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农民合作问题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农民善分不善合”、“农民善分也善合”、“农民在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下会合”。文章通过对湖南衡阳白云村白云农机合作社的形成、发展分析,认为农机合作社的形成源于“需求+利益+制度”因素的综合动因,需求因素是农机合作社成立的前提和基础,利益因素是农机合作社成立的动力,制度因素是农机合作社成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农村非营利组织的三个主要类型——社区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教育组织的描述和分析,论述了中国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非营利组织尽管具有明显的“官民二雨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不足,组织功能单一,农民参与率低,但农民的合作意识逐步增强,非营利组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农民合作行为研究——苏北P村蔬菜产业协会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维护我国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民的合作行为却体现出既具有合作倾向又是有限合作的矛盾的两面性,其原因可能与专业合作组织大多由地方政府推动、合作组织自身建设的不足、农村社区契约精神的缺位以及家族联系纽带对合作组织功能的替代等社区性因素相关联,而农民个体性特征对其合作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农民合作行为的分析,应将其置于具体的独特的“农村社区”中,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社区参与行动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农村经营组织形式,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支持不足、结构松散、利益分配不公平以及政府“越位”与“缺位”同时存在。因此,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促进其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在市场化及国际化下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利益联结的载体,农民没有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难以分享到农产品产后环节的利益。因此,现阶段必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关键在于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此要深刻认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加快合作经济的立法并且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农民合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对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民必须合作才有出路”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农民合作是否现实可能却存在“善分”和“善合”的争论。根据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农民合作是实践活动,存在时空性、紧迫性和特有的运作逻辑。分化的农民在不同合作场域中的关系系统、相对位置和资本具有差异,加上对农民合作惯习的认识、判断、体会、策略不一,农民合作在实践的不同层面、领域和环节就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实践理论可以给农民合作的相关政策一定理论支撑,确立农民合作相对的独立性,提升农民合作制度的地位。因此,要区别对待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去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在实践中去寻找农民合作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维护农民自身利益,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因;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是其组织的演进趋势,要积极消除传统制度的阴影,克服现有制度的缺陷,从多方面加强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永平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35-37,162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挑战,我国的农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入世后,如何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可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民完全可以通过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来实现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因此,国家应重视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的组织引导,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南岳阳井塘灌区个案的考察表明:国家介入是农民合作的外部条件。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通过强制性力量直接主导农民合作,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仍通过诱致性力量引导农民合作;农村精英参与和组织载体是农民合作的内部条件。农村精英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能赢得农民的尊重与信任,是农民合作的发起者、凝结点和推动力。组织载体能够为农民合作提供交流平台、规章制度与惩罚机制。为了促进农民合作,政府应该加强推动农民合作的力度、鼓励农村精英参与农民合作以及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矛盾凸现,农民增收问题再次引起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该从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支农资金投入比例、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实现形式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新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长取决于五方面因素:农民个别产权的承认和主体地位的保障;促成农户联合的骨干分子;一定的产业基础;合作意愿和合作效益预期;政府政策导向、公共资金和工作上的支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群众自愿和民主管理、积极发展和规范运作、因地制宜和形式多样、示范引导和循序渐进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受到小农经济和村社文化的约束,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构架主要由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治理结构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构成,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呈现经济联社→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四个阶段,传统制度阴影、现有制度缺陷以及制度变迁成本较高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障碍。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演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的力度、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道路、营造制度环境并提供政府援助,以及通过体制创新构建农村“2+1”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嵌入受到小农经济和村社文化的约束,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构架主要由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治理结构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构成,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呈现农村经济合作联社--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四个阶段,传统制度阴影、现有制度缺陷以及制度变迁成本较高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障碍.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演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力度;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道路;营造制度环境并提供政府援助;通过体制创新,构建农村"2+1"新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洛川县果农资金借贷困境的成困分析,得出信用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为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保证人引入到融资担保机制中,使之参与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金融交易,试图通过这种组织模式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可降低信用风险,缓解农户的融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发展,使它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生力军,但从目前现状看,由于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策环境欠佳、法律保障软化、扭亏措施不力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并未成为农村金融真正的主力军.鉴于此,农村信用社要想求得发展,必须从外部环境上改善其经营环境,理顺管理体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加强舆论宣传,给信用社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从内部环境看,要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信誉度,引进人才,强化措施,采用先进设备,从整体上提高竞争力,成为农民信得过的真正的服务于"三农"的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问题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渠道,以稳定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医疗消费需求状况,探索多层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补偿标准;根据我国农民个人及地方政府的投资心理、消费心理,建立自上而下的筹资顺序;结合我国农村实际,不断探索多种简便的、快捷的、农民愿意接受的筹资方式;将农民自愿筹资原则与适度强制筹资原则结合起来,以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较高覆盖率。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及参与程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久运行的基础。鉴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参合农民权益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必须以参合农民的实际医疗需求为中心,进行筹资管理、补偿监督等制度性建设,构建适宜的农民参与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医疗机构服务,让农民真正融入合作医疗制度中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决定着中国农村合作的“他组织”特性。中山市委、市政府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战略、策略及措施三个层面上继续解放思想,为合作组织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并且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