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现在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是否定国家主权思想的总体现。美国的人权学说继承了洛克、卢梭等人的思想。美国将人权思想因素注入外交始于罗斯福。中国主张主权高于人权,应相互尊重国家主权,优先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而为全世界广大人民享受各项人权创造必要条件。2000年中美关于主权与人权问题进行了激烈交锋。   相似文献   

2.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人民主权”的人权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权思想,提出了考察人权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资产阶级人权观和无产阶级人权观具有本质的区别,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国家主权重于人权,应把国家主权放在第一位等,这些关于人权的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人权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本文就是针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人权思想的研究状况作了简要的述评。介绍了毛泽东人权思想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研究中涉及的”毛泽东人权思想”的概念、国家独立权和人民民主权、人权保障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简要阐明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人权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 ,主张用阶级分析的观点看人权问题 ,针对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 ,结合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 ,提出了“主权重于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彼此补充的有机整体 ,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关于人权问题的论述 ,是我们在人权问题上抵御西方世界人权攻势 ,反对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国际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际政治的理论概括为以下十一个方面:国际政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生产方式对国际关系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国家的目标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和交换关系决定的;无产阶级国家依然是民族国家,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是不可分割的;民族殖民地人民必须进行解放斗争;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是紧密相连的;和平是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平等是各工人政党处理相互关系的原则;工人政党应把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以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划分历史时代;最后,号召工人阶级要“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权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权思想及实践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共产党根据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及国情,把争取民族的生存权作为首要人权;把保障抗日各阶级、阶层的经济权利作为争取民族生存权的基础,发动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级、阶层参加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把争取抗日各阶级、阶层的政治权利做为争取民族生存权的中心环节,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7.
列宁对人权问题的关注缘起于俄国革命与解放的现实需要,列宁人权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理论条件和阶级背景,它是在同西方传统人权观念的"交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可以从十月革命前后两个阶段来考查列宁的人权思想,发掘其各自不同的特征,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形成邓小平人权思想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权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二是毛泽东的人权观 ;三是现代人权理论发展的积极成果。形成邓小平人权思想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也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世界人权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二是社会主义国家过去在人权方面的经验和失误 ;三是当今国内外人权斗争的复杂尖锐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论孔孟的人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较为系统的人权理论虽然产生在近代 ,但是在我国先秦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中就已有了丰富的人权思想。孔孟的人权思想是先秦时期人道战胜神道、人权战胜神权、理性战胜非理性的结果。他们提出的“仁”具有深刻的人权思想内涵 ,并以“仁”为内核 ,在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等等方面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0.
人权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关注和互相斗争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著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指明了现实社会本质中人的权利,批判了私有制国家中的人权中介,提倡彻底社会变革中的人权。中国的人权观从《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汲取理论智慧,一直坚持关注现实社会、倡导集体主义、推进变革或改革的人权理念。人权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明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方向。新时代的中国人权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人权的现实基础;必须始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人权的价值导向;必须始终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强化人权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人权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国际社会尖锐对立和根本分歧的一个焦点问题.邓小平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主张,提出了系统的人权思想,阐述了国家主权至上、人民权利为本、发展权利优先、国内保障第一等一系列基本观点.邓小平人权思想对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的国家安全利益观及其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少争取’和维护新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观点与主张,逐步形成为他的国家安全利益观,并将其付诸于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天,对其展开研究和探讨,对于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的奋斗目标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毕生为争取人民民主而奋斗,从为人民争取民主到为人民享受民主而殚精竭虑。他主张要扩大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确保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以此根治官僚主义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担当起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权的历史重任。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自决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双重权利,其成果集中体现为毛泽东的人权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执政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使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制度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重要保障;实践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具体路径。中国共产党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历史昭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动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不二法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选择;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体系,是中国对于人类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外交理论和主张,如: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干涉内政;倡导睦邻友好,实现亚洲民族大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国际平等,主张用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联合被压迫民族结成联合战线,争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等等.反霸维和是孙中山外交思想的核心.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不仅开创了中国争取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和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的理论宝库,而且影响和推动了毛泽东、邓小平在更高层面上提出"两大阵营"、"三个世界"、"东西南北"的外交战略理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时代的局限,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也存在对于帝国主义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包含着对帝国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经验证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争取中国独立平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使毛泽东完成了对妇女解放问题的认识过程;妇女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发挥着伟大的创造性;以斗争求解放是妇女争取解放的前提,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是妇女争取解放的重要斗争方式.经济解放是妇女解放的根本。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各种法律法令的制定与落实是妇女解放的保证,要实现全世界妇女最终解放就必须加强妇女国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权教育是“以传递知识和技能以及端正态度的方式,发展培训、传播和宣传努力,旨在树立起普遍的人权文化,这些努力均致力于:增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及尊严;促进所有民族、土著人以及种族、民族、族裔、宗教和语言群体之间的谅解、容忍、男女平等和友谊……”(《联合国人权教育十年(1995—2004)》)在这个背景下,人权教育在我国正成星火燎原之势。但是,人权教育现状与国家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需求和人民的期待还存在较大距离。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人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人权思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新时期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坚实理论基础。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人权思想,才能正确回答和科学解决当代中国人权建设和人权保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战后40多年来,人权的概念和内容有了新的发展。人权问题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争取民族自决、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等重大的国际人权保障问题上的正确主张。我国不仅为实现人权而斗争,而且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始终支持联合国为维持人权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我国在维护人权和改善人权状况所做的势力和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保障人权始终主要是各国的内政问题、人权的国际保护应当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人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我国人权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国情以及个人经历是影响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主要因素。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保护人权、维护人权、反对霸权;保护社会主义国家多数人的人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权发展的基本道路;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人权发展的根本保证;生存权、发展权.是中国当前人权发展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