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曾是中国传统婚礼中重要的聘礼,谓为“茶礼”。本文考察了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我国众多民族和广大地域普遍存在的茶礼习俗;认为茶礼的形成、盛行与延续,与周代以来婚姻聘礼融入的人们对婚姻的美好期望和求吉心态相一致,这是茶礼风行的最根本原因;指出聘礼虽导致了婚姻论财陋习的出现,但不能忽视聘礼的社会意义而将“聘娶婚”等同于“买卖婚”  相似文献   

2.
“敢,不敢也”之说。已为当前不少汉语辞书所采用,在古汉语教学中也都这样讲,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然而,我们认为此说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须介绍一下此说的来胧去脉。“敢,不敢也”之说,始于汉代旧注: ①辞曰:“非礼也,敢?”对曰:“非礼也,敢?”(《仪礼·聘礼》)郑玄注:“辞,不受也。对,答问也。二者皆卒曰‘敢’,言不敢。”三国时期吴国韦昭、晋代杜预继承了这一说法: ②(辛俞)对曰:“臣顺之也,岂敢犯之?……今执政曰‘不从君者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烦司寇,”(《国语·晋语八》)韦昭注:“敢,不敢也。言不敢忘死而叛其君,烦君司寇以刑臣。”  相似文献   

3.
1950年我国第一部婚姻法明文规定了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不仅禁而未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至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如何认识当前婚姻关系中的高额“彩礼”的性质,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送接“彩礼”,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聘娶婚的必经形式,故“彩礼”亦称“聘礼”聘娶婚以财富多寡、门第高低作为结婚的条件,因而,借“彩礼”索取财物,也就成为包办、买卖婚姻的附产品。今天,我国正  相似文献   

4.
说“解酲”     
解酲一词在古代诗文中屡有所见 ,而各种注释又都模糊不清 ,《汉语大词典》释为“醒酒 ,消除酒病。”台湾版《中文大词典》训作 :“解宿酒也。”两部大型辞书都认为“解酲”是醒酒的意思 ,因而许多古诗注释也都沿用此说 ,将古诗文中的解酲一词均训作醒酒、消除酒病。我们详读了大量诗文 ,认为此说有误 ,以下数例可证 :(1)客醉眠未起 ,主人呼解酲。 (孟浩然《戏赠主人》)(2 )酒伴来相命 ,开樽共解酲。 (孟浩然《晚春》)(3)五斗解酲尤恨少 ,十分飞盏未嫌多。 (元稹《放言》)以上三例 ,几乎所有的注释都将“解酲”注为“醒酒”的意思。但是 ,以…  相似文献   

5.
说“羊”     
从现在的考古发掘来看,我国古代人民在公元前四、五千年时就已经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了。然而,我们却有理由推测,我们的祖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仍然与畜牧业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家畜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依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饲养的牲畜中,则似乎以羊为主。关于这一推测,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上获得旁证。例如“養”,(简化字作“养”)字,由“羊”与“食”构成,乃养育、供养、营养之义,是知最初以羊作为养生的主要食品。又如“美”字,今天通指味、色、形、声的好。但是该字也源出于羊,盖“美”者,从羊从大,《说文》注云:“羊大则美,故从大”,可见古人造“美”字的第一个感性认识来自羊。再如“義”(简化字作“义”)字,从我  相似文献   

6.
从“羊”一词词源看不同语言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语和突厥语的“羊”一词具有同源关系 ,它们都来源于 qorin (圈 )的动词 ;汉语的“羊”同“”同源 ,“养”同“羊”也同源。根据“院”、“园”、“垣”同“”之间的语音联系 ,认为“羊”也来源于“院”、“园”、“垣”等。由此看来 ,蒙古语和汉语的“羊”的共同点是在词源上都与“圈养”保持词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古代传说的地下的“坟羊”,实际是对地质学的“钙质土”的趣味说法。“网象”是对水螅、海蜇等无脊椎动物的趣味说法。本来有可贵的科学内涵,由于对此未进行研究,实质遂被泯没;而原来附及的趣味说法便得以歧向发展,喧宾夺主,以讹传讹,混杂出许多迷信,而且甚嚣尘上,繁衍成为系列名目。由“坟羊”衍生的有:玉羊、贾、邪、聚。又有“地生羊”,所谓以羊脐、胫骨、羊角种于土中,可以生长出活羊来。由“网象”衍生的有:沐肿、无伤、蝄蜽、蝄像、魑魅魍魉。趣味说法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转变手段,特别是借谐音来达到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的荒诞效果。  相似文献   

8.
何谓“赃”?晋代著名律注释家张斐在其《律表》中曰:“货财之利谓之赃”。在古代中国法律中,对于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盗窃、骗取或利用其他手段占有公共财物及受贿私人财物的行为,均称为赃罪。因为它是计值为赃,以赃之数额多少论罪故也。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有的“官”上任后,未烧“三把火”,却先摆“三桌酒”。一曰“谢恩酒”,感谢有关领导的栽培;二曰“荣升酒”,邀同事朋友“聚一聚”;三曰“上任酒”,大家团团坐,席上“拜托关照”。 这“三桌酒”若花公款,实属腐败;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有《赠羊长史》诗,序云:“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以赠。”宋吴仁杰《陶渊明年谱》于义熙十三年条下注: 有《赠羊长史》诗.长史名松龄,晋史本传(按,指《晋书·陶渊明传》)谓与先生周旋者。是岁刘裕平关中,松龄以左军长史衔使秦川,故有句云:“路若经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3.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把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放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完善这一历史条件中加以考察,提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高校科技产业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及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花卉语言是人类语言中一种美丽的语言,不同国家和民族所使用的花卉语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自己的民族特色。花卉语言作为人类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部分地承担了交流媒介的作用,广泛使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20.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