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幼小衔接”中家长作用如何发挥受到教育界极大关注。由于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方法的引导,在各种宣传的误导下,家长盲目“提前学习”、热衷“超前教育”、对幼儿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持怀疑态度,家长积极参加各种“幼小衔接”辅导班,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传递了“负能量”。应通过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积极参与幼儿学习、维护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与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合作,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我国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幼小衔接策略研究;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研究以及我国对国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文章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再认幼小衔接的意蕴;拓展幼小衔接研究的领域;关注农村幼小衔接;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我国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幼小衔接策略研究;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研究以及我国对国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文章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再认幼小衔接的意蕴;拓展幼小衔接研究的领域;关注农村幼小衔接;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相似文献   

4.
:选取辽宁省S 市、D 市、F 市共计640 名从事幼小衔接工作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幼小双向衔接的数学领域 游戏活动的问卷调查。通过在数学核心经验、幼小衔接和游戏活动三个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幼小双向衔接工作中,幼儿 教师开展数学领域游戏活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数学核心经验、幼小衔接和游戏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上同样有更大 的提升空间。由此,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幼小双向衔接理念、积累扎实的数学领域核心经验以及培养专业的游戏活动实施 能力。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一环,是延续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幼儿顺利过渡到义务教育的重要开端。挪威政府围绕着尊重幼儿兴趣的理念,多元互动建构幼小衔接等手段,推动着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应采取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建构以幼儿为本的幼小衔接;强化政府的关键引领,推动幼小衔接一体化发展;发挥幼儿园的主要作用,协同多方完善幼小衔接内容;重视不同儿童的需求,推动幼小衔接的公平发展等措施,有效地推动落实科学幼小衔接的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所有儿童必须面临的一个巨大跨越。研究表明,如果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与过渡,这些“优势”将在小学第一年消失,或将不能在小学教育阶段保持。强势开端Ⅴ聚焦幼小衔接,从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衔接、课程与教学衔接、儿童发展衔接方面的举措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举措的介绍分析,提出了启动幼小衔接专项教师培训,强调学校为儿童入学做好准备,注重多方利益主体协同共育几点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很多幼儿在此阶段都会出现适应性困难,进而有可能影响到之后的学业成功和人格结构。而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可先从幼小课程衔接问题入手。课程取向作为课程的理念体系,会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产生决定性影响。要想解决幼小课程衔接问题,可尝试改变幼小课程的课程取向,建立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8.
运用自编《幼儿园大班家长焦虑状况量表》对471名幼儿园大班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大班家长因幼儿入园产生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教育焦虑、安全焦虑和生活适应焦虑。整体而言焦虑水平中等偏上,但不同维度得分之间差异较大,教育焦虑层面上的分值明显更高,而安全焦虑的分值水平相对最低;幼儿园大班家长焦虑在角色、年龄、所在地、家庭年收入、学历、胎次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看母亲焦虑更多,在教育焦虑和生活适应焦虑方面,城市家长焦虑水平高于农村家长,安全焦虑上农村家长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家长。低收入、低学历、首胎家长焦虑水平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大班家长分为教育适应焦虑型、安全焦虑型以及中等焦虑型三种类型。针对幼儿园大班家长焦虑问题,应特别关注教育及生活适应焦虑的解决,重视母亲、低社会经济地位及首胎家长的焦虑调节,提高家长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帮助其做好幼小衔接。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幼小之间的“衔接点”——儿童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渐进的。幼儿园大班可以向小学的教学形式逐步靠拢,但要避免“小学化倾向”。此外,幼儿园和小学都需要进一步认识游戏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必要在小学低年级引入幼儿园以游戏为中心的指导方式,发挥游戏在“幼小衔接”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把幼小衔接当借口进行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主要表现为办园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小学化.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规律,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为了防止这种倾向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加强教育部门的监管力度,正确认识幼小衔接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统一幼儿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环境评价量表》于1980年首次发布,30多年来经历了两次修订。文章对先后颁布的三个版本的维度和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阐释了其在价值取向、基本理念与发展重点上的延续和变化,发现三版ECERS评价量表呈现出逐渐重构教师角色、肯定集体作用、强调学业成就的发展特点,这反映出美国幼小衔接实践中强调学业技能准备、关注集体教学价值、开展有意识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幼小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现状,文章从促进学习经验衔接、发挥集体教学价值、强化幼小师资培养、完善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各利益相关者应明确国内外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要领,把握幼小衔接的内涵与特点。作为幼小衔接 工作中的发起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家长容易陷入自我主义与学科知识主义的固定式思维,产生对幼小衔接教育主体、小学“零 起点教学”、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误读与困惑。及时澄清家长的现实困惑,厘清谁来衔接、衔接什么、如何衔接三方面的问题十 分必要。基于家长视角,化解幼小衔接的现实困惑,应克服在价值、情绪与行为上的痼疾,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塑造理性的教 育心态,建立协同的共育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21世纪以来,幼小衔接问题逐步升温为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主题集中在幼小衔接内涵与价值、利益相关者、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等四个方面,并呈现从经验总结到实证研究、从成人视角到儿童本位、从关注幼小衔接外在形式到关注幼小衔接内在需求等进阶特征。今后幼小衔接研究可以从坚持儿童中心立场、建立“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明确“核心素养”导向和应用“大概念”框架等方面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CiteSpace5.1.R8 SE对 CNKI数据库收录的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期刊论文以及硕博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主题聚类图谱,关键词突显时区谱与关键词突显时间轴图谱。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热点,经研究分析认为我国幼小衔接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家长参与、入学准备、问题对策等,因此建议未来幼小衔接的研究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更新研究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衔接,对其相关主题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班幼儿的视角探究幼小衔接,采用“马赛克方法”,选取三所不同等级、不同性质幼儿园的66名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小学”为主题进行自由绘画和说画,并逐一访谈,了解他们对小学的认知和需求。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与小学在校园环境、学习方式、生活节奏、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的三方合作:幼儿园用心帮助儿童做好入学的准备,小学积极做好接纳儿童入学的准备,家庭配合引导有序做好儿童入学的准备,三位一体使儿童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背景下,泉州台商投资区湖东实验幼儿园积极探索师幼协同创建幼小衔接体验馆,精心设计与实施幼小衔接体验馆区域主题活动,认真开展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量表,以西安市某小学510名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从幼小衔接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一年级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特征及现状。结果表明,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良好,呈中等水平,但在年龄上一年级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且女孩的学习适应性高于男孩。并以幼小衔接断层理论为基础,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提出对策:外部包括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内部指儿童自身方面。在家庭方面,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培养一年级儿童的独立性和毅力;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学校方面,幼儿园加强与小学的交流,增强一年级儿童对小学的向往;小学要布置适合儿童的教育环境,创设良好的衔接环境;在儿童自身方面,一年级儿童要树立自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家校合力,培养一年级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幼小衔接课程框架得益于大概念的统摄。以数学课程为例,对其幼小衔接课程框架进行分析,得到四点启示: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先要基于全局审视确认其对于立德树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意蕴;幼小衔接课程的纵向衔接要基于课程逻辑提炼大概念,保持综合课程、分科课程间的适度张力;幼小衔接课程的横向落实要基于教与学逻辑,围绕大概念构建知识、能力、传统文化等的学习标准与教学指导纲要;幼小衔接课程的持续完善要基于教育质量监测及时检验幼小衔接成效,为其修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幼小衔接"问题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首先,"幼小衔接"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发育的特点,开展符合孩子发育特点的工作。但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合作与衔接,不等于学前教育小学化,不能单纯地将学前教育视为小学教育的预备。其次,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顺利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保育所等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小学教育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改进。最后,学前教育是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打基础的工作,因此,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对待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才能够为孩子生存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积蓄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幼小衔接时期对孩子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与小学生社会适应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是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为了使幼儿尽快地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品质,研究从专门的社会适应性活动的设计、在幼小衔接阶段组织实施学前领域课程、家园共育以及日常生活等实践层面探索幼儿社会适应性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