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发展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墓本特征。它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类型。美国心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学生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是发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坚持民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自主探讨是教与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学以致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极力表扬和赏识学生为手段,创立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引导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精心设计问题和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类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最具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可把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中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无疑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有力的工具。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从而形成创造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深感重任在身,因学校是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同时,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搞好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实验在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在五个方面叙述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2、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4、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5、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创新思维的意义、作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3.
程支明 《科学咨询》2006,(22):50-51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创新思维的意义、作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生存和发展,也需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这篇论文,从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在作文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作者的观点。本篇论丈具体详尽地论述了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的特征及在作文创新中的作用,论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特别深入地探讨了发散思维在作文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很有见地谈到了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长期习惯于言听计从的中国学生的重要意义。这篇论文还从实际出发,从想象作文的写作训练这一角度阐述了在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给广大从事语文工作的教师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对常规习题的教学中,注重原习题的发散和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实施创新教育.在信息给予习题的教学中,注重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在开放性习题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生存和发展,也需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这篇论文,从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在作文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作者的观点.本篇论文具体详尽地论述了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的特征及在作文创新中的作用,论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特别深入地探讨了发散思维在作文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很有见地谈到了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长期习惯于言听计从的中国学生的重要意义.这篇论文还从实际出发,从想象作文的写作训练这一角度阐述了在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给广大从事语文工作的教师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凤鸣 《科学咨询》2003,(12):20-20
江总书记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18.
一、转变观念,优化创新思维环境 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是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产生创新思维的优良环境. 1、变"教"为"引".传统教学观念是如何把知识向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听"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如何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内容,尽量不讲;跳一跳能获取的知识,少讲,难度较大的内容,也不能只听老师讲,而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师生共同探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创设创新思维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和谐、宽容、开放、快乐、自由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深感重任在身,因学校是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同时,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搞好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在目标、环境、模式、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实验,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