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传湘同志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涵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读后获益匪浅。但我觉得有的观点还值得讨论,特提出来同传湘同志商榷。 传湘同志认为,黑格尔“所讲的‘上帝’,同基督教所诽的‘上帝’有着截然不同的涵义”,黑格尔讲的“上帝”是“世界的本质”,是“共性、普遍”,是“无限的整体”。我认为,这一解释不完全符合黑格尔的本意。 第一,从黑格尔对旧玄学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述来看,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传湘同志在指出黑格尔“批评了宇宙论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方法”之后,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当然不适合于表达我们所了解或我们所应了解的上帝的性  相似文献   

2.
<正> 孙启明同志在《试论狭义悖论的产生和消除》(见《安徽大学学报》89年第2期,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批评了我关于“悖论不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使然,但是以逻辑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观点,并从狭义悖论存在的条件和关于说谎者悖论及所谓“理发师悖论”之推论的分析方面,对与之相反的观点进行了论证。非常欢迎这种学术性探讨。我对孙启明同志的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在此作一答复,并期望学术界有更多的人关心和参与悖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脂砚斋是不是主张《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这是近年来红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来,在五十年代,就有同志提出“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总的看法,从文学批评的观点来看,也仅仅是而且决不可能超过‘自传’说”的观点。近年来,有的同志重申并发挥了这种观点。先是郝延霖同志发表的《没落贵族的哲学——论<石头记>的脂砚斋评》,继之是徐迟同志的《如何对待脂砚斋》,都持类似的观点。1980年,叶朗同志发表了《不要轻易否定脂砚斋的美学——就脂砚斋的评价问题与郝延霖、徐迟等同志商榷》,提出了不同看法。1982年,郝延霖同志又发表《脂评“自传说”考(?)答叶朗同志》一文,重申  相似文献   

4.
<正> 张建军同志在《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以下简称为《悖论》)一文中,对我在《试论狭义悖论的产生和消除》(以下简称为《试论》)中所表述的“有些悖论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律所产生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在学术问题上不同的见解的争论,是促进思想认识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式。本着这种认识,现就《悖论》的一些观点再谈一点商榷意见,请张建军同志以及其他同志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有的同志说: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专门研究了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见《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1978年第12期《哲学研究》)的确,《矛盾论》中在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李伯钿和郑庆林两同志关于认识源泉的争鸣文章(分别载《哲学研究》1982年第7.11期),读者颇受启迪。但笔者与郑庆林同志观点截然相反,故也谈谈一孔之见,请郑庆林等同志不吝赐教。一、“物质源泉说”仅仅是旧唯物主义的源泉观吗?郑文的第一个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仅仅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源泉观.我的观点则认为,“物质源泉说”是一切唯物主义当然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源泉观。  相似文献   

7.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张传湘同志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张传湘同志在论证“绝对理念”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在逻辑上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一观点时,提出了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的观点。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提出来以求教于张传湘同志。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巴人的起源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巴人发源于湖北长阳武落钟离山,廪君是巴人的始祖,巴人是廪君的后裔.1982年,笔者同朴永子同志在《吉首大学学报》第一、二期上发表了《羌人、巴人、土家族》一文,对此观点进行了商榷,提出了“巴人是伏羲之后,伏羲是古羌人之后”、“古代巴人就是‘降处于巴’的古羌人的一支、“古代巴人是古羌人的后裔”的观点.因当时所掌握的资料有限,未能充分地展开论述,现就“巴人源于古羌人”问题作补充论证,请史家特别是巴蜀史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哲学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发表的施昌东、富恩两同志写的《论荀况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但对其中关于“荀况的‘天人相分’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有些不同的看法,特提出来与作者商榷。施、富二同志为了论证“荀况的‘天人相分’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哲学  相似文献   

10.
读了许凯同志的《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截然不同’吗?》一文(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感到文章所论,对于深入理解黑格尔的“上帝”观念和黑格尔哲学的实质都是很有意义的。但在一些问题上,我和许凯同志又有不同的看法,愿提出来向许凯同志请教。 一 许凯同志虽然在文章中声称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但他基本观点则认为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基本上一致”,并从四个方面论证“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都知道,“上帝”这一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上帝”这一概念所赋予的涵义是不一样的。西方哲学史上不少的哲学家都曾把自己哲学的核心概念推崇到“上帝”的地位,象斯宾诺莎就明确说过他的“实体就是上帝”。爱尔维修也把他的哲学体系推崇到“唯一宗教”即“世界宗教”的地位。可是,我们却不因为他们讲“上帝”,讲“宗教”,就说他们是上帝论者,基督教徒。与此同理,要考查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涵义,首先就要考察黑格尔本人究竟是不是传统的基督教论者。如果黑格尔终身都  相似文献   

11.
张奎良同志的《论存在范畴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一文(载《求是学刊》1982年4期),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存在而不是物质。在论证过程中谈到物质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时,他认为,存在“高于物质,是最广泛的哲学范畴,给存在下定义,必须开阔视野,突破物质的框框,……和存在相比,物质仍然是个局部性的范畴,是存在整体的一部分。”张奎良同志在一九八二年《哲学研究》第十一期发表的文章,也坚持相同的观点。我觉得将存在与物质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一再强调的一个基本思想.但是,如何正确理解这个论断,是长期以来哲学教学和理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李郴生同志在《求索》杂志一九八一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吗?》一文,认为“‘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是不能成立的.”(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此文)对这种观点,我是不能同意的.现将我的一些看法提出来.与李郴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司马志纯、陈祖华、林先发等同志(以下简称司马等同志),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第一期)一文中,阐述了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基本看法。此文虽未指名与我们商榷,但它所批评的主要观点,是针对我们去年八月二十三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篇拙文的。为使这一讨论得以遵循“双百”方针继续深入讨论下去,特别是不失去再次就教于司马等同志的机会,我们感到有进行答辩或进一步阐明自己观点的必要。我们认为,这对于读者进一  相似文献   

14.
袁贵仁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上著文,提出“价值真理”概念,在哲学界引起热烈讨论。笔者认为“价值真理”是一个科学概念。本文试图就此作进一步的探讨,向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及读者请教。一、“价值真理”的界说何谓“价值真理”?对此理解尚存分歧,为了论证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并为展开讨论奠定一个共同基础,有必要对价值真理概念作一番论证。  相似文献   

15.
“文革”之前,由艾思奇同志主编的哲学教科书(以下简称《艾本》)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艾本》在第四章“对立统一规律”的第二节“两种发展观”中明确肯定:“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地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并且指出:“承认不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着的矛盾又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呢?《艾本》未曾具体说  相似文献   

16.
我在《浅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一文(载1964年7月19日《人民日报》)中,曾提出两种类型的矛盾观,即把矛盾划分为以斗争性为主和以同一性为主两种类型。拙作发表后,许多同志虽有过不同意见,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有正常的学术讨论的。去年第六期《复旦学报》发表了辛敬良同志的《同一性的本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一文,对两种类型的矛盾观重新表示了不同的意见。读了以后,觉得其中有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所以,我想借此机会重申旧说,期望得到更多同志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7.
《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1期,刊载了庆年同志《对<合音词与“六书”>的商榷》一文;它对该学报1987年4期发表的文西同志《合音词与“六书”》中所提出的有关合音词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谈了不同的看法。可以肯定庆年的意见有些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他指出文西有的概念用得不准确,造成语言上的矛盾;有的观点论据不足,  相似文献   

18.
周桂钿同志的《略论汉代宇宙观种种》(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对拙文《两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载《郑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提出了商榷意见,主要是不同意我们对《淮南子》和王充的看法。本文拟就周文商榷的问题再谈谈自己的观点,以进一步就教于周桂钿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三论庄子     
在《论庄子》(见1961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这篇论文里,我说:“关锋同志的《庄子哲学批判》(见《哲学研究》1960年7—8期),已经对于庄子哲学作了深刻的批判,挖透了庄子的‘底’了”。近来又作了一些进一步的研究,我觉得关锋同志对于庄子的批判在基本方向上还是正确的,但是,庄子哲学的“底”似乎还需要再挖一下。关锋同志说:“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是这样一个三段式:‘有待’——‘无己’——‘无待’。‘有待’、‘无己’、‘无待’是庄子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20.
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已定论的东西。庞长富同志却在《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1期以及其它刊物上撰文坚持认为: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同一)的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本不相符合的,它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仅没有任何根据,而且早己遭到批判。”(本文没有标明出处的引文皆见庞文)我们认为庞长富同志的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一、“遭到批判”的是“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的统一”的观点,还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对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