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开埠是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强加给重庆的病态的开放,是重庆沦为半殖民地化城市的开始,却在客观上成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契机。开埠促进了重庆城市功能的转变、城市地域的拓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促使城市社会结构、城市文化环境和城市社会生活等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7日—10日在成都四川大学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重点课题“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1988年上海座谈会建议而举行的,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和《近代重庆城市史》课题组主办。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3.
重庆是在古代江州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巴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源头,构成了重庆城市文化重要的人文传统。基于地貌特征形成的“江一山”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自然传统。重庆城市文化在几千年的变迁过程中,逐步完成了传统与更新、古老与现代的交替,实现了从旧到新的涅粱和更生。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移民活动和近代化是重庆城市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巨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短信     
16市市长峰会爆出意外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近日在南京拉开帷幕,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和长三角16个城市的市长汇聚金陵,共商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大计。这次长三角16城市的市长峰会出现了“三个意外”,原计划邀请100家企业负责人列席,结果报名参会的有500多人;记者热情高涨,来了127家媒体;签约项目出乎意料的多,16个城市30个项目联合投资总额172亿元。  相似文献   

5.
黄霖 《今日南国》2006,(22):9-12
“三会”召开绿城倍受各方赞誉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花团锦簇的绿城南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海宾朋的到来。这个被誉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以无限商机吸引了天下贵宾客商。举世瞩目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胜利召开,中国和东盟10国的领导人在花香中共同展望未来,携手推动区域合作和谐发展;来自不同国度的客商在歌声中寻找商机,谋求事业的发展和经贸合作的“双赢”。广西首府南宁,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南疆城市,成为世界聚焦之地。南宁,已是世界的南宁!“三会”的聚合…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文化“软实力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在“软实力”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涵盖了城市文化和“软实力”两个概念的内容,但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城市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及发展模式。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需要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打造城市品牌、发扬城市历史文化和引进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力由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构成.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对软竞争力-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发挥带动作用,并进而通过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应当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拓宽新的融资渠道、拓展文化市场内涵、增加文化产业中的科技含量等.  相似文献   

8.
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既契合了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任务,又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安排一脉相承。本文基于现代海洋城市的“海洋化”与“现代化”两大特征,从“对象—理念—空间”三个维度对现代海洋城市进行内涵解析,即以“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海洋文化—海洋治理”五大子系统为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对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理念,以“要素—产业—网络—地理—生活”空间拓展为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路径,回答现代海洋城市“是什么”的问题。尔后围绕现代海洋城市的内涵构建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的“5+5+5”评判框架;设计多模块评判标准,立体化反映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先进性、开放性、辐射带动性等特征,回答现代海洋城市发展“如何评判”的问题,为推动海洋强国战略切实落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农民工是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新社会职业群体。借鉴恩泽格尔的移民分析四维度模型,对其城市融入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社会融合理论三个层次说,剖析了阻碍其城市融入的因素。应从大学生农民工群体特征和其城市融入困境因素着手,政府应消除二元体制,排解“融城”障碍;高校应加大职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个体应注重资本积累,拓展就业渠道等,以圆其“融城梦”。  相似文献   

10.
直辖以来,重庆城市建设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城市品牌形象得到较大提升。为深入了解重庆城市品牌形象在市民和外部观者心中的感知状况,从市民和外部观者的满意度出发,调查分析城市利益相关者对重庆城市环境和内部品牌的感知状况,以期对重庆城市品牌塑造和城市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案头上摆着一部刚刚出版的《近代武汉城市史》,封面上蓝天白云下那伟岸而凝重的江汉关钟楼图案首先映入眼帘,唤起人们对城市文明兴衰的深思。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正在加速发展,城市学、城市史学也蔚然兴起。国家“七五”、“八五”社科研究规划中,都将城市史纳入选题范围。从1986年开始,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城市历史先后列为重点课题。经过艰辛开拓,四个城市都著成了各自的近代城市史专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重点著作出版的《近代武汉城市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本书主编皮明庥教授组织武汉市社科院、中南财经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开放型经济理论渊源及内陆城市开放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后,以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例,提出内陆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应重点推进的五个内容:搭建开放平台、构建开放通道、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和创新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陆地区未来的开放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开放型经济文化底蕴、加强各种要素保障、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重庆直辖市经济发展,探讨长江流域开发、三峡库区建设及中西部发展战略,工商银行重庆分行、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重庆市城市金融学会共同举办的“工行杯”经济、金融中青年征文近日揭晓: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青年教师蒲勇健博士的论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将重庆建成西南地区金融中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构建政府绿色竞争力指数模型,测评2005-2016年21个低碳试点城市政府绿色竞争力。测评显示:目前多数城市政府绿色竞争力较弱,其中,北京、保定等11个城市政府绿色竞争力呈上升态势,上海、重庆等7个城市相对平稳,青岛、镇江、遵义3个城市呈下降趋势。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政府绿色竞争力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及对其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传递作用。结果显示:提升政府绿色竞争力促进了碳减排方案的实施,城镇化率与能源结构的调整间接地抑制了碳排放;在政府绿色竞争力作用下,东部和中部城市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碳减排贡献增加,西部城市的人口规模对碳减排贡献降低,中部城市在技术创新对碳减排贡献方面优于东、西部城市。基于此,应在提升政府绿色竞争力、优化财政节能减排支出结构、加快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体系、构建政府间协同减排机制、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推进城市低碳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舜 《金陵瞭望》2010,(17):49-49
今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围绕“三个发展”.提出城市环境“三个提升”的举措.据此,城市建设新一轮高起点项目正式启动。“三个提升”也为园林行业带来机遇.全行业施工企业闻风而动.积极面向市场.竞争重点项目.抓好现场施工.正营造出新的绿色景观.以实际行动落实城市“市容市貌、功能品质、人居质量”三个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直辖以来,重庆城市建设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城市品牌形象得到较大提升.为深入了解重庆城市品牌形象在市民和外部观者心中的感知状况,从市民和外部观者的满意度出发,调查分析城市利益相关者对重庆城市环境和内部品牌的感知状况,以期对重庆城市品牌塑造和城市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明、城市功能与城市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正日益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21世纪的城市化应该更关注城市文明的扩散和辐射效应。城市精神的提出标志着城市文明进入“后建设”时期,城市功能建设将是连接城市建设和城市精神的中介,以“生活”为中心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是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城市文明的提升是一个渐进过程,城市精神的核心是现代的市(公)民意识,“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是城市精神的基干。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城市微博超话研究往往聚焦于趣缘社群,可沟通性价值却被忽略。以重庆微博超话社区为研究对象,抽取400个微博样本,探究城市微博超话蕴含的可沟通城市的潜能和如何运用微博超话机制体现城市传播的三重维度,结果显示:基于信息网络,城市微博超话提供了城市居民寻求社会支持和交往的平台,守城人和城市观察者穿梭在其中;基于地理网络,具身实践书写空间体验,区县印象勾勒立体城市;基于意义网络,城市符号凝聚为城市共同体,城市居民有着“我是本地人”的城市认同。作为虚拟社区中的城市,城市微博超话具有极强的城市属性,体现了可沟通城市“多元融合、时空平衡、虚实互嵌、内外贯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负人”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而悄然诞生的,这个阶层的出现有着一定的理论和经济社会基础,但是和任何事物一样,城市“负人”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必然有它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城市“负人”的出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使消费者的效用获得了更大的满足,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也促进了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拓展了银行的经营空间。城市“负人”阶层的出现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可以利用利率机制对供给和需求进行双向的调节。虽然城市“负人”有些消极的影响,但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和促进城市“负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2011全球创业周峰会”在中国上海圆满落幕。本次峰会以“创业,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全球创业周组委会共同举办。在本次峰会上,来自全球96个成员国和地区的近千位嘉宾及青年创业者相聚一堂,广泛探讨全球创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