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近几年出现的戏曲研究论著中,郑传寅先生的《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一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是一部学博才高,力厚思深的佳作。全书把古典戏曲放在广阔的传统文化的宏观背景之下,在民族意识的深层触摸戏曲艺术的脉博,从而开拓了戏曲研究的新视野,较为深入地解决了某些重要的问题,是戏曲研究领域中,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全书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民俗文化、儒家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视角,对戏曲进行了不同方位的观察、审视,探索戏曲艺术在历史的行程中,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不同影响,因而发展形成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郑传寅教授的《中国戏曲文化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以“戏曲文化的特殊道路”、“古典戏曲的审美形态”、“戏曲文化的精神特质”等三编八章的结构,研讨了古典戏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全书史论交融、论述精当,反映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严谨学风,也体现出作者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产生种种感受,总想转告给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3.
论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楼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是中国无数历史文化遗迹中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本文通过对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历史衍变过程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分析,认为戏楼建筑化的趋向完备,不仅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大体是同步的,更重要的是它更是中国戏曲艺术形成、发展繁荣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读后沈达人郑传寅教授的《中国戏曲文化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以“戏曲文化的特殊道路”、“古典戏曲的审美形态”、“戏曲文化的精神特质’等三编八章的结构,研讨了古典戏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全书史论交融、论述精当,反映了作者的...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菁华,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开拓文化视野、提升艺术品位的重要功用。在古典诗文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仅逐渐具备了形式体制的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以诗鉴史的认识价值和史料价值。在对古典诗文的涵咏与感悟中,通过对文本表层下文化底蕴的挖掘与解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晚清是中国戏剧发展的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它是中国传统戏剧向现代化戏剧蜕变的重要准备时期。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常常过分看重它和古典戏曲相联系的部分,把它纳入古典戏曲研究的范围,而对晚清戏曲最重要的某些方面却往往忽略。其实,晚清戏剧对传统戏剧的偏离超过它对传统的历史继承,其戏曲改良理论是中国近代戏剧变革的观念体现,我们应该从现代戏剧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它对古典戏曲所作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晚清戏剧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戏曲与动画具有一系列的共性,它们可以融合为戏曲动画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河南省开发戏曲动画有助于传承其优秀传统戏曲艺术,提升青少年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加快河南省动画产业发展。在戏曲动画开发过程中,应加强理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中原戏曲动画创意研发基地;吸纳受众意见,用现代动画语言表述传统文化;拓展传播渠道,扩大戏曲动画的影响力;打造经典戏曲动画形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戏曲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写意、传神的美学特征。与其相反,电影艺术的美学特性则是纪实、逼真。在戏曲电影这种新的艺术载体出现之后,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作为其两大构成元素,二者此消彼长的构成比例也成为权衡戏曲电影安身立命的一个重要的考量。本文将对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的场景设置、镜头运用以及审美追求的特性的分析,来探索戏曲电影中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完美融合的可行性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全球化时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戏曲艺术必须在学习、借鉴、兼容、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壮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使我国这一传统民族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文化艺术中,传统戏曲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贵妃醉酒》一出,特别是由梅兰方修改和演出的《醉酒》,在中外的舞台上都有重要的影响.徽剧、汉剧、川剧和京剧中,都有《醉酒》及其它类似剧目.可以说《醉酒》的表演、情节和对它的改革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心理学问题,在我国的传统戏曲,甚至传统文化艺术中,都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冯建志 《南都学坛》2013,33(1):137-140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受众欣赏方式的变化促使传统戏曲舞台艺术寻找合适的传播途径。电视作为最为普及的现代大众传媒,其传播特征能够使戏曲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更为立体、光艳地展现给广大受众,契合了受众的某些审美需求,因而成为传统戏曲由"小众艺术"转变为大众艺术的必然选择。戏曲艺术与电视的结合,使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更广,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影响力更大,戏曲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度。但是也应注意到二者的结合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现代电视传媒手段给传统戏曲艺术带来诸多挑战;而电视传媒方面也因为其强烈的可视性、快餐化、过度娱乐化等特征而无法诠释传统戏曲艺术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使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传媒完美结合就必须做到:传播内容在注重品质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传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但不应媚俗;受众要不断提升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2.
析青春版《牡丹亭》中的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两岸三地的成功演出,为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下发展提供了启示。坚持以传统为本位的原则,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而不滥用现代,是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最重要的特色。它在全面占有和发掘原著艺术资源的基础上,以遵循昆曲艺术精神与表现特色为前提,有效融入现代舞台元素,创造出一条传播昆曲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从宋代到明代八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化上出现了新的趋势,理学的兴起代替了汉唐的传统儒学,人们从前代思想的桎梏下得到某些解放,对从前的经书故训敢于提出异议。反映在语言研究上和以前时期有了许多不同的地方。语言研究的范围得到扩大,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提出了某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科的回顾与前瞻在20世纪末的学术界蔚为潮流,古典戏曲研究也不例外.系统梳理20世纪90年代对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回顾和反思的各方面成果,以明确这一回顾和反思所解决的问题、所达到的高度、所存在的不足,以期对古典戏曲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5.
对戏曲经典进行通俗化、时尚化的演绎或改编,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戏曲贴近大众、走进大众并实现自身现代传承和复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网红歌手小潘潘对黄梅戏《女驸马》的“魔性”翻唱和改编在戏曲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争议,表明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的“时尚化”改编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当前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力倡导戏曲经典的正向改编,对网络文艺生产进行价值引领和审美规范,引导网络文艺创作和网络文化生产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把地方戏特征看作全部戏曲的特征,混淆了戏曲发展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的区别。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欧洲传统戏剧都是文学的戏剧,地方戏是表演的戏剧。应以“舞台艺术语言”的概念取代地方戏研究中“程式”的概念。欧洲传统戏剧主要是情节的艺术,包括地方戏在内的古典戏曲则主要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题材的艺术画廊里,往往有这种情形,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艺术家笔下,以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艺术形象出现。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某些古典戏曲中,曹操是一个粉脸奸臣,到了郭沫若的《蔡文姬》里,却变成了一个贤相能臣;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一些古典诗词中,王昭君是一个悲切切的可怜女子,到了曹禺的《王昭君》里,却变成了一个喜盈盈的和亲使者。什么原因使同一历史人物在不同艺术  相似文献   

18.
《龙凤呈祥》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传统剧目。它的流行一方面得益于名著的经典效应,体现了《三国演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它的走俏,凸现了中国古典戏曲某些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悲剧存在着情节多“苦乐相错”,结局多“终于团圆”或“可喜可贺”等现象。笔者愚见:这些现象的产生,自有其深厚的思想与艺术渊源,而与儒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对此作些探讨,或许可能约略窥见中国古典戏曲悲剧观的某些基本特征,而有助于对中国古典悲剧作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角度出发,力主推进"戏曲艺术进高校"。在阐述了中国传统戏曲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剖析"戏曲艺术进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原则,提出推进"戏曲艺术进高校"的几点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