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属性,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纵深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形成发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多科融合的交叉综合学科;从社会功能和理论本质来看,它是一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科;从实践维度看,它是具有中国向度的哲学社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质,决定了它必须在产生更多原创成果、回应更多时代命题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深厚持久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和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关于哲学的“幻想”、意识形态“常识”以及政治“实践”等范畴和思想而得以体现的。在哲学“幻想”中,他们通过对哲学以及哲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对庸俗唯物主义哲学的各种思潮和表现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即实践哲学式的理解范式;在意识形态“常识”中,他们通过对“常识”等日常心理和思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意识形态理论探索的新维度,即文化和具体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这也是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式的阐释;在政治“实践”中,他们通过对“市民社会”、霸权、政治与意识形态(主要是上层建筑与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实践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其科学内涵,具有阶级性、层次性、能动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提供了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创新发展,有效适应了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新变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的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新形势下,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动反作用理论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理论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理论为警示,坚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5.
在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上的突破是拉克劳和墨菲走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转折点。拉克劳和墨菲运用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资源,后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以及拉康的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颠覆传统意识形态理论。以"对抗""霸权实践的接合"为核心重构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用身份政治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从而为其"激进多元民主"的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理论在阿尔都塞的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他在不同时期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晚期他对自己学说作出一定的批判,从中可见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守护者的坚定信仰。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反思与建构,虽然对马克思的保卫缺乏现实力量,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马克思的新视角。理清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思想对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及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史上,列宁以其杰出的理论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两种民族文化学说、无产阶级文化的党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以及“文化革命”等观点,形成了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当代思想论争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阿尔都塞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截然对立,而他所关注的理论重心,则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或更具体地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质言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特别是政治实践)的关系问题。1972年,他在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史上,列宁以其杰出的理论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两种民族文化学说、无产阶级文化的党件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以及“文化革命”等观点,形成了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特点,探讨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世界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发展心理学的主体性发展理论、意识形态发生发展理论等.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具有多重的存在论维度;结合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座架"思想,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其意识形态学说的存在论意蕴;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座架的运行机制是把个人询唤为主体;他的意识形态学说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与时代意义,也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以及我国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加强对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改造,进行整风运动加来强马克思主义在党内的教育以及对人民群众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措施来确保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其间虽然也有失误和偏差,但最终建立和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组成部分,具有本体论意义;意识形态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意识形态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者,毛泽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核心、基本途径、基本方针、重要保证等。客观来讲,毛泽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是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推进的思想武器,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先导,但也存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方面错误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理论内容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结构环境理论和操作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霸权理论建立起来的,他是以时哲学问题的探讨来完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工作.其理论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与市民社会以及意识形态霸权等同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理论泉源。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文本解读,可以挖掘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颠倒性、建构性和实践性。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对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高等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必须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保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校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重要的文献,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首先基本上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特别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飞跃,并开创了科学的实践观点,阐释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以及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等思想。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立场以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