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北亚因为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的交汇而赋予了它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成为二者争夺的对象和对抗的一个主要战场。依据海陆对抗参与者的不同,海陆势力在东北亚的对抗大致可以分为中日对抗、日英与俄对抗、苏中与日本对抗、中苏与美日对抗以及冷战后美日中俄围绕朝鲜半岛的较量等几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美、日、俄四大国相互作用,相互竞争,决定着21世纪初的东北亚政治格局。美日同盟是影响东北亚稳定的首要因素,台湾问题是21世纪初东北亚潜在的热点,而朝鲜半岛北南关系的缓和又为东北亚增添了一缕和平的曙光。和平与发展将是今后东北亚局势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围绕着东北亚格局的变化,日韩俄美等国家调整了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4.
近来,俄美围绕着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等问题展开的斗争不断升级,并导致双方关系的日益恶化,俄美新的“对抗模式”逐渐形成;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极力向独联体渗透以及俄美在“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歧是俄美对抗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的俄罗斯对美政策走上了一条艰难道路,其重大变化是外交战略调整的结果。在大国外交战略的决定性影响下,俄对美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寻求合作,避免孤立或发生对抗;反对美国“挤压”,维护本国安全;推进多极人,反对美国独霸世界。处在国内困境之中的俄罗斯对美政策具有被动性、灵活性等特点。而且,它虽有强硬色彩,但其基点在于同美国合作而不是对抗。当前,这一政策不可能主导俄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却有望取得一定成功。  相似文献   

6.
关于俄美“新对抗”根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俄美围绕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激烈争斗显示,俄美关系的互动模式已经从原来既争斗又合作的温和态势向"对抗性"的争斗态势悄然发生转变;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变本加厉的"挤俄"战略,俄罗斯国力的日益壮大,俄美在社会发展模式和"民主"价值理念上的分歧以及能源因素则是俄美"新对抗"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因素在国家外交决策中的价值导引和知觉定位的作用非但没有完全消减,反而有所增强。美俄日韩对朝鲜的生存与发展的知觉认知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推断,即美日的"朝鲜威胁论"、俄罗斯的"朝鲜负担论"以及韩国的"朝鲜崩溃论"。固执地坚守以意识形态为引导的冷战思维必然导致对国际环境与国际关系的错误知觉,甚至会产生国家间关系的严重敌视或是对抗。历史传统和地缘现实决定了中国必须理性对待朝鲜,要力避错误知觉,确立起战略思维,并放眼于长远和未来,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角度,稳步构建起中朝之间的正常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来,俄美围绕着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等问题展开的斗争不断升级,并导致双方关系的日益恶化,俄美新的"对抗模式"逐渐形成;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极力向独联体渗透以及俄美在"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歧是俄美对抗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美俄两国首脑在莫斯科举行会晤,对两国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宣称两国已经是非对抗的“新战略关系”。本文就美俄“新战略关系”构成基础、存在的问题、美俄关系缓和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以来,俄日领土争端再次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俄日关系因该问题而严重恶化,双方僵持不下。南千岛群岛问题(日本称北方四岛问题)之所以成为难解之结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涉及俄日核心国家利益,俄日强烈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结,以及国际法依据没有达成共识。虽然两国均就此问题表明了态度也均提出过解决方案,但二者迥异,难以达成统一意见。简要梳理和分析了俄日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解决方案及其差异,并就此问题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简要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后的俄美关系 ,实质上是“既非敌人 ,也非盟友”的关系。十多年来 ,俄美关系凸现五个特点 ,即 :非对抗 ,不再企图“埋葬”对方 ;不对称 ,美强俄弱十分明显 ;影响广 ,涉及地区和世界格局 ;矛盾深 ,俄罗斯不会“融入”西方 ;起伏大 ,时而关系融洽 ,时而剑拔弩张。美国要遏制和打压俄罗斯 ,不会容许俄罗斯再次强大起来 ,成为世界范围的竞争对手。俄罗斯则力图复兴经济 ,重振大国地位 ,不会甘心永远充当美国的“小伙计”。  相似文献   

12.
论太平洋战争前10年的日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关系一直是东北亚国际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伙伴与对抗是两国间关系的基调。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0年时间内,日美两国围绕伪"满洲国"的正统性、"门户开放"政策、华盛顿体制、海军军备和所谓"东亚国际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外交交涉。由于日本向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及美国在太平洋和中国的利权是双方不可退让的基本国策,因此两国最终从对抗走向对决,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成为两国清除恩怨关系的最后手段。  相似文献   

13.
俄格冲突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发展可谓龃龉不断、一波三折,两国在格鲁吉亚一些自治共和国(州)地位、合作反恐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对立不断加深,特别是最近两国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争执急剧升级,终致双方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此次俄格冲突一方面将加剧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忧患意识"而加速其倒向西方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会促使美国继续加大"遏俄、防俄"的力度而推动俄美对抗进一步升级;俄格围绕南奥塞梯的冲突实质上是俄美围绕格鲁吉亚问题以及外高加索地区所进行的一场地缘战略角力,其影响虽然深远而广泛,但还不至于引发俄美间的一场新"冷战"。  相似文献   

14.
(1)动物尾毛: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软黄金”,十分走俏。马毛、狗尾、羊尾、猫尾、黄鼠狼尾和其它动物尾毛。是制作高级化妆笔和精密仪器毛刷等特殊原料,国际市场需求量很大,日、美、英、法、德、俄等国家争先进口。  相似文献   

15.
缓和与紧张、对话与对抗交织与交替是"冷战"结束以来俄美关系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俄美关系的这种周期性演变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系统性原因。在全球层面,俄美两国在战略稳定、核不扩散以及国际法体系及能源问题上立场相左;在地区层面,俄美两国在欧洲、中亚、后苏联空间以及亚太地区的矛盾与冲突共存。由于今天的俄美关系依然是建立在相互核遏制以及确保相互摧毁的军事政治逻辑之上,加之俄美关系内容的匮乏与狭隘,因而即使双方围绕本次乌克兰危机而发生的争斗得到妥善解决,其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小泉时期的日本外交,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以强硬姿态处理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中日、韩日国家利益冲突。国家利益的冲突反映在社会意识层面,即表现为东北亚(中、韩、日)民族主义思潮的凸现和对立,因此,未来东北亚国家的安全与合作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用比较的视角,考察了美俄两国关系的结构性矛盾,认为冷战后的遏制和复权的关系与9·11后合作和背离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这样的结构性对立,但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战略观念的变化却使合作成为可能,从而使对抗远离意识形态因素,而直接体现为现实的利益冲突.美俄关系的这种变化,对其它大国间关系的建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介绍了东北亚地区安全态势,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详细阐述了美、日、俄、中等大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安全外交战略及其对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影响,提出了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安全合作机制的目标,展望了在东北亚建立多边主义的安全合作机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基于新独立国家转型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吉尔吉斯斯坦充分利用俄美在其国家的利益追逐推行大国平衡外交.客观地讲,吉俄美平衡外交虽说为国家转型在政治经济上提供了国际资源支持,但在俄美矛盾中求生也给其国家政局稳定带来了巨大灾难.本文从转型的视角揭示吉俄美平衡外交的动因、本质特征、成就与问题,探寻其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掀起了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激烈角逐。一时间“均势”不断被打破,局部战争不断出现,国际危机也随之不断加剧。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列强又掀起了一场缔约结盟的热潮,那场被称为“外交革命”①的国际关系争斗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美俄关系又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美俄两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还关系到日本、英国、朝鲜的利益,特别是关系到中国的权益和命运。日俄战争的结果打破远东国际关系的“均势”,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形成了“均势”;日俄战后俄国追求的是与美国重建友谊而不是联日拒美;美国在争夺东北亚的斗争中失败不是由于日俄的联合抵制而是美国人自食恶果;中国清王朝以夷制夷的方针再度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