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微媒体话语传播对大学生群体的侵害势在必行。其根本策略在于通过倚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引介微媒体典型错误观点、紧抓第二课堂教育关键契点,依此强化唯物史观教育的联动效值和针对性。核心策略在于通过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摄力与共识度、深化党史国史学习研究的鉴今育人力与历史公信力、提高教育力量的话语阐释力与引导力,依此挖掘校园微媒体文化优势教育资源。重点策略在于通过加强微媒介"以微制微"精准矫正力度、创建大众舆情"析微察异"稽查机制、着重培育校园微媒体"意见领袖"群体,依此改革创新校园微媒体舆论堵与疏的双效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微媒体改变着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更新着大学生的交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微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三大机遇:搭建教育新平台,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其分析判断能力;同时面临三大挑战:价值观多元化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信息传播碎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表达方式缺少吸引力。针对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微媒体技术应用与传统主流媒体的资源整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关照性;更新话语体系,提升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在自媒体监管和相关法律不够健全的条件下,自媒体的开放性和普及性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有积极作用,又使之面临严峻挑战。要做好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工作者本身应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同时高校需搭建有效平台及时正确引导学生,政府需建立健全自媒体领域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伴随微媒体技术革新和传播方式的演进,如何充分运用微媒体传播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构建,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肯定了微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分析微媒体传播上存在的负向能量,继而提出当下利用微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构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时代下,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依托微媒体平台,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探索以"微课堂"带动学生自主学、"主课堂"启发师生互动学、"双课堂"触动学生反复学的方式,搭建微媒体学习平台,把握"微教材"学习内容,健全新教师培养机制,多措并举以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微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受当代大学生青睐。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其话语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微时代"既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带来机遇,也使其话语权面临严峻的挑战。"微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微媒体,改变传统话语特点,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功能不断拓展,手机媒体成为发展最迅猛的新媒体。手机媒体独特的运行机制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助推他们理性批判能力发展,其所承载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这些都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度,使既有的教育方式收效甚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隐藏教育目的、鼓励学生参与、尊重学生地位等举措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在手机媒体境遇中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微媒体"的教育功能、整合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吸引力,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微媒体因其传播信息迅速、便捷等优点,在当下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被给予厚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没有更好地形成思政课的有效助力,且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探究在微媒体信息环境下如何发挥思政课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在全新的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信息传播习惯,理清微媒体与思政课结合过程中出现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化解之策,以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信息生产、获取、传播和分享的新型自媒体平台,推动了一场以"微信息"和"微交流"为内容的传媒"微革命",标志着个人媒体时代的来临,在此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研究也应进一步发展,从传播模式理论、控制理论、功能理论、媒介规范理论、效果理论以及受众理论等方面探讨微媒体对传统传播学理论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应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已刻不容缓.根据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得出微信作为大学生日常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客体、 介体、 环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微信的时代特点及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引入微信模式,势必将提升育人成效.因此,改革创新,转"微"为机已成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党员"过五关"教育是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细小实表现,而运用自媒体新技术可使工作活起来。首先,分析大学生党员"过五关"教育的历史逻辑和当代内涵。周恩来总理依次强调文艺工作者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大学生党员"过五关"教育。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在坚持周恩来总理基本观点和立场的基础上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地诠释大学生党员"过五关"教育思想。其次,辩证分析自媒体给大学生党员"过五关"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自媒体既提供教育新范式,又使教育直面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最后,探讨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员"过五关"教育的具体策略,即:培养多元平等的教育主体;建构具有丰富性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运用简约亲切的教育话语;强化多覆盖即时的教育传播。  相似文献   

12.
如今,随着网络化的普及,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伴随而来是许多新事物的出现,尤其是"微时代"的出现,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对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微时代"对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影响,来分析思想教育工作的原则,丰富"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创新"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出现,“微时代”已经来临.“微媒体”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获取、追求个性、情绪宣泄、人际交往等需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品德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特别突出,同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影响较大.作为辅导员也应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和把握“微时代”下传播的特点与规律,主动占领“微媒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发挥“微媒体”对大学生的疏通和舆论引导功能,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阐明了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微媒体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困境,进而提出 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以历史教育、成就教育、国情教育、危机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宗教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教育、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性爱国主义;以社会教育、榜样教育促进以人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媒体和网络积极促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这对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话语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中之重。话语有效性表现在话语目的、话语分量、话语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微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传播的载体,其立体化、普遍化、平民化的特点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媒体里的话语有效性,要注重对话语的引领与整合,要挖掘意见领袖和主流话语,要改善话语表述和宣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微传播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业态,我国主流媒体迅速调整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并大力发展信息微传播平台.与传统时期相比,主流媒体微传播变迁路径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从"封装"式组织形态到社会交往式生成,从内容为王到优质内容对接终端应用,从受众场域转向用户场景.主流媒体微传播作为新生平台,受诸多因素影响,尚处于需要不断摸索发展路径的初期阶段.为了提升其传播效能,从业者需要强化专业,打造品牌,复兴主流公信力与影响力;深度植入新媒体思维,精耕微传播领域,增强主流媒体微传播的聚合力与扩张力.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基于材料的微艺术随着工具的进步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媒体终端技术日益朝着以功能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前提的微型化、便携化、移动化演变,媒体艺术呈现出微化趋势,由此导致基于信息的微艺术的繁荣,其类型包括小游戏、手机动漫、手机电视剧、短信文学、微博文学,以及流行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表情等.微艺术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审视、批评和冲刷的同时,正在建构新生代的价值谱系.两类微艺术在泛网络条件下的融汇,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微媒体的发展过程给政府网络话语权带来了诸多影响,微媒体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速度各方面的改变,对于政府网络话语权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可以通过培养网络主流媒体成为核心力量、开通政务微媒体作为重要推手、加强网络技术作为重要保障、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手段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在微媒体网络环境中找准定位,不断突破,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方面."微时代"背景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调研数据来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等网络交流微平台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加以良性引导,"微时代"背景可有效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我国应当创新高校法治课程的教育模式,探索"互联网+法治教育"的新兴模式,实现由"粗放普法"向"精准普法"的深度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