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概况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经济和管理科学为主的著名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是1937年在延安创建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先后担任校长,现任校长为纪宝成教授,现任党委书记为程天权教授。  相似文献   

2.
费佳 《中华魂》2013,(17):42-43
延安是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这片圣地孕育了代代相传的延安精神。延安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所在地,是这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学府诞生、成长、腾飞的摇篮。吴玉章、李维汉、成仿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缔造陕北公学的时候就赋予了她以延安精神作为座右铭和行动指针。  相似文献   

3.
今年一月,宋涛同志从事教育工作和学术活动已满五十周年。这对他本人,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对中国人民大学,都是一件值得庆况的事情。在这五十年里,宋涛的经历是同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五十年,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说,仅仅是一瞬间;但从中国现代史来说,则经历了诸多重大事件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宋涛本人在此期间,从青年到中年,进而已逾古稀,现  相似文献   

4.
成仿吾年谱     
一九六六年七十岁三月:在高教部济南会议上谈贯彻“七·三”指示等问题。四月:在山东大学校庆纪念会上号召全校人员学习毛泽东著作。六月底:山东大学“文革”办公室重印了成仿吾《关于教育方针的报告》、《在中学、师范校长学习班上的报告》,发给全校人员讨论。成仿吾开始受批判。七月后:全校人员对山东大学党委及党委书记成仿吾展开辩论。成仿吾开始靠边站,挨批斗。一九六七年——一九六八年七十一岁——七十二岁这期间,山东大学有些人认为成仿吾是好干部,有些人则认为应该打倒,两种看法僵持不下,成仿吾遭受残酷迫害。  相似文献   

5.
成仿吾同志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他为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年是成仿吾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老教育家,山东省高教学会和山东大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最早的有谱可查的校歌是刘天华1927年创作的《君永校歌》。校歌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学校的党政领导、教师是校歌创作的主力军,而专业词曲作家的参与,使校歌的艺术质量得以提高。校歌歌词体现了学校自身的特点,大多写成了具有群众性、富有动力美的进行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交通大学校歌的滥觞、创作背景及发展历程的考证,进而对其音乐内容、曲式结构作以探析,向人们展示了交通大学校歌显为人知的创作轨迹及文化精髓;西安交通大学校歌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经沈心工、陈柱、唐文治先生作词、萧友梅先生作曲;70年来,这首校歌一直激励着交大人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办学理念;同时,也是交大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真实映照。  相似文献   

8.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列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著名美学家曾繁仁教授。山东大学的文艺美学教学与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任山东大学校长杨振声以及著名作家闻一多、老舍、洪深、沈从文等人,就在山东大学开设了"近代文艺批评"、"文学概论"等文艺美学课程。自五十年代初期至今,山东大学先后有华岗、成仿吾、吴富恒、曾繁仁四位校长和吕荧、牟世金、周来祥、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歌是最能反映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精神追求的表征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号化的歌词以及音符凝练着大学理念,体现着其办学特色和历史积淀。民国时期的的各大学都十分重视校歌的创作,而对大学理念的追求则直接反映在其校歌上。民国时期的校歌体现了当时大学对传承儒家文化、崇尚传统精神、倡导思想自由、追求科学真理、唤起学生社会责任、激发民族意识等理念的追求,并展现了那时期大学的勃勃生机,也为当下大学校歌的创作、大学理念的追求提供了一定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民国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初创时期,大多数高校制定了校训、创作了校歌.通过对34所高校校训和校歌分析,结合历史回顾,中华传统教育文化是校训、校歌制定和创作的内生动力,办学者强烈的社会动员愿望是历史现实动力,政府教育方针、训令等的推动是体制动力.校训、校歌显示了精英式的创作者群体特征,引经据典的语言特征,振兴中华、抵御外侮的时代特征,乡土文化浓郁的地域显示特征,特色和理念彰显的办学特征.高校以文"载道"、以歌"咏志",校训、校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自信.  相似文献   

11.
在 2 0世纪 2 0年代的文坛上 ,成仿吾以文学批评著称。然而他所创作的 4篇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 ,不仅反映出成仿吾在小说创作上的探索历程 ,而且初步显示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师们 ,同学们 ,同志们 :在这春花竞艳、芳草凝绿的季节 ,我和岚清同志有机会来到中国人民大学 ,与师生们座谈 ,心情十分愉快。首先 ,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 ,向中国人民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 ,向全国高等院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 ,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前身是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 ,有着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校风。从创办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一直受到党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怀。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前对中国人民大学寄予厚望。六十多年来 ,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3.
《集美学校校歌》于1918年2月开始创作,同年3月发布,其后有过几次修改,今天演唱的《校歌》最早刊登在1933年出版的《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廿周年纪念刊》上。《校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多声部合唱音乐,歌词属于原创作品,其结构与《黄河》的歌词结构基本相同;《校歌》的曲调是精选而来的,与张秀山1913年编配的《黄河》相似,可以溯源到1905年沈心工创作的《黄河》。《校歌》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也时刻激励着集美学子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在华北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的那段生活,距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那时精彩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晃如昨日。温暖的大家庭1949年3月15日这一天,对我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到由陕北公学、鲁迅艺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2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摆满了花篮、贺词,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现任校长纪宝成,以及黄达、卫兴华、苏星、许毅、林兆木、胡代光、刘树成、肖灼基、魏杰、王振中等首都经济学界知名学者百余人在此汇聚一堂,隆重庆祝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宋涛教授从教60周年。宋涛教授1914年生于皖北,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陕北公学毕业后,1940年3月便从事教学工作。1950年初,中央决定创办中国人民大学,他被任命为经济学系主任。此后,他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和第二…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月10日,由《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和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暨2015年选题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政治学会、中国社科院、广东社科院、山东社科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7.
西南交通大学于2011年115周年校庆时正式公布了校歌,它是在1947年版《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基础上稍微修改曲谱而成的。歌词文雅、词义高远,深受师生及校友喜爱。一般认为,歌词是由当时的唐山工程学院国文及历史教员吴稚晖先生于1934年创作完成并确立的。然而从校歌歌词内容、学校年谱杂志和校歌审议文件三个方面,综合《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专章》、《交通大学稿——校徽校训校歌》等史料考辨发现,《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歌词应于1930年5月左右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出现过一些专门培养新型人才的女子大学.此类高等学校为近代女性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近代女子大学主要有三大类型,即公立大学、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这三类大学曾经创作过饶有意趣的校歌.校歌既抒发了办学宗旨和立校特色,也展示了近代女性的自我存在和精神风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大学是由1937年我党在延安亲手创办的第一个高等学府──陕北公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六十多年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经过一代代教职员工和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国家在上述领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并具有较大国际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六十多年的历史,与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怀联系在一起,与众多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活跃着三位湘中籍作家 ,他们是谢冰莹、成仿吾、蒋牧良。谢冰莹以其坎坷经历和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 ,成了文坛上著名的“女兵” ;成仿吾高举文艺批评大旗 ,在文坛上掀起了一股股旋风 ;蒋牧良则以小说著称 ,其创作具有鲜明的讽刺艺术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评论界对他们有一些研究 ,但很不够 ,且不成体系 ,也欠深入 ,特别是对谢冰莹的研究 ,几乎是一个空白 ;把三位作家放在湘中地区这个文化背景下 ,从他们不同的创作道路、创作特色中探索出一些共性来 ,更是前所未有。李夫泽同志的专著《湘中现代作家研究》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