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译者常常认为翻译只是再现“语义”,但文学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只体现“语义”是不够完美的。风格的再现问题是翻译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译者必须把它考虑在内。本文试图从英语文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翻译风格的特征及风格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译者的风格是文学翻译中译者身份的标识。译者风格的建构离不开译文所体现的语言特征和贯穿于译文的翻译观。朱生豪、梁实秋两位翻译家所译《理查二世》译文风格迥异,在于译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于各自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审美取向,采用了不同的解读文本策略,从而分别形成了“豪放、率真、大气”和“含蓄、简洁、典雅”的两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功能文体学与风格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先阐述了风格翻译的重要性及功能文体学的风格观,后从前景化文体观的语境、多元、多层次三个方面,分析了功能文体学运用于小说风格翻译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文本的风格系统构成来探索形合与意合问题可以发现,英语形合性与汉语意舍性实则是作品语言风格和民族风格的体现,而其相对性则是对言语风格和语体、时代风格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研究中,需要充分关注常被忽略的英语意合和汉语形合现象。在翻译实践中,有必要保留原文中的形合或意合特征,有时需要特意以汉语形合的方式翻译英语的意合表达,或反之,以尽可能完整地保存原作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5.
论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统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译者对翻译中涉及风格的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对文体的社会功能、文风时尚(翻译文风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个人风格以及关于"翻译味"等重大理论课题认识不足。翻译的任务是在尽可能发挥翻译的社会功能的条件下,实现语际的尽可能完善的意义转换,寻求尽可能准确的意义对应,即原作的风格可以转译,但在转译的过程中,原作风格必然受到译者风格的影响。理想的译品应是译作风格与原作风格有机统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目的是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翻译最高境界是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包括文体风格。翻译者在翻译过程而应忠实地再现作者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的“平行文本”指的是与原文内容相关的各类译入语和译出语参考文本及资料。对于法律类平行文本的研究,有助于译者弥补其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学习专业术语的表达方法及英汉法律文本的行文风格,对于法律文本翻译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原作风格在译作中的传达和体现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翻译家刘炳善对翻译风格问题的思考直接指导其翻译实践,对其翻译思想的梳理将给其他文学翻译工作者带来多种启发:翻译前对文学风格问题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译者应具备的理论基础;主观上做出努力,并创造客观条件,与原作者成为穿越时空的知音才能探知原作精髓,这是译作成功的前提条件;对原作者风格最大程度的再现和译者风格的呈现是可以统一的,也是必须统一的,这是译作作为译语中成熟的独立作品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使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霍小玉传>两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了研究.使用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Smith,对两个英译本以及作为对比使用的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的平均词长、词汇密度和文本可读性等多方面数据做了统计和对比.同时,还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运用相关翻译理论对两个译本中的翻译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两个译本译者在翻译风格上的特点.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实证性研究具有科学性,因此其研究结果可以为翻译批评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可用于翻译教学和译者培训中.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标示语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旅游、交通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标示语简洁、精确、标准,具有独特的语用特点。它常常大量采用静态词汇、缩略语、大众化词汇、规范标准词汇、现在时态、祈使语气、丰富的语体。研究、分析并掌握标示语的语言特征和风格,总结翻译模式并将模式用于汉语标示语的翻译,有助于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理解语意,选择词汇,掌握翻译规律,从而译出神韵。  相似文献   

11.
对等是翻译的基础,取得翻译对等越多,译文质量就越高。翻译的对等包括意义对等和文体、风格对等两个方面,文章就如何取得这两方面的对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案例法为特征的英美法系,其语言特征的形成有其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拉丁语、法语以及盎格鲁—萨克逊语的共同影响使法律英语成为特别风格的职业语言。虽然现代法律英语有着不断简化的发展趋势,但它仍旧是高度专业化、具有专门特征的英语文体。文章通过对法律英语历时演变的主体特征的历史解读,透视其法律语言的规约性、严谨性、专业性以及去个性化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法律英语的翻译须遵循“忠实、精确、统一、简洁”这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诗歌翻译的原则对译文风格的定向和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在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有时没有或不考虑翻译的指导原则,结果造成了翻译的无目的性和译文风格的过于译者化。诗歌的翻译应坚持前瞻与后顾的原则,在一定的翻译目的的导引下,运用严式或宽式的翻译方法,并且根据翻译目的定位译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风格的传达对于文学翻译而言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也是提高译文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历史、社会传统、文化背景有着较大的区别,使得风格的传达构成了翻译者的一大难题。文章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作品不同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风格传达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和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15.
翻译界关于译者风格的讨论由来已久。关联理论翻译观提出的"风格即关系"为理解与解释译者风格提供了认知视角。通过对比分析杨宪益、利玛窦和许渊冲三位著名翻译家的翻译实践活动,阐明译者的翻译目的、译者对读者认知环境的判断、译者的偏好与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了译者风格,说明关联理论的风格观对译者风格这一翻译话题具有充分的解释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选择可能有被动的成分,也可能是主动的,都形成了译者风格。  相似文献   

16.
"文化历史"和"时代背景"这两个方面对翻译风格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翻泽风格的诠释从来都不是孤立、静止的个体行为,而是被置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是一门学问高深的艺术.翻译风格的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读者对一部作品的褒贬好恶,因而不能掉以轻心.译者唯有在翻译时正确把握原作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知悉翻译风格的各种表现形式,保持并尽量在目的语中寻找与之对应的语言形式,才能准确、艺术地缩小与作者思维的差异,在译文中通顺地、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再现原作的语言风格和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7.
作为风格意义标记的文言虚词,在现代散文中有着古朴、庄重、凝练、典雅等意味。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文言虚词所蕴含的这种风格意义往往走失。可利用对等翻译和补偿性翻译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风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语言受到某些规范与限制并形成了一定的言语风格.英语交际、写作、翻译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语言的风格是不容忽视的,英语语言的言语风格能使语言更具独特的风貌和格调,使语言更具艺术魅力.研究了英语的语义重叠、语体色彩及选词规范,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民族风格对等与发挥译文语言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审美观及语言逻辑思维方式,英语行文讲究简洁明快、文风质朴、逻辑性强;而汉语讲究声韵对仗、雕琢词藻、压韵对偶,为渲染气氛常用四字结构,语义重叠,语言逻辑松散。这些差异决定了在翻译中,尤其在文学翻译中,译文不应仅囿于原文的表层形式,应在功能上实现与原文的语言民族风格的动态对等,从而使译文符合其读者的民族审美观及其逻辑思维方式,发挥译文的语言优势,实行"等效翻译",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论语》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为基础,将《论语》五个英译本在文化特色词与句子等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比较和探讨五译本在语言风格与翻译策略的异同。通过多层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五译本的显化策略运用非常普遍,影响策略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与社会语境;翻译风格各具特色,如森舸斓译文多使用各种长句与段落解释,辜鸿铭译文明显趋向英语地道的叙事与篇章手段,理雅各、刘殿爵、安乐哲的译文更强调原文形式传达,但阅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