城市为主,适当发展超大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城与人的关系、城与市的关系、大、中、小城市的关系、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世界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城市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继承、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城市建设中数量、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和城市建设中“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关系十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师至洁 《21世纪》2010,(4):38-39
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人才流动出现了一种新迹象:即人才纷纷流向大城市周边地区及临近的二线城市,或者干脆去了三四线城市发展。对于这一现象,新浪联合21世纪、数字100进行了面对大城市人群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