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五保供养是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我国农村五保供养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着重分析农村五保供养从政策性规定到法律规范的演变过程,指出目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五保供养法律体系、界定五保对象、保证五保经费等若干完善我国五保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回顾和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6年我国建立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一直到2006年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颁布,总体上经历了集体保障和国家保障两个阶段的制度变迁。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政策运行最为连贯、效果最为显著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对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提出若干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五保供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发展密切相关。五保供养制度救助对象的特殊性、属性的复杂性及演变过程的规律性决定了五保供养制度未来的出路应该是:顺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去人群"化的发展趋势和制度目标,以保障需求为基础,按种类和层次对五保供养制度的内容进行"横向划分、纵向分类",分拆五保供养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整合社会保障体系及衔接其他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4.
运用新制度主义制度嵌入性的视角分析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的机理和过程后认为,制度环境是影响、促进五保供养制度运作与变迁的主导性变量。具体而言,中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政治与社会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在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上的价值取向是五保供养制度所嵌入的最重要的制度环境,这一制度环境也是影响五保制度变迁的最关键变量。随着五保供养所嵌入的制度环境的不断变迁,五保供养制度也实现了从社区救助向国家救助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徐州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农村存在"五保"供养水平偏低、集中供养率低,分散供养效果不佳,"五保"老人就医难,敬老院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并提出实行以"户院挂钩"供养为补充的"五保"供养方式,为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建立结对"关心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困境与出路:后集体时代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实地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日益面临困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五保对象应保尽保难、供养标准落实难、全面实现五保难、实施敬老院集中供养难、地区供养负担不均衡。农村集体的消解和五保供养制度调整滞后,是五保供养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必须尽快改进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五保供养中的责任,及时调整五保供养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旨在从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分配方式,将农村分配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农村税费改革,自2002年在全国推展以来,在减轻农民的负担方面的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另一方面,由于配套的改革措施没有跟上,使得农村许多潜在的社会问题日益暴露,并使之面临新环境、新因素的严重挑战。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这一农村社会安全网乃至中国社会安全网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由于重视不够、制度缺失、环境变化,其发展乃至维持都面临着种种困境。一五保供养制度的历史发展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时期,1956年,政…  相似文献   

8.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了妥善解决农村地区孤老贫弱群体生计无着等社会问题,我国政府推出了内嵌于农业合作化运动之中的五保供养制度,并且将其基本框架体系沿用至今。通过追踪五保制度的缘起历程,深入挖掘支持政策实施的文化心理,归纳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制度运行的“得与失”,发现其制度演进充分体现了传统养老价值观及行为惯习持续而深层的影响。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探寻五保制度的发展方向,继而进行符合国人心理、民众普遍认同的制度设计,着眼于国家、集体、个人等角色功能的稳定性及其可持续性进行调整定位,才能最终实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在税费改革后由于五保融资层次较低,农村社区建设和供养制度改革滞后等原因,致使“五保”老人供养应保未保率上升、五保内容不全、供养标准下降。因此强化政府责任,提高融资层次,完善相应制度,加强社区服务就成为摆脱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第四条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  相似文献   

11.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度研究的重新兴起是人们反思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结果。随着一大批以制度分析为方法的实证研究的展开 ,一批相关学者获得诺贝尔奖 ,制度分析方法迅速向各个学科渗透 ,成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显学。新制度主义在政治学中也有应用 ,并形成几个影响较大的新制度主义流派 ,如规范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研究方法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体系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因素,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及各要素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改善城乡金融市场二元分割的局面, 统筹发展城乡金融市场;进一步放松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壁垒,放宽产品和业务创新的自主权;加快抵押担保和保险等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发现其在变迁模式、变迁路径与变迁过程上呈现出三重变迁逻辑,而制度环境、制度系统、观念与行动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则构成其变迁的动力机制。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制度变迁轨道,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征地思想、确立依法征地的制度原则、融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视野中,制度替换往往发生于旧制度危机日益严重并将发生崩溃的"临界点"时期,决定政治走向的行动集团如果把握了行动的主导权就可能在制度变迁中成功实现制度创新。1898年的戊戌变法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来突破中国封建王朝路径依赖的惰性,把中国带入民主宪政的轨道之内。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集团是晚清政治舞台上势力很弱的政治集团,其先天不足的因素包括组织涣散、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整合力不足、改革所需的资源匮乏以及臣民文化对变法的阻抗等,都决定了戊戌变法不可能完成近代中国制度创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历史制度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历史是克服人类理性局限性的一个主要途径,他们以历史为手段,从各国历史发展和比较的过程中去探求制度的起源和变迁的不同过程,同时注重以制度为核心来考察历史、分析历史,重新确立了国家在政治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历史制度主义强调政治制度对公共政策和政治后果的重要作用,又特别强调政治变量之间的排列方式对政治后果的重大影响。作为新制度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开辟了政治科学研究的新空间,也存在制度涵义的界定过于宽泛、分析问题具有在时空上的滞后性等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三三五”户籍改革、山东省诸城市“村改居”、广东省“积分落户”和陕西省“推进有条件农民工进城落户”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以资源置换或精英移民为核心,折射出的仍然是农民身份歧视、城乡分立思维.改革并没有在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呈现的还是城是城、乡是乡的格局,不仅没能消解城乡居民之间经济福利和生存安全的制度保障差距,还不断强化了城乡居民生存成本和生存预期的心理距离.统筹城乡发展各项制度设计必须以农民身份为基础,构建城乡居民平权机制,尊重农民合理发展权,加快农民社会权利支持资源建设,实现农民与市民平等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立法的制度变迁在国际上是由科学议题转向政治问题,再由政治问题转向制度安排;而在中国,则是由环境问题转向发展议题,再由发展议题转向制度安排。毫无疑问,二者在制度变迁方面存在着不同。对此,历史制度主义认为,这种不同的存在是客观的、合理的,是历史情境和制度沿袭的必然结果。基于此,未来的气候变化立法应尊重这种差异性,在防止立法中出现不良路径依赖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立法关键节点的掌控。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对传统政治学制度研究的继承,以及对"行为主义革命"的反思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学研究范式.它重新把政治制度置于社会的核心地位,认为忽视制度或者低估其作用,都不可能全面地理解政治学理论.作为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前沿,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由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等流派组成.它触及了一系列政治学中关键的理论和经验问题,提高了人们对于政治世界的理解水平,有其重要的理论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然而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细化与整合、运转协同和效能提升仍未完全到位。回溯机构改革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作为政府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构建阶段,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最富成效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强调权能配置和人员构成的民族性,逐步差异化设置机构、探索单一制下政府机构平衡设置等历史经验,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合理汲取历史养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法制体系,明晰特殊性职权和民族性职能,健全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创新改革模式,强化地方参与性,切实破解改革难题,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然而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细化与整合、运转协同和效能提升仍未完全到位。回溯机构改革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作为政府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构建阶段,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最富成效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强调权能配置和人员构成的民族性,逐步差异化设置机构、探索单一制下政府机构平衡设置等历史经验,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合理汲取历史养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法制体系,明晰特殊性职权和民族性职能,健全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创新改革模式,强化地方参与性,切实破解改革难题,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