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高校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4年,第一届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局面逐步由"供不应求"过渡到"供过于求"。原因有二,一方面需要大学生的二三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大学生不愿意去;另一方面大城市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也在逐步饱和。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普及,受教育的年限提高,投入增加,毕业却失业了,教育则没能达到合理的投资效益,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从调整大学生就业意愿的独特视角,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崇州市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就业领域专项改革向纵深挺进,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创业扶持、终身培训、产业联动四大机制,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到2020年,基本实现"人有稳业"。改革政府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崇州市以构建工作体系全覆盖,服务对象全方位,帮扶链条全过程为改革目标。通过"三大路径"实现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和信息化。一是打造面向各类劳动者统一规范灵活的公共就业和人  相似文献   

3.
正以"送岗位到基层,工会就业援助在您身边"为主题的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最近在全省各地开展。活动将以服务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为重点,通过广开就业门路,提高就业质量,服务基层职工群众。同时,将在积极支持工会促进就业工作的企业单位中确定一批全省工会的就业见习基地,并给予适当支持。各地工会还将结合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展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按照"因需施训"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会就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吉林省每年都有大批高校学生毕业,但是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更倾向于到大城市发展,能到乡镇基层工作的人少之又少。而"三支一扶"计划,不仅促进了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有效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做了很好的储备,而且为提高基层服务水平、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支一扶"工作不但有效拓宽就业渠道,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杨清 《劳动世界》2010,(3):22-25
在阐明就业性别歧视概念和归纳就业性别歧视表现的基础上,归结出就业性别歧视产生的归因是公共政策的缺失和不到位,并提出政府干预就业公共政策实现性别公正的路径选择,包括:以性别需求为导向,实施切实有效的就业性别保护政策;以专项立法为保障,建立专门受理就业性别歧视的机构;以性别分析为依据,完善就业公共政策的监测评估机制;引入性别意识和完善教育机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在接受采访时,对未就业毕业生的户籍问题、见习毕业生的去留问题及生活补贴等大学生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未就业毕业生"回原籍"于法鸣解释说,原来有一个政策就是学校里可以存档两年,但是档案存在学校,而毕业生本人找不着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现在从政策上就要求毕业生们要回到原籍。  相似文献   

7.
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有关部委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样,面对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出现的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加等各大经济体也都加大了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就业现象开始逐步显现,如何改革大学体育教育使其引导未来就业成为目前高校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立足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分析出目前大学生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几点可行的改革意见,以期改善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1999年大学生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高等教育也随之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被大家广泛重视,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分析了个别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重点分析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的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形势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从农民工出现的必然性到农民工就业保障措施的选取,对中国转型时期的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了探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现代化的趋势,对农民工就业权益的保护也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户籍制度在上海率先"破冰"、国务院提出将在全国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的大环境下,文章辩证的分析了户籍制度正面的功能,并提出从改善农村人力资源构成及规范农民工就业环境两个方面来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浪潮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反思高等教育的弊端,于是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科体系的创业教育进入人们的视野.创业教育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上讲,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开拓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其在创业和就业上更具竞争力;从外延上将,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创业者在他们创业的同时解决了个人就业问题,同时也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可见,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借鉴外国先进经验阶段,相关理论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模式.因此,本课题组的探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且重要.本文在分析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探析创业教育对高校就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总结我国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就业的方式方法,为创业教育进一步促进就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美、欧、日等国在解决青年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首先是通过立法促进大学生就业,而且注重高新战略产业的开发,从源头上解决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政府、产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协调联动机制,产生了合力效应。同时,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教育培训以及社会保障措施,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支持。这些实践经验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引下开展残疾大学生就业保障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残疾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原因,文章从劳动经济学视角出发,提出构建"政府主导、高校行动、社会参与、残疾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四位一体的残疾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真正实现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试点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崇州市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教育、鼓励和服务,确保服务城乡基层的大学生志愿者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尤其在促进服务期满大学生志愿者就业方面做了大力探索,逐步建立有序流动机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出“孵化就业”,引导大学生志愿者进企业。崇州市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甘肃省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拓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意见》规定,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泰兴市劳动就业管理处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专门设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研究小组,对全市应、往届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做了详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今年应聘的大学生现场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对其择业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自身特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建立起长效的就业服务机制.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标准化,采取七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7.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扩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容量,并发挥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作用。同时,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建功立业,以及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8.
破解:610万大学生就业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和就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使我国原本并不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集中表现为"高供给下的招工难"与"高需求下的就业难"同时并存,并在产业、城乡、区域、群体、素质以及劳动力内部等多个维度和层面表现出来。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转型期经济社会阶段性特征、公共政策与服务不足以及社会观念滞后实践发展等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建立完善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促进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培养大量高质量技能人才;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均衡发展,加快市民化进程;实施援助和开发并重的就业政策和公共服务;建立多方参与的促进就业与职业培训合作机制;实施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成都市温江区辖区内共有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0余所高校,应届高校毕业生近4万人.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为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温江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坚持以提升青年就业能力为目标,以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梦想季系列活动为载体,探索建立以创业竞赛、职业规划、创业者沙龙、就业实习等为手段的"1+N"(即1个导师团队和N个青年群体和学生,从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实习见习到在岗提升整个就业过程中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辅导)分段式就业辅导模式,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