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化创造中的三个基本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有田  霍光耀 《兰州学刊》2008,(12):159-161
文化创造是人类有意识的自觉行为。文化创造过程贯穿着文化继承与借鉴、文化阐释与选择、文化综合与实践三个基本关系。文化继承与借鉴是文化创造的基础,文化阐释与选择是文化创造的关键,文化综合与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文化创造过程就是通过科学的文化阐释,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在继承借鉴基础上综合创新,经过文化实践,使新创造的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当代中国,推进文化创造、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握好这三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是美术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永恒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得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在与各种文化激荡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传统派、现代派、融合派等各种形式相互生辉,使中国画的创作出现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3.
今后新文化应当是“辩证发展”蔡尚思方立天同志对16世纪末叶开始有中西文化的直接交流以来的中国文化界,概括为会通中西综合创新派、极端的西化派和国粹派、折衷主义的中体西用派和西体中用派,而以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一派为中国近代以来最正确的一种文化主张(详见《...  相似文献   

4.
<正> (一)无产阶级文化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全部知识的合乎规律的发展。继承和借鉴是建立、发展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和借鉴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已有专文论述。太文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是:无产阶级应当从哪些方面去批判继承和借鉴,或者说,无产阶级批判继承和借鉴所涉及的范围有多大?  相似文献   

5.
坚持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文化自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自强、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在当代中国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自强和自信必须立足基本文化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科学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并实现对中国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创新角度提出、审视、考察、研究、阐述文化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学者的创见。文化创新思想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包含着文化创新的地位作用、文化创新的基本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繁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等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研究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活动可以分解为人类主体、自然客体和中介系统三个方面,只有这三个方面均有发展的可持续性,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此前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基本上聚焦于资源、环境等客体性因素和技术、劳动等中介性因素上,主体条件是一大盲点。对中国这样一个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国家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主体条件的创造是首要的工作。主体条件的基本含义是:必须使民众成为生产经济与文化物品的权责统一的主体,而政府则成为生产社会秩序的主体,两大主体问构成相互制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理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迄今人类对“真、善、美”最全面、最深刻的把握,我们要在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中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9.
城市兴衰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兴衰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可怕,同时又是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文化始终是影响城市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而永恒的关键要素.与乡村等小型聚落形态在起源偏重于各种实用目的与功能不同,城市这一巨型聚落形态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文化生产与精神活动的结晶与成果.发现与建构"文化影响城市兴衰"的普适性的规律或原理.可为当今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照与启示.人是城市的目的,文化决定着人的发展.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亡则城市亡.深刻领会文化与城市兴衰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修复受到严重损害的城市文化功能,另一方面创造出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有意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方式,才有可能预防、减缓或阻止当代城市的衰落进程或程度,实现它们的科学、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理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迄今人类对"真、善、美"最全面、最深刻的把握,我们要在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中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南方谈话”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这一主题,首先阐明了“南方谈话”的根本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其次指出了“南方谈话”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上的新突破,这种突破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上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问题上。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七一”讲话对“南方谈话”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一是它对“南方谈话”精神的继承、总结与发挥;二是它对“南方谈话”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如理论主题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与丰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拓展等;三是它对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涛 《江汉论坛》2006,(8):137-139
理论、观念、体制是文化创新的根本要素,其中文化理论创新是核心,文化观念创新是先导,文化体制创新是保障。“继承”、“借鉴”、“吸收”,即科学继承传统文化、大胆借鉴外来文化、充分吸收各个领域的有益成果,是文化创新的三个基本方法。文化生态建设,诸如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并存、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并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等等,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人类的文化关系普遍确立,其内容日益丰富。人与文化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文化及其存在形态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文化关系。人类的其他一切文化关系,都是由这些基本的文化关系衍生的。文化哲学应该对人类的一切文化关系尤其是新生的文化关系予以高度关切,推动人类文化关系向和谐、丰富、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对这些基本的文化关系的反思、调试,仍然是文化哲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一个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的问题。首先是精神文明内容是什么?我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先进的科学文化水平、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社会风尚,健康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第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人类精神文明关系。现在报刊上只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区别,而对联系讲得不多。我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继承了历史上人类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是批判的继承,又加进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15.
文化哲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客观历史文化根源,只有当文化实际发展暴露出的矛盾和解决的需要自觉地反映在社会普遍的思想学术意识中,并转化为思想学术和哲学研究的任务时,作为一种新理论思潮的文化哲学的产生才有可能。同时,又有其思想学术前提,惟有当文化现象从以往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想势力、习惯、定势的遮蔽下剥离、显露出来,成为思想学术意识和哲学意识的照察客体、研究对象时,文化哲学才有可能成立。具体说,惟有人类学术思想发展完成如下三大转进和膻变,文化哲学方有条件建立:一是从“超人文”到人文,二是从“非人文”①到人…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迫切要求文化事业有一个大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我们的文化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愈益繁荣。”这就指出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走向。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就正于同仁。文化作为群体或类的人的活动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历史曾出现过这样两种社会发展的模式: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学科的建设包括整个人文社会学科建设的一个基本宗旨是:建设体现人类先进文化方向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社会科学。从现在我国的理论现状和高校的教学和学科建设的现状来看,我们的建设首先还是要坚持守正纳新、守正创新的原则。“守正”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物质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具体的实践问题,并以此来丰富和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这一点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还不能适应当代理论发展、文化建设和教育实践的要求。过…  相似文献   

18.
一个文学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体现推陈出新的方針,他首先必須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之新,然后才有可能知道什么是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之陈。这两方面都比較心中有数了,才有可能通过課堂教学推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之陈,出社会主义之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透过文化,人类在不同层面和视角中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意识理论,从古至今,有一个不断向人自身回归的发展逻辑。当代文化哲学建构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回答和解决当代人类文化实践所提出的问题,尤其是面向21世纪人类发展所日益关注的人的存在、人的生存及文化环境、文化进步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问题,进而在一种自觉的意义上反映和表达人与文化世界关系的理性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与人”的关系折射着文化哲学的最基本内涵。哲学立足于人的现实存在与发展而对文化的能动思考,为文化的现实发展与…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文拟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写作模式这一文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文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同时,分析和揭示彝族文学变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底蕴、当代形态、时代背景及未来走势。一、烙印:由母语叙事转向汉语写作的初期现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过程,彝族文学同样顺应这一历史发展主流,较早地由原有民族母语文学形态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