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以语用学的顺应理论为基础,从Jef Verschueren解释的语言三特性,即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为出发点,结合语言选择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所作的是动态顺应的现象,提出在英语学习中应该注意文化顺应。对于学习者除了强调他们对语言结构掌握的能力外,还应增强他们对于不同文化顺应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言作为交流的目的,促使不同文化社会中的人们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2.
文化专有项是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在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生活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文化缺省的产物,它给文本的翻译带来许多障碍.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提供了新的语用学视角.由于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并作出变通抉择的过程.因此,文本翻译中可优选灵活的、动态的翻译策略来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3.
Verschuren的顺应理论提出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在语言各个层面上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因为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本文在简要介绍顺应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对汉英翻译的解释力,同时认为翻译是文本和译者之间动态的顺应及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4.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提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是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用该理论重新审视翻译过程及其本质,认为翻译实质上是变异、商讨、顺应并据此作出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下的翻译过程是基于这三个语言特性相互协作共同持续于话语产生、理解与转换的动态阐释过程。  相似文献   

5.
顺应论是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具有强大解释力的语用学理论。顺应论所指出的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为语用奠定了选择的基础,而顺应性则是语用的核心。本文基于顺应论(尤其是其中的顺应性观点)考察英语间接礼貌言语的本质动机,论证了间接礼貌言语是具体语境中语言顺应与选择的结果,进而诠释了其本质动机是顺应了互动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互动参与者规避责任的心理需求或者听话人的认知期待等。  相似文献   

6.
语言顺应论是Verschueren于2000年提出,之后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界,其主要内容包括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支撑,以2010年温总理答记者问现场口译稿为语料,分析口译实践过程中语言顺应论如何解释译语顺应语境、语言结构和口译的动态过程,说明语言顺应论在口译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很多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经典台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社会万象或者揭示受众心理,因其语言诙谐幽默、琅琅上口,这些台词很快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语。Verschueren认为,研究语言现象必须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综观出发。其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一旦使用语言,他就要不断地根据语言的三种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对语言做出选择,其中以顺应性为主要特征。顺应包括对交际语境的顺应,交际语境涉及三个层面: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我们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角度入手,分析春晚流行语对社交世界和受众心理世界两个层面的顺应过程。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包括对受众价值取向的顺应、对网络及影视媒体文化的顺应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顺应等三个方面;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包括顺应受众娱乐与消遣心理和宣泄不满与释放压力心理。  相似文献   

8.
Verschueren的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综观.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使语言的交际双方面临多种选择并要做出灵活的变通.社交称谓语的选择既要考虑社会制约因素,也要考虑心理情感,心理动机及交际语境等动态因素,其实质是对不同语境关系、结构客体和意识突显的顺应,是一种动态的顺应.  相似文献   

9.
根据顺应论,广告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其语言的选择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广告翻译中的顺应主要表现为语境顺应,包括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广告译者应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诸语境因素,采取"多维顺应"的翻译策略,从不同的角度来顺应消费者需求,从而取得预期的广告效果,实现广告主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0.
无厘头语言,作为一种非常规性的语言形式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后现代主义、文化学、电影评论、语言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从语用学的角度,试用关联-顺应理论模式,对交际者在言语行为中选择使用和理解无厘头语言的情况进行了综观分析,指出无厘头语言的生成与理解是在交际者寻求最佳关联认知语境,动态顺应具体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的过程中完成的.整个过程具有协商性,语言选择的结果表现出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依据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结合关联理论与合作原则,以日常会话和访谈节目为语料,探讨了模糊语的生成机制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人们交际时常选择模糊语作为交际策略,是因为模糊语具有多样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模糊语策略的选择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也是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旨在帮助人们在交际中更好地使用模糊语言提供借鉴,以帮助人们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适应论指出,适应性在语用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且与变异性、商讨性等概念在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具有本体论意义。变异性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生成性;商讨性表征了选择的不确定性;适应性展开为语言使用的本质核心。语言适应论的本体论意蕴展现为:语言对人类生存贡献何以可能、适应性何以可能、意义生成何以可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将顺应理论与图式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它们在话语分析中的作用。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三个特征是通过语境来实现的。而语境是各种层次的图式的集合;图式是建构语境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来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目的语语言任何一个层面上,它包括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之所以能够对目的语语言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目的语与源发语同样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翻译中的语境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目的语语言阐释源语文化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境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在顺应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自己的翻译行为及思维运作顺应于源发语与目的语双方的认知环境,只有这样,他的译文选择才能确保不同文化之间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从模因认知的角度,在语言模因复制、变异及筛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性与顺应论中的变异性、商讨性及顺应性等特征极其相符.在结合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的对白分析中,对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在语言形式的选择、意识程度及交际目的等方面的动态顺应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交际双方在特定语境中有意识、主动地选择此语言模因而非彼语言模因,最关键在于该模因须与当前的语境相适应,以此传播该模因,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语广告语言和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的选择。因此,英语国家的文化决定了广告活动中英语的选择,即语言的选择要顺应英语国家的文化语境。顺应的因素包括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模式、审美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及禁忌。只有这样,广告语言才能实现它的交际目的——说服受众来购买产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17.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语用学是从认知的、社会的、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它重视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对成功交际的影响.顺应理论的提出,丰富了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本文拟从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角度来探讨顺应理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根据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语言使用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种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为了成功地实现翻译目的,译者要顺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相应的文本和翻译策略。在顺应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科学小说的选材顺应了中国"科学救国"的交际语境,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了汉语世界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9.
进口商品商标词译名的好坏对于产品能否在中国成功打开销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和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英语商标词的汉译不能是机械的死译,而应是动态顺应汉语语言语境、汉语交际语境和时代特点等多种因素的活译。成功的商标词翻译都是动态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英语进行体的多义性产生的原因存在许多解释,如从语义功能的角度把进行体解释为具有"静态化"功能、"消界性"功能和"延展性"功能等。进行体的多义性是说话者顺应不同的语言交际情境需要的结果。语境的变化使得进行体在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和策略性。只有在语境中我们才能完成对进行体的分析和解释。进行体使用的语境性内射了进行体在语言结构上的背景功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使用者对交际语境的主动顺应。进行体的某些相对固化使用进一步反映了语言使用的顺应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